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3月23日20時,志願軍47軍423團1營向老秃山發起了進攻,防守老秃山的哥倫比亞營頓時慌了手腳,直到20多分鐘後才想起來向美軍求援,然而美軍卻一口回絕了他們。果然美軍坑起自己人來是從不手軟的。

哥倫比亞營是南美唯一參戰的軍隊,哥倫比亞能派兵參戰完全出乎美國的意料。為了讨好美國,哥倫比亞總統戈麥斯于1950年9月就宣布派兵參戰,但随着戰事的發展,戈麥斯又後悔了。不是說好了聖誕節前就可以回家嗎?怎麼回家的都是屍體?隻是國際玩笑不能随便開,現在反悔也晚了,于是哥倫比亞采用了“拖”字訣,一直拖到1951年6月才慢吞吞地到達戰場。
此時第五次戰役已經結束了,雙方轉入了陣地防禦戰。到達戰場的哥倫比亞營被編入美軍24師參加了夏秋季攻勢。後24師因傷亡過大退出了戰場,哥倫比亞營又轉隸美軍第7師31團,并跟随31團一起參加了上甘嶺戰役。軍醫費爾南多回憶:我們一個加強連上去沒多久就被打下來了,傷員躺滿了救護站。一個傷員告訴我,我們根本就接近不了他們的陣地。
【剛剛到達北韓的哥倫比亞營】
上甘嶺戰役之後,美軍發現哥倫比亞營戰鬥力不行,于是讓他們轉而防守,地點就是老秃山。老秃山位于開城以西,是個海拔隻有266米的小山頭,原來防守這裡的是美軍第7師31團1營,現在換成了哥倫比亞營。美軍将哥倫比亞營的4個連全部擺在老秃山一線,将他們當作炮灰的用意十分明顯。
3月23日晚,志願軍47軍423團1營在66門火炮、7輛坦克的掩護下向老秃山發起了進攻。為了麻痹敵人,志願軍從3天前就開始斷斷續續炮擊老秃山,是以當晚上的炮聲響起時,山上的哥倫比亞營并沒有當回事。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不對了,今天晚上的炮火異常猛烈,仿佛要把整個山頭炸塌。在炮擊中,山上的電話線全部被炸斷,一發炮彈擊中了山上的指揮掩體,整個掩體連同裡面的人一起被掀上天,哥倫比亞營的4個連頓時群龍無首,隻能各自為戰了。
【志願軍的火炮在夜間開火】
炮擊持續了10分鐘,1營3連開始向山頭發起進攻,隻用了10分鐘就将最前沿的B連2排全殲。直到此時哥倫比亞營才想起向美軍求援,隻是電話拿起來才發現電話線被炸斷了。接替指揮的迪亞茲上尉一邊命人搶修電話線,一邊讓人跑步去31團團部求援。40分鐘後,電話線搶通了,但求援的人還沒到,估計已經死在半路上了。
此時距離志願軍起發起進攻已經整整一個小時了,老秃山周邊的三個小高地已全部被志願軍攻占,正在向主峰陣地進攻。31團團長接到哥倫比亞營的求援電話後一口回絕了,他說:“豬排山才是他們的主攻方向,老秃山隻是佯攻,我首先要確定豬排山不丢失。”原來,就在進攻老秃山的同時,志願軍23軍67師的一個連也向豬排山發起了進攻,于是美軍将全部炮火和預備隊都投入了豬排山的防禦戰中。
【志願軍戰士正向敵人投擲手榴彈】
到夜間22時30分許,老秃山被志願軍完全占領,哥倫比亞營損失慘重,共有114人陣亡,167人負傷,另有38人失蹤,傷亡最大的A連僅剩14人。撤離老秃山的哥倫比亞士兵仍驚魂未定,老兵維亞科特回憶:山上到處都是屍體,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撤退下山時不得不從屍體中穿過,經曆過那晚戰鬥的人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那一幕。軍醫費爾南多在也在晚年回憶道:他們太兇狠了,安第斯山上最兇狠的敵人也比不過他們。
【中間穿藍襯衫的就是軍醫費爾南多】
短短幾個小時的老秃山之戰,哥倫比亞營就貢獻了整個入朝參戰傷亡總數的三分之一、陣亡總數的二分之一,而這一切也有美軍的功勞。本着“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精神,從之前的換防,到後來的拒絕救援,哥倫比亞營被美軍坑得夠嗆,一心想着抱美國大腿可不就是這個下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