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斯德同志,請你趕緊回46軍轉告韓練成軍長,我們打李仙洲時,不會打46軍。等到消滅李仙洲的12軍和73軍之後,會放開東北方向,讓46軍回到膠濟線去。但一定要注意,韓練成一定要将部署的變更和行動方向、位置随時告知我們,以避免擦槍走火。同時要特别注意,不要同73軍搞到一起,否則便會玉石俱焚!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不得不連46軍一起打。要是真到了那個時候,一定要勸韓練成本人放下武器,我們将會保證他的生命安全。”
華東野戰軍司令部内,陳毅司令員正和這個叫楊斯德的人交談,神情急切而誠懇。他必須要抓緊一切機會,來說服他口中的那個46軍軍長韓練成。如果韓練成真的按照他的訓示行動,萊蕪戰役的勝利将不存在懸念,華東野戰軍還有可能獲得兩萬左右的生力軍。不過事情的演變就是如此奇特,後來戰況沒有按照陳毅的預想展開,可結果反倒出乎意料的喜人。

韓練成何許人也?值得陳毅親自關心?看下他的履曆,還真是不一般。
韓練成1908年出生于甘肅省固原縣,貧苦出身,念過私塾,當過雜工。16歲時,他參加了西北軍,從一個普通小兵逐漸爬到了團長的位置。他的上司,是大名鼎鼎的“甯馬”馬鴻逵,當時他們都隸屬于“倒戈将軍”馮玉祥。
韓練成和國民黨的首腦蔣介石,還有過一段特殊的緣分。1930年,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在河南展開了中原大戰,馬鴻逵臨陣倒戈,投了蔣介石。蔣介石為了迎接馬鴻逵,來到商丘坐鎮指揮,結果被馮玉祥的騎兵包圍,眼看着就要被俘。此時韓練成親自帶兵前來,解了蔣介石的圍。蔣介石十分高興,當時就簽署了一個手令,給了韓練成一個黃埔軍校三期畢業的身份。這種做法嚴格說來屬于“學籍造假”,是以後來蔣介石交代不要聲張,韓練成日後也沒怎麼再提。
學籍是假的,能力可是真的。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韓練成先是在桂南戰役中斬獲戰功,之後又潛心著書立說,撰寫過《動員學》、《論國防教育》等論文,将自己的作戰和訓練理論和大的戰略相結合,做出了極為有益的總結。蔣介石對他也是極其看重,隻要是韓練成要做的事,要錢給錢要物給物,全力支援。
雖然受到了如此禮遇,韓練成的心裡仍然時常覺得有一陣陣的凄涼。從當初的北伐到抗日戰争,蔣介石一直在打壓韓練成的報國之心。早在1933年,他就曾和蔣介石提出過要抗日,結果蔣介石說他“不懂政治”,反而被數落了一頓。在桂系和中央軍内部,韓練成也經常見到他們黨政傾軋,貪腐受賄。難道這就是自己宣誓要效忠的國家嗎?韓練成不敢想象。
後來他從事理論工作,每天經手大量的資料,韓練成從中發現,中國共産黨上司的軍隊,在殲敵比例上比國民黨軍隊要高,而投敵叛國的幾乎沒有。他慢慢意識到,似乎共産黨才是鐵了心抗日的。加上他從來都有反帝反壓迫、民族獨立等進步思想,是以對共産黨十分向往。
一個巧合的機會,韓練成和周恩來單獨見面,進行了一次長談。言語之間,韓練成表示了自己對中國共産黨的欽佩和向往,并明确表示希望入黨。周恩來并沒有馬上同意,而是要求他繼續在桂系内部做好自己的工作。後來經過不停的接觸,韓練成和黨的關系越來越近,慢慢成為了一名進階的地下工作者。隻不過在當時,韓練成的身份在黨内都屬于機密,隻有周恩來、李克農、潘漢年等少數幾個人知道。
抗日戰争之後,蔣介石積極準備内戰,在山東地區安排下了重兵。名将王耀武成為第二綏靖區司令,統轄73軍、整編74師等強悍部隊。蔣介石為了加強這一部分的兵力,将46軍也調了過去,其軍長就是韓練成。後來韓練成輾轉與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取得了聯系,為了友善傳遞情報,陳毅将膠東軍區政治部聯絡科科長楊斯德與副科長解魁安排到了韓練成的身邊。
1947年初,剛剛在徐州上任的陳誠為了表現一下,發動了魯南會戰。按照他的構想,國民黨部隊将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整編第19軍軍長歐震帶領,從南向北攻擊當時解放軍在山東的首府臨沂;另一部分,由王耀武的部下李仙洲帶領,在北線阻擋解放軍退路,希望以所謂南北夾擊之勢,一舉殲滅在山東活動的解放軍!陳誠的所有作戰會議,韓練成都參加了,是以陳誠的部署總是會在第一時間出現在陳毅、粟裕的案頭。
