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初期,新文化新思想在悄悄萌芽,國内國外的政治環境動蕩不穩,青年才俊、掃眉才子、政客文人也在這個時代湧現。他們之間不少人的愛情故事流傳至今,依然還能成為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談資。
在這些時代人物中,國父孫中山與宋氏三姐妹之一的宋慶齡女士的愛情故事則是孫中山先生三段感情中最廣為人知的一段。
投身革命的事業,無奈愛情與家庭
孫中山作為共和革命的上司而廣為人們所知,而孫中山先生的感情精力同他所投身的革命事業一樣屢經波折。
在宋慶齡之前,孫中山先生還曾有過兩位夫人。
第一位是和孫中山同樣出身于廣東省香山縣的盧慕珍,她是當地位非常傳統的中國女性,性子溫馴内斂。
在孫中山早期忙于為共和事業四處奔走,又時常遭到反對共和勢力的打壓陷入危險而無暇顧及家中之時,她盡職盡責地照顧着孫中山的母親,直到為她養老送終。孫中山很感激作為家人幫他分擔的盧慕珍,但兩人之間卻沒有愛情。
是以,孫中山的第一段感情以兩人的和平離婚而結尾。
孫中山的第二任妻子是他在日本期間結識的好友大月素堂的女兒,大月薰。兩人相識于華僑溫炳臣的家中,後于1902年結為夫妻。
婚後,孫中山安定在大月薰身邊的時間極少,之前曾保持着的書信往來也漸漸終止。1906年,孫中山回到國内開展革命事業,也再沒有回到大月薰身邊。
塵封的愛情
在中國曆史博物館,有這樣一件藏品。它是一張簽署于1915年的婚姻誓約書。這份誓約書所見證的,正是國父孫中山與國母宋慶齡之間相差27歲的愛情故事。
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被袁世凱重金通緝懸賞,故而逃到日本,而當時完成留學學業的宋慶齡,作為孫中山的忠實仰慕者,正在從美國傳回。
當時孫中山一行人被日本警視廳的偵探嚴密監視,而當時的監視日記也作為重要史料儲存下來。也得益于這些詳細的監視記錄,孫中山與宋慶齡的相識也能從字裡行間尋見一二。
在日本一座名為松本樓的建築中,儲存着孫中山使用過的很多物品和一些文獻資料。松本樓中有一架日本國産的一代鋼琴,宋慶齡時常在這架鋼琴上彈奏起《英雄奏鳴曲》。在她的心目中,孫中山就是最偉大的英雄。
在此期間,孫中山在宋慶齡的身上好像看到了“有血有肉的現代化”,這讓成長背景差異巨大但革命理想十分契合的兩人越走越近。
革命的戰友,愛情的伴侶
相比于環繞美齡宮,被栽種成一條寶石項鍊的兩萬棵懸鈴木,孫中山和宋慶齡之間的感情之路更為坎坷。孫中山作為革命先驅者,飽受來自各方守舊勢力的攻讦和不懷好意的觊觎。孫中山除了要緻力于共和革命事業之外,還要時時提防這些暗裡埋藏的殺機。
1924年10月22日,馮玉祥發動政變勝利,之後他邀請在南方的孫中山北上傳回北平,共同主持國事。
随後孫中山在發表《北上宣言》後同意北上,途中繞道日本,夫妻二人在日本雙雙進行了演講。也正是宋慶齡這次在日本發表的關于婦女解放問題的演講,使她從幕後走到台前,同時也标志着她對孫中山思想的全面了解。
但也正是在這次傳回北平的途中,積勞成疾的孫中山肝病在航程将近結束時複發了。
由于孫中山在國内革命運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孫中山這次的病情也引發了多方猜測,甚至有人謠傳孫中山已經病逝。為了平息謠言,宋慶齡身着裘衣皮毛與孫中山一同拍攝了一張照片,同時分送給各大報社。
12月31日,病情愈發嚴重的孫中山為了未盡的革命事業強撐着病體從天津乘專車到達北平。
而當時邀請孫中山返京的馮玉祥已離開了北平,張作霖極其反對孫中山聯俄聯共的主張,段祺瑞又對孫中山陽奉陰違。此時的孫中山面臨着病痛與革命事業的雙重困擾。
在回到北平27天後,孫中山的病情急轉直下,之前一直不肯住院接受治療的孫中山在醫生家人同志們的極力勸說下才松口答應進入協和醫院進行治療。
也正是這次治療,孫中山的肝病被确診為肝癌,甚至連“外國之新科學亦挽救乏術”。
壯志未酬,愛妻不已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八個字是從孫中山先生的政治遺囑中提煉出來的。在孫中山先生纏綿病榻的最後時日裡,除了他未盡的革命事業,讓他放心不下的還有他的愛妻,宋慶齡。
宋慶齡作為孫中山的第三任妻子,兩人從結識開始就一直為革命事業而奔波,膝下并無子女。孫中山擔心宋慶齡在她死後受到非議,在給家屬的遺囑中懇切地稱呼宋慶齡為“吾妻”,并且教導自己的兒女要多多孝順侍奉宋慶齡。
此時的宋慶齡,正是32歲的年紀,但心智早已在革命工作中磨練成熟,她強忍着心中對丈夫的不舍與悲痛,在人前依舊是知書達理的孫夫人、宋小姐。在白日裡接待各方的探視,她落落大方進退有度,用一言一行證明着自己的能力。
此時,廖仲恺身在廣州,十分記挂孫中山的病情,無奈廣州時局不穩,廖仲恺分身乏術,他的夫人何香凝便代為探望。何香凝和宋慶齡深知此時的孫中山身體已經十分虛弱,兩人見面當天抱頭痛哭。
幾天後,孫中山在傾聽遺囑的時候聽見了宋慶齡壓抑的哭聲,他心下不忍,決定再堅持幾天。
孫中山在最後的時日裡,一改往日對何香凝玩笑的稱呼,反複鄭重地稱其“廖仲恺夫人”,何香凝聞言十分難受。她深知孫中山最放心不下的便是宋慶齡,于是在孫中山的病榻前含着淚承諾一定會照顧好宋慶齡。
在最後的時間裡,宋慶齡強忍着悲痛,來到丈夫的榻邊,已經神志不清十分虛弱的孫中山先生,被妻子扶着手,一筆一劃地簽下自己的名字“孫文”。
孫中山臨終時,向各位同僚交代完革命遺願之後,将所有的家産都托付給了宋慶齡,希望能給妻子留下一點紀念,更是3次求人,隻為讓愛妻宋慶齡在自己走後能夠無謂的活下去。
1925年3月12日上午,孫中山在北京鐵獅子胡同11号溘然長逝。他最後顫顫巍巍說的遺言則是“和平、奮鬥、救中國”這7個大字,這也是孫中山先生一生都在追逐的目标。
跨越生死的相守
2016年10月,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樹立起來了一幅孫中山的巨幅畫像,它和93年前印在當時鈔票上的孫中山頭像一模一樣。
當時的政府決定采用孫中山先生的肖像照印發鈔票。孫中山讓宋慶齡代為挑選,宋慶齡在衆多肖像照中選中了孫中山身着中山裝的一張照片。那是孫中山最喜歡的服裝。
1981年,宋慶齡在北京的寓所病逝,88歲的宋慶齡和在59歲逝世的孫中山終于跨越時代,共同長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