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開在即,上海吳昌碩紀念館如何打造“海上客廳”?

在陸家嘴中心綠地旁,藏着一座被譽為“浦東雕花樓”的百年老宅,這裡也是陸家嘴唯一的上海市文物保護機關——陳桂春住宅。它還有一個大家更為熟悉的名字——上海吳昌碩紀念館。

重開在即,上海吳昌碩紀念館如何打造“海上客廳”?

去年10月,上海吳昌碩紀念館發出閉館公告,進行改造更新。時間已過去一年有餘,這座文化地标究竟怎麼樣了?小布近日獲悉,上海吳昌碩紀念館正在進行展陳布置,預計明年初重新開放。圍繞“海上客廳”的全新定位,浦東文化主管部門召開研讨會,邀請各界專家出謀劃策,擦亮這塊“海派文化名片”。

聚焦“人無我有”

在全國吳昌碩紀念館中突出上海特色

資料顯示,上海吳昌碩紀念館原為近代滬上名流陳桂春的私家住宅,建于民國初年,又被稱為“穎川小築”。浦東開發開放前夕,這裡早已住滿了“七十二家房客”。1990年,浦東開發的号角吹響,開啟從灘塗碼頭到世界金融中心的驚世變遷。1992年,浦東有關部門拍闆保護下這座老宅的絕大部分。

搶救陳桂春住宅,為陸家嘴留下一點“舊”,堪稱浦東開發開放後文保領域的标志性事件,背後折射出了觀念的轉變:徹底地破舊立新,并非是現代化的标志。飛速發展的浦東,并沒有将曆史抛在腦後。開發浦東也要重視文化遺産的保護,讓人們了解這片東岸熱土的過往與底蘊。吳昌碩生前與陳桂春私交甚笃,并一同參與創辦了上海浦東醫院(現東方醫院)。因為這段曆史機緣,2010年,上海吳昌碩紀念館遷址昔日“老友”宅中。

重開在即,上海吳昌碩紀念館如何打造“海上客廳”?

上海吳昌碩紀念館建築面積僅1600平方米左右,為什麼這項改造更新工程,耗時一年有餘?“在這處百年老宅中,哪怕是一塊壞的木地闆,也隻能修、不能換。”負責本次吳昌碩紀念更新改造的文保機關負責人說,本次修繕提升難度大、要求高,力求在修複文物建築的基礎之上疊加紀念館真迹展示的功能。修繕更新之後的上海吳昌碩紀念館,将全力打造以吳昌碩先生為核心的海派文化名片,承擔“海上客廳”的功能定位,在繼承發揚海派文化的基礎之上,與當下結合,探索新的營運模式。

重開在即,上海吳昌碩紀念館如何打造“海上客廳”?

功能提升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慎之又慎。有鑒于此,召開專家研讨會成為當務之急。“上海吳昌碩紀念館盡管面積很小,但是地位特殊,有值得發掘的多元價值。”上海大學教授、國際博物館協會副主席安來順認為,浦東不缺鋼筋水泥,也不缺摩天大樓,缺的是在現代化空間擠壓下的傳統公共文化空間。在他看來,紀念館不僅具有建築價值,也是浦東開發開放過程中的曆史縮影,承載着獨特的社會文化記憶。而為了彌補展出空間小、展品數量品類有限,他建議未來展陳不必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點特色:“那就是吳昌碩在上海的生活和藝術成就,再适當地輻射到吳昌碩所處時代的上海。”

重開在即,上海吳昌碩紀念館如何打造“海上客廳”?

放眼全國,吳昌碩紀念館上海有,安吉有,杭州也有。“找到‘人無我有’,在展陳中展現出上海自己的特色”,成為了在場許多專家的共鳴。著名學者、吳昌碩藝術評傳作者王琪森在了解現有展陳方案後建議:觀念要創新,立意要提高;要更有主題思想的提煉,突出時代精神;整體大綱脈絡要清晰;要彰顯上海的特征;精選德高望重老一輩藝術家對吳昌碩的評價。他指出,吳昌碩于1912年至1927年定居上海,那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藝術時代,也由此開創了海派藝術的鼎盛期:“這段時期必須得是展陳的亮點與中心,上海吳昌碩紀念館一定要有上海的特點。”

貝聿銘弟子、木心美術館主建立築師林兵同樣建議,上海吳昌碩紀念館應着重講好吳昌碩與浦東、與上海的關系:“在有限的空間,做最大的事情,這樣效果會更好。”

改造“知難行難”

聽取各方建議力争交出滿意“答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普拉達可以和吳中菜場合作,華倫天奴可以在安福路開快閃書店。其實這些奢侈品牌辦的都是‘移動博物館’,用來輻射自己的影響力。”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包亞明認為,上海吳昌碩紀念館既可以按照傳統方法“關起門辦館”,深耕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擴充自己的邊界,主動在陸家嘴地區對接閱聽人需求,跨界開展一些藝術活動。他表示:“場館可以不講面積,要講影響力,這就需要一些跨界的思維,需要突破性的創新。”

放眼當下,聚焦年輕人的需求,上海市曆史博物館館長胡江建議,上海吳昌碩紀念館在今後發展上應做到國際化、品牌化、未來化。未來化也即數字技術的全方位運用。他以上海曆史博物館上線的上海首個數字孿生博物館系統為例:依托上海城市運作“一網統管”的架構和上海城市運作數字型征的理念,對上曆博及周邊進行了超精細三維數字化複原,利用三維數字孿生引擎實作了博物館大樓内外的1:1三維數字孿生,并對接政府業務資料、物聯感覺資料、環境天氣等多元實時動态資料,讓博物館“活”起來。

重開在即,上海吳昌碩紀念館如何打造“海上客廳”?

創新紀念館的展現形式,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揚吳昌碩文化精神。吳昌碩曾孫、上海吳昌碩紀念館執行館長吳越表示,上海吳昌碩紀念館是在浦東開發開放過程中孕育而生的。随着浦東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日益提高,吳昌碩的國際影響力也與日俱增。“昌碩先生是海派巨擘,是以上海吳昌碩紀念館一定要辦成一面旗幟。”吳越表示,更新改造後的紀念館要瞄準一流,展陳史料要準确,設計主題要精準,要讓市民、學生進館後都有一種滿載而歸的感覺,汲取到昌碩先生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養分。

重開在即,上海吳昌碩紀念館如何打造“海上客廳”?

此外,吳昌碩曾孫女吳有斐、曾孫吳超,程十發之子程多多,吳湖帆之孫吳元京等多位海派名家後人,以及一批文化藝術界人士、上海各相關機關負責人與會并發言。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文體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上海吳昌碩紀念館的改造更新工作“知難行難”,浦東将在充分聽取各方建議的情況下,對改造更新方案進行調整,力争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文字:曹之光

部分攝影:鄭峰

編輯:朱少昱

* 轉載請注明來自浦東釋出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