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韓戰争中的搞笑擔當,土耳其旅為何被稱為“狗中哈士奇”?

土耳其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生性勇猛好鬥,據營長姚玉榮回憶道:抗美援朝戰争中,我軍與美軍、南北韓軍和土耳其軍三國部隊交過戰,戰鬥力最強的就是土耳其軍。

可既然是戰鬥力最強的一支部隊,為什麼在戰場上卻被志願軍殲滅的如此徹底呢?而由5000人組成的精銳之師,又如何成為了北韓戰争中的笑談呢?想要了解上述所提到的幾個問題,就必須要梳理一下時間線。

北韓戰争中的搞笑擔當,土耳其旅為何被稱為“狗中哈士奇”?

北韓戰争發生在1950年6月25日,導緻這一戰争爆發,隐藏的導火索則是三八線的劃分,南北北韓人民都想統一北韓半島,于是戰争爆發了。

一開始,這不過就是一場看似普通,其實暗藏殺機的島内内鬥,但是事情往往突如其來。

1950年8月中旬,北北韓軍隊攻占了将近90%的南韓,聽到這一消息,美國原本不爽的心情更加不爽了,于是加緊執行早在7月通過的聯合國安理會支援南韓的決議,派出由美國為首的15個國家聯合組成的聯合國軍,在南韓仁川登陸作戰,支援南韓,土耳其軍便是其中的一分子。

北韓戰争中的搞笑擔當,土耳其旅為何被稱為“狗中哈士奇”?

話說這土耳其旅為何被稱為笑談,這背後少不了西方媒體輿論的炒作,土耳其小夥子明明才二十來歲,媒體為了鼓舞軍隊士氣,硬生生的給打造成一副野性的大胡子,每人再配着一把長長的土耳其彎刀,擁有一股濃郁的異域風情,這明擺着睜眼說瞎話。

但是當時的聯合國軍是由多個國家派遣軍隊組成,又雜又亂,誰也不認識誰,是以這個土耳其美名就這樣傳了出去。

北韓戰争中的搞笑擔當,土耳其旅為何被稱為“狗中哈士奇”?

除此之外,在土耳其登陸後的第一次作戰,由于南韓軍隊也在前線戰鬥,都是統一的亞洲人長相,前來支援土耳其軍隊懵了,分不清哪個是敵人,哪個是友軍。

正巧靠近土耳其軍隊的就是南韓軍隊,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土耳其人一看敵人來了,那叫一個興奮,沖上前去就是一頓操作猛如虎,将南韓軍隊打得落花流水。

這個捷報傳到後方,經西方媒體在一誇大,土耳其英勇好戰人人皆知,等到了戰争結束清點人數傷亡的時候,這才發現土耳其打的是南韓軍隊,而并非中國志願軍,但那時已經沒有多少人在關注真相了,他們所需要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北韓戰争中的搞笑擔當,土耳其旅為何被稱為“狗中哈士奇”?

土耳其旅同志願軍作戰是登陸後的第三次戰鬥,但是土耳其同志們有些倒黴,一上來便碰上了志願軍一支精銳之師38軍,再加上土耳其旅的上司将軍雅齊奇語言不通,不懂英語,對于後方美國傳來的大多數指令無法了解,雅齊奇率領的土耳其旅隻能摸索前進,僅憑一腔孤勇和志願軍進行戰鬥。

戰鬥過程中,土耳其旅同美國軍隊走散,走入了志願軍的包圍圈,在當時志願軍将土軍和美軍并列其稱,讓此次戰鬥負責人不可大意輕心。

最後沒有接到指令的雅齊奇,率領土軍正式同志願軍開戰,結果是開戰僅兩個小時,土耳其旅從5000人銳減至1500人。

北韓戰争中的搞笑擔當,土耳其旅為何被稱為“狗中哈士奇”?

在接收到美國的指令時,已經是兩個小時過後,土耳其旅利用美國支援的僅剩的一輛坦克突出重圍。

撤退過程中,美軍的命運也是前後沖突,本就沒有多少溝通的土耳其旅徹底同聯合國軍失聯,戰場上美軍也很難再去支援,這也就注定了土耳其旅傷亡慘重的結局。

通過這幾次戰鬥,讓聯合國軍徹底的看清了土耳其的實力,自此之後,在北韓戰場中就再也沒有看見過土耳其旅的身影,在我國民間也流傳着這樣一句話“狗中哈士奇是國中土耳其”。

北韓戰争中的搞笑擔當,土耳其旅為何被稱為“狗中哈士奇”?

攻打盟軍、繳獲假旗幟、兩小時軍力5000變成1500,這都是奠定了土耳其成為國中哈士奇的基礎。

是以通過土耳其在北韓戰争的事迹可以知道,一個國家隻有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才可以免于被其他國家欺淩,落後就要挨打,強盛才可屹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