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北剿匪取得勝利,在敵巢發現多名婦女,竟然都是西路紅軍女兵

“我們可算找到組織了!報告首長,我們是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婦女獨立團的女兵。我們盼這一天已經十幾年了!”1950年,在甘肅北部的一個土匪窩點中,幾十個穿着各異的婦女抱頭痛哭。就在她們對面,是已經完成剿匪任務的解放軍戰士。

西北剿匪取得勝利,在敵巢發現多名婦女,竟然都是西路紅軍女兵

喋血西路軍

紅軍西路軍,是一支傳奇而又悲壯的隊伍。1936年,紅軍為了打通與蘇聯的“國際通道”,發動了艱苦的西征。西征的主力,就是以紅四方面軍為基礎而建立起“西路軍”。這些剛剛經曆過長征的戰士,準備打通河西走廊,在青海、甘肅、新疆一線建立穩固的革命根據地。

西北剿匪取得勝利,在敵巢發現多名婦女,竟然都是西路紅軍女兵

西北地區,常年盤踞着兩股強悍兇狠的軍閥,即所謂的西北“二馬”馬步芳和馬鴻逵。而紅軍的行動,觸動了盤踞在青海的軍閥馬步芳的利益,是以遭到了對方“馬家軍”的層層阻擊。馬步芳的隊伍是以宗教和家族為紐帶的,強硬而又頑固,在戰場上還十分狡猾。而反觀西征軍自己,則是兵力匮乏,彈藥補給也全部少得可憐。最終在堅持作戰一年之後,被西路軍被擊敗,幾近全軍覆沒。

昙花一現的娘子軍

西路軍中,有一支部隊的遭遇更加讓人歎息,那就是紅軍中的“娘子軍”:婦女先鋒團。

婦女先鋒團,其前身為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師,是1935年中央紅軍入川之後,将原來的和新的婦女部隊整編之後成立的,師長是日後新中國的紡織工業部副部長張琴秋。這支隊伍除了擔當保衛機關、紅軍醫院、倉庫、運送彈藥、轉送傷員等任務之外,還擔負着一定的作戰任務。

西北剿匪取得勝利,在敵巢發現多名婦女,竟然都是西路紅軍女兵

長征之後,婦女獨立師的損失很大,于是在1936年西征前夕,又将其改編為“婦女抗日先鋒團”,簡稱婦女先鋒團,并于同年10月随西路軍西征。

婦女先鋒團由1300多名女兵組成,團裡的女兵,大都是經曆過長征的女戰士,年紀還普遍很小,大部分人都是十八九歲,就算是她們的團長王泉媛也不過23歲(張琴秋已經升任西路軍組織部長)。這支隊伍的戰鬥力不容小觑,在官家山、一條山等戰鬥中,都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婦女先鋒團最慘烈的一戰,發生在1936年11月上旬。當時,她們随主力運動到古浪縣一帶,突然遭遇了馬步芳騎兵隊的阻截。為了掩護大部隊轉移,王泉媛帶領婦女團留下來阻擊追兵。女戰士們面對敵人臨危不亂,巧妙應對,給敵人造成了不少傷亡。但是她們的彈藥太少了,很快子彈、手榴彈就全部打光了。一群平均年齡不過20歲的姑娘,不得不像五大三粗的男兵們一樣,揮舞着大刀,和敵人近身肉搏。這一仗殺得天昏地暗,婦女團損失慘重,三營一連的所有戰士全部光榮犧牲!

西北剿匪取得勝利,在敵巢發現多名婦女,竟然都是西路紅軍女兵

1937年3月,西路軍在戰局不利時向祁連山方向突圍,婦女團再次被安排擔任後衛任務。雖然她們的身邊有兄弟部隊紅九軍,但是大家都是一樣的困難重重。不久,婦女團在梨園口戰鬥中,再次遭受了重大損失,減員嚴重。不久之後,婦女團又主動承擔阻擊任務,掩護總部向石窩山一帶轉移。沒想到馬步芳憑借騎兵的機動力優勢,将婦女團與主力隔斷。在經過三天三夜的血戰後,團長王泉媛也負傷了,婦女團全團已經隻剩200多人。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婦女先鋒團仍然突出了重圍。可悲的是,她們慌不擇路,一頭紮進了大戈壁。戈壁灘夜晚極寒,戰士們為了取暖,隻能被迫點起篝火。一片黑暗的天地間,篝火分外明顯,很快就把追兵引來了。此時女兵們再也無力奮戰,被敵人全部俘虜。

從此以後,紅軍中沒有再出現過單一由婦女組成的部隊。婦女獨立師和婦女先鋒團作為我國曆史上絕無僅有的大型婦女戰鬥團體,可謂是昙花一現。

被俘女兵的悲慘境遇

在西北當時那個半封建的時代,一群女俘虜将面對什麼,是可想而知的。馬步芳先是對女兵們進行了有組織的侮辱,然後将女兵們賞給自己的手下。這些身上流淌着紅色血液的女兵們開始了暗無天日的生活,不但要遭受敵人的侮辱,還要承受非人的虐待,生活條件甚至還不如牲口。婦女團政委吳富蓮最終不堪受辱,吞針自盡。而像她一樣的女兵還有很多,她們都沒能看見全國解放的一天。

