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首部文保藍皮書釋出:揭秘技藝,探究行業瓶頸

澎湃新聞獲悉,昨天,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第一部反映行業發展曆程、從業現狀、前景展望的《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發展報告2021》(以下簡稱“藍皮書:”)正式問世,出版發行。該書開創了文物保護工程領域的先河,有利于促進文物保護工程行業發展。

據悉,該書是在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文物局)的指導下,由全國第一家成立的該領域社會團體組織“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組織編撰,籌備曆時兩年。藍皮書旨在解讀發展背景,剖析發展現狀,展望行業未來。

上海首部文保藍皮書釋出:揭秘技藝,探究行業瓶頸

《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發展報告2021》主辦方供圖(下同)

曆史文化遺産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核心競争力的重要展現。回顧上海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的發展曆程,1959年,上海公布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機關;1986年,公布為第二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1988年,開展了近現代代表性建築的普查;1989年,公布了以近現代代表性建築為主的一批文物保護機關;率先進行地方保護立法;建立了“城鎮村”“點線面”相結合的保護對象和管理體系;按照“應保盡保”原則,确定各級不可移動文物和優秀曆史建築、劃定曆史文化風貌區……;2014年,《上海市文物保護條例》通過市人大審議并正式實施。

近年來,上海市文物保護事業蓬勃發展,基礎工作得到夯實,保護技術水準得到提升,活化利用方式得到拓展,保護對象逐年增加,截止到2019年底的統計,上海全市共有不可移動文物3437處,其中國保機關40處,市級文物保護機關227處,區級文物保護機關423處,區文物保護點2747處,呈現為合理的“金字塔型”結構。與此同時,上海全市的曆史文化資源,也逐漸形成了 “點線面”的保護體系。藍皮書基于2019-2020年行業調查資料,結合上海的發展特色,通過對宏觀發展背景的剖析、上海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發展曆程的回顧,重點解讀上海文化遺産資源大資料;第一次公布了上海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領域發展現狀的關鍵大資料,分别從資質與技術力量、經營狀況、重要項目綜述進行闡述,還征集提出了各方關心的共性與專項建議,并收錄了2020年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優秀案例。

該書編寫人員囊括文物保護工程各領域優秀機關、以及協會學術顧問、相關高校、科研機關,實力雄厚、從業經驗豐富,常年奮鬥在文物保護工程一線,專研在文物保護技術發展前沿。

上海首部文保藍皮書釋出:揭秘技藝,探究行業瓶頸

行業現狀

藍皮書共分四個篇章、16個小節,旨在解讀發展背景,剖析發展現狀,展望行業未來。

藍皮書一方面從宏觀社會經濟形勢到行業發展環境,以及近年來影響行業發展趨勢的重要政策,系統整理了影響行業發展的外在影響力和自身内驅力。另一方面,第一次公布了上海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領域發展現狀的關鍵大資料,分别從資質與技術力量、經營狀況、從行業的總體情況、從業内容、技術力量、經營狀況、人員結構等多方面進行了資料統計和分析,資料來源于行業機關的問卷調查,具有樣本的廣泛性和資料的客觀真實性。

上海首部文保藍皮書釋出:揭秘技藝,探究行業瓶頸

上海建築遺産保護方面優秀案例

該藍皮書還設定了專門的章節介紹近年來上海建築遺産保護方面的優秀案例。比如陳望道舊居保護修繕工程、武康大樓保護修繕工程、上海總商會舊址保護修繕工程、榮宗敬舊居保護修繕工程、商船會館保護修繕工程、寶慶路3号保護修繕工程、上海市曆史博物館保護修繕工程、徐家彙天主教堂保護修繕工程……其中不僅包含文物本體保護修繕,也有文物控制地帶内的建立項目;不僅重視設計理念,也考量施工工藝。對文物如何保護利用有一定參考價值,對文物周邊環境風貌保護,新舊建築協調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與此同時,在分析具體工藝技術時,也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闡釋文物保護技藝在現實工程中的運用範圍和呈現效果。

上海首部文保藍皮書釋出:揭秘技藝,探究行業瓶頸

主要修繕工藝技術一覽

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孔三表示,通過此次藍皮書的編撰,協會更了解行業機關的真實訴求,不僅揭秘了修文物背後的工匠技藝、探究了行業存在的瓶頸問題,結合國家和上海的未來發展規劃,明晰了未來推動工作的重點和方向。“未來将積極提升文物行業的社會知曉度和認可度,讓更多市民走近藏在深巷内的文物建築,讓更多的年輕人愛上文物保護行業。”

上海首部文保藍皮書釋出:揭秘技藝,探究行業瓶頸

同濟大學伍江教授做題為《遺産保護·文化傳承·城市更新 》的主旨演講

上海首部文保藍皮書釋出:揭秘技藝,探究行業瓶頸

嘉賓沙龍

在新書分享會現場,住建部曆史保護與傳承委員會副主任,同濟大學伍江教授做了題為《遺産保護·文化傳承·城市更新 》的主旨演講,他從“為什麼要保護曆史文化遺産”、“目前曆史保護工作中面臨的誤區”、“要重視完整曆史街區的保護”、“保護的根本出入在于适度改造與再利用”等四方面進行闡述。伍江教授提到,“在中國已經持續了30年的快速大規模城市改造與建設活動作為一段特殊的曆史必将迅速轉型,城市建設與發展亟需從非常時期逐漸轉向正常軌道,即從以粗放型增量發展走向精緻型存量發展的有機更新軌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