戰役開始後,陳毅和粟裕根據情報,作出了在南線後撤并設定疑兵、主力北上殲滅李仙洲的決定。粟裕指揮部隊主動撤退,讓出了臨沂。歐震這邊占了臨沂,雀躍不已,立刻虛報戰功,向陳誠發去捷報。陳誠自然高興,也向蔣介石邀功。就在這時,身經百戰的王耀武突然察覺不對,立刻要求李仙洲集團後撤,并反應歐震的戰功不實。而韓練成為了避免自己的部隊和解放軍打起來,則向陳毅表示不會離開自己的防區膠東,讓解放軍先去打其他人。
陳誠接到王耀武的報告,立刻暴跳如雷,請求蔣介石逼迫王耀武,強令李仙洲集團回到原來位置。王耀武無奈,隻能照辦。李仙洲立刻指令46軍打頭陣,去進攻解放軍的防區蒙陰。韓練成看情況有變,立刻讓楊斯德去向陳毅說明情況。
韓練成所要表示的,是四點建議:
一、陳毅将軍請一心一意掌握魯南大會戰的戰略,不必顧慮我。如在我部附近有動作請告之,以便應對。
二、如果李仙洲讓46軍去打蒙陰,那建議你們去打73軍;如果李仙洲指令三軍齊頭并進,我會想辦法把46軍往後拖。
三、為便于及時聯絡,請指定一部電台,距我二三十裡。
四、如果可能,請在73、12兩個軍被完全消滅後告訴我,并派人來研究我部起義之辦法。
陳毅立刻對楊斯德做出訓示,明确說不會打46軍。等到12軍和73被消滅後,會給他們讓出道路。不過要注意,不能和12軍和73軍攪在一起,否則無法分辨,隻能一起打。真要是出現這種情況,隻能請韓練成自己放下武器,不要玉石俱焚。最後,陳毅着重強調:“我們的力量足夠保衛蒙陰,是以希望韓将軍遠離常路(蒙陰城北約30裡)一帶。常路是蒙陰門戶,誰想過常路就打誰。”
2月下旬,華東野戰軍殲滅李仙洲集團的萊蕪戰役已經打響。韓練成聽着其他方向的炮聲,憂心不已,唯恐是自己的部隊和解放軍打起來。楊斯德每天都會和韓練成開會,不停的開導他。但是不久之後,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李仙洲指令韓練成帶領46軍向萊蕪方向靠攏。韓練成此時左右為難,如果去了就很有可能和解放軍打起來,不去則是公然“抗命”,不利于自己日後的潛伏。
經過思考,韓練成決定還是去增援,隻是路上走得慢一點,給解放軍消滅李仙洲時間。楊斯德告誡他,一旦過去,就很有可能和解放軍交火,結果可能無法收拾。韓練成說:“李仙洲有指令,不去不行。我看還是向前動一動,看情況再說,哪裡打上就在哪裡停下。”可戰場之上,方寸哪裡那麼容易把握,46軍很快就和解放軍交上了火。
突然,步話機裡傳來了王耀武的聲音。這個第二綏靖區司令十分擔心李仙洲和他的73軍,是以坐上飛機,親自在天上指揮。他指令韓練成要不惜一切代價沖入萊蕪城,和李仙洲會合,增強兵力,共同突圍。韓練成“哪裡打上就在哪裡停下”的想法無法實作,隻能帶兵進城。
此時,戰場情況非常混亂,陳毅當初對韓練成千叮咛萬囑咐,最後還是沒能阻止46軍遠離危險。不過,韓練成作為一個老地下黨,此時已經有了新的打算。
李仙洲看韓練成已經到位,立刻着手準備突圍。韓練成知道,現在陳毅和粟裕還在部署,李仙洲晚走一天,就能給解放軍多一分勝算。于是在作戰會議上,他推脫說部隊還需要調整,應該等等再走。李仙洲考慮了半天,支援了韓練成,将突圍時間從2月22日調整到了23日。正是這向後錯的一天,成了李仙洲個人命運的分水嶺。
1947年2月23日清晨,李仙洲準備在突圍之前,又集合進階将領開一個碰頭會。而韓練成則提出自己要去城東部署一下,結果一去便不見了蹤影。李仙洲從早晨等到了上午10點30分,派了不少人去尋找,就是找不到韓練成。這位46軍的軍長,居然就這樣失蹤了。李仙洲察覺不對,趕緊下令突圍。可是46軍群龍無首,早就陷入了混亂,結果又把突圍時間拖了半小時。上午11點,戰鬥打響,華東野戰軍的槍炮如同雨點一樣灑向李仙洲集團,僅僅兩個小時,一支5萬人的部隊就被解放軍徹底殲滅,李仙洲也成了解放軍的階下囚。
那麼,韓練成去了哪裡呢?原來他帶着楊斯德和解魁在一個地下聯絡點兒躲了起來,直到萊蕪被解放軍占領,他們才出來。試想如果不是韓練成臨時調整政策,拖住李仙洲,這場戰役是否會達到這種效果還真的難說。
之後,韓練成見到了陳毅和粟裕,大家熱烈擁抱,共慶勝利。此後韓練成表示,如果就這樣回歸革命隊伍有些可惜,自己還可以再入虎穴繼續潛伏。于是不久之後,韓練成風塵仆仆的來到了蔣介石的辦公室,講述了自己“孤膽突圍,輾轉千裡”的“英雄事迹”。蔣介石對此深信不疑,嘉獎了韓練成,還提拔他當了了第八綏靖區副司令。一年後,韓練成正式脫離國民黨,回到了人民的懷抱。蔣介石對此百思不得其解,是以遷怒于何應欽,說是他把韓練成逼走的。
解放軍的曆史上,有所謂“龍潭四大将軍”之說,韓練成就是四位之一。1955年授銜,他因為卓越的貢獻,被授予了中将軍銜。後來人們談及他的故事,都很奇怪,韓練成深受蔣介石信任,沒受排擠也沒受過委屈,為何最後卻選擇了共産黨?周恩來總理的一句話點中了主題:“韓練成之是以鐵了心跟黨走,完全是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