西北剿匪取得勝利,在敵巢發現多名婦女,竟然都是西路紅軍女兵

後來,婦女團的創始人張琴秋被營救出來,輾轉回了延安。而團長王泉媛則忍辱負重,通過自己的智慧在1939逃出虎口,向八路軍的蘭州辦事處報道請求歸隊。但是受限于當時的政策,王泉媛最終隻能回到老家生活。而大部分紅軍女兵,隻能繼續在魔窟裡生活,一天一天地熬着,盼着自己的隊伍能夠取得勝利。

西北剿匪

時間來到了1949年八月,解放軍總部決定發動蘭州戰役,将馬步芳在甘肅的重鎮一舉拿下。這一仗打得十分艱苦,蘭州城外地形複雜,解放軍難以展開。可是如今的解放軍再也不是當年西征的紅軍,兵力雄厚,武器精良,很快就扭轉了局勢,在8月26日12時徹底解放了蘭州。之後,解放軍直取馬步芳的老巢西甯,将這個禍害西北上百年的軍閥徹底打敗。

然而,在這一系列的戰鬥中,有大量的“馬家軍”都起義或者投降了。這應該是好事,但是也有其隐患。這些馬家軍沒有什麼覺悟,起義、投降都是他們儲存實力的手段。更有甚者,很多“馬家軍”帶着馬匹槍支,三五成群的嘯聚山林,成了比泥鳅還滑的土匪。對他們的提防半點也不能放松。很快,西北野戰軍總司令彭德懷就發來了訓示“馬家軍反動、殘忍且頑固,必須警惕其反撲。”

西北剿匪取得勝利,在敵巢發現多名婦女,竟然都是西路紅軍女兵

1950年,該來的最終還是來了。原本宣布起義、歸降的馬家軍舊部受到了敵人的感召,悍然發動叛亂!一時間,青海、甘肅、甯夏甚至新疆,都在原馬家軍殘部的攪動下動蕩不已。而且和西南大山中的土匪不同的是,這些馬家軍殘部仗着駿馬的機動力,行動極為迅速,是以想要剿滅他們也并非易事。從1950年到1953年,所謂的大西北的剿匪工作,其實就是圍繞剿滅馬家軍殘部的行動。

這些土匪中,最為兇悍的是一個叫馬成福的人。他曾是馬步芳的騎兵旅長,在馬步芳集團覆滅後,帶着自己的隊伍在祁連山區安營紮寨。在這裡,他招降納叛,與當地的刀客、慣匪、國民黨殘部勾結在一起,在大漠、戈壁、雪山之間出沒,殺人放火、搶劫綁票無惡不作。後來,他又組成所謂“大陸光複軍團西北支隊”,成為了國民黨攪亂西北局勢的排頭兵。

西北剿匪取得勝利,在敵巢發現多名婦女,竟然都是西路紅軍女兵

中國人民解放軍當然不會放任這股敵人的任意妄為。很快,第四軍第十師三十三團某連便深入祁連山,對馬成福匪幫發動突襲,結果馬成福被擊斃。很快解放軍又奇襲了土匪的老巢——東鄉縣老叉堡子,将敵人的所謂“高層上司”全部抓獲。戰鬥結束後,解放軍部隊清查當地人口情況,無意中發現了十幾年前身陷敵手的紅軍女兵,于是就發生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對西路軍失散人員的補償

紅軍女兵的出現,讓解放軍高層十分重視,他們立刻派人來調查情況。結果了解到,當年被俘虜的女兵遠不止她們這一股。除了大部分仍然被裹挾在土匪窩點之外,還有很多人躲進了深山,已經和當地的男子成家生子。如今她們看到自己失散十多年的同志取得了成功,全都雀躍不已。

西北剿匪取得勝利,在敵巢發現多名婦女,竟然都是西路紅軍女兵

為了讓這些紅軍女兵能夠安心生活,國家很快出台了相關政策:一方面加大剿匪力度,徹底消滅馬家軍殘部,解救昔日的紅軍女兵;一方面對已經和當地人生兒育女的女兵,進行安撫和慰問,并在經濟上予以補助。比如婦女團二營營長何福祥,她在隊伍被打散後一直在武威當苦工,之後在戰友楊文局的邀請下成為了酒泉一個被服廠的女工,不但有了穩定的收入,工齡還從1927年她參加革命開始計算。後來她重新入黨,黨齡也從1934年開始計算。

後來,不但是西路軍女兵有了政策,其他失散的指戰員也有了政策。在1983年,伍修權等老上司發表了公開的呼籲,中央據此進行了明确的規定:一、當年的西路軍流落失散人員,一律改稱“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老戰士”,并頒發證書;二、對沒有穩定經濟收入者,每月發給補助金四十元;三、老戰士的醫療待遇仿效離休标準,費用由政府有關部門全額報帳;四、修建西路軍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當年他們為了祖國拼盡全力,如今祖國也不會忘記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