
閑,要有滋味
忙,心亡也!太忙,人就成了利益和物質的工具,難以體會做人的真正快樂。
是以,人們需要從日常的忙碌的生活中抽出身來。
唐代詩人李涉的“偷得浮生半日閑”之是以成為千古名句,正是因為寫出了人們對閑下來的渴望和追求。
當然,閑不是無所事事、荒廢光陰。
梁實秋先生說:閑,要有滋味。
同樣是閑暇,如何安排顯得格外重要。
有的人把生活裡難得的閑暇時光,放在一些無聊的消遣上,始終沒有脫離這個世界的喧嚣。
在日複一日的熱鬧裡,被時代裹挾着慢慢丢掉了自我。
有的人,充分利用閑暇時光,修身養性、儲備能量、提升自我,在循序漸進中離夢想越來越近。
人生,正是因為閑暇時間的不同才分出了高下。
可我們都知道,我們閑居的家,正是一線抗“疫”戰士們有時想回也回不去的地方。
我們更應分外珍惜這一段難得的時光——或陪伴家人。
在守候中感受溫情;或靜享安甯,在獨處中豐盈内心;或讀書學習,在自律中積蓄能量;或記錄生活,在細節中感覺美好。
忙,要有價值
“五一”小長假,有的人雖然有機會閑下來,卻選擇了忙碌。
同樣是梁實秋先生所說:忙,要有價值。
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可以通過忙碌,而拓展生命的廣度。
從這個意義上說,忙碌,能讓人領略生命的充實和豐富。
是以,忙而快樂,是一種無法取代的價值。
問題是,如何才能忙而快樂?
孔子為了他的理想而忙,不辭勞頓,周遊列國。曹雪芹為了他的興趣而忙,一部《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删五次。
隻有當你為自己的理想和興趣而忙的時候,才會感到忙而快樂。
我們看到,疫情面前,在大家都在盡量收縮自己活動空間的時候,但有一個群體——“大白”們,卻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不斷延伸自己的活動軌迹,這群最可愛的人成為各地抗疫最靓麗的風景線。
筆者的嶽母就是“大白”中的一位,老人年近六十,腰椎間盤突出,高血壓長期服藥。
就這樣,她還是加入了“大白”當中,密不透氣的防護服下往往汗流浃背,卻連水都不敢喝,因為上一次廁所太麻煩。
每天早起晚歸,嶽母卻很少說苦、說累,因為怕我們阻止她。
用自己的付出,換來别人的安全、城市的安全,這就是忙的價值。
這個價值,不是用來炫耀的,是自己存在的意義。
……
借着閑暇遁出物質世界,找尋真我,悟出道理,這樣的閑才有滋有味。
為理想和興趣而忙,得其所哉,忙中有樂,這樣的忙才有價值,才會多姿多彩。
希望享受有閑時間的我們,閑得有緻,方不辜負為城市平安負重前行者的艱辛付出!
祝五一勞動節快樂!
歡迎向《阡陌的述說》欄目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