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開國第四大将陳赓去世31年後,将軍夫人傅涯不顧74歲高齡和子女的勸解,拖着年老體衰的病體執意去了一趟台地區,剛一下飛機就看見機場有十幾輛汽車在等候迎接,讓傅涯哭笑不得,不由得連連感慨:“我都不知道該上哪輛車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傅涯為何在丈夫陳赓去世31年後要執意去往台地區?為何她一下飛機就有十幾輛車在等待接機呢?她此次赴台到底做了什麼?

開國大将陳赓一生擁有過兩段婚姻,第一任妻子叫王根英,是上海浦東區人,在1925年五卅運動中加入我黨後,曾先後曆任上海滬東區委女工部長和上海市政府委員等職,參與并直接上司過上海勞工三次大罷工和暴動起義。
1927年,王根英作為上海勞工代表,受邀出席參加我黨在湖北武漢秘密召開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在會議上,王根英第一次認識了極富傳奇色彩的陳赓,陳赓也對王根英一見鐘情,是以在一次工作報告會議上,陳赓就在下面主動向王根英秘密傳遞起了小紙條。
王根英雖然對陳赓也很有好感,但卻并不認同陳赓這種特殊的求愛方式,就在面紅耳赤之餘,非常氣惱地将他寫好的紙條貼在了牆上,陳赓也不生氣,繼續給王根英傳送紙條,但每次寫好的紙條,都被王根英貼在了牆上,最後整個牆面上都貼滿了陳赓寫給王根英的情書。
散會後,參會人員都看到了牆上的紙條,然後大家就紛紛忍俊不禁地調侃二人:“王根英同志,你用這種方式處理陳赓同志的情書,不知道你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呢?”
後來這件事情越鬧越兇,竟然傳進了周總理的耳朵裡,總理會心一笑,當即就與夫人鄧穎超一起出面,親自找陳赓和王根英談話,極力促成了這段美好的革命情緣。
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後,陳赓與王根英就在多方的見證下,在湖北武漢正式結成夫妻,随後因為前線戰事緊張,是以陳赓與王根英聚少離多,但卻情比金堅,互相扶持走過了12載革命歲月,期間王根英還為陳赓生下了兒子陳知非。
1939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王根英擔任八路軍幹部學校指導員一職,3月8日,幹部學校突然遭到了日軍的轟炸掃蕩,本來已經僥幸逃出生天的王根英,為了搶救黨組織的機密情封包件,重新折傳回學校,沒想到在半路上與日軍遭遇,身陷囹圄最終壯烈犧牲,将年輕的生命永遠停留在了32歲。
噩耗傳來,剛剛打了大勝仗的陳赓悲痛欲絕,将自己反鎖在房間裡一個月,相思成疾,大病一場,整個人瘦了好幾圈,看起來頹廢不已。
他在日記中寫道:3月8日,是我一生中最不可能忘記的日子,也是我一生中最悲痛的一天。
王根英烈士犧牲後,陳赓立志要為愛妻守節三年,看着日益消沉的陳赓旅長、八路軍129師全體幹部官兵看在眼裡心疼不已,曾經在戰場上神氣飛揚的百戰名将,現在卻成了這個樣子,足見王根英烈士犧牲對他的影響之大。
為了讓陳赓盡快從痛失愛妻的悲傷情緒中走出來,129師的戰士們就争先恐後為陳赓當起了紅娘,以彌補他在感情上突然出現的空白缺失。
後來陳赓在戰場上負傷,到王智濤家裡養傷期間,衛生部長錢信忠在看望他時,忍不住問道:“你現在還缺什麼就開口,組織上一定盡力滿足。”
陳赓聽後忍不住撇了撇嘴:“我現在啥也不缺,就缺個老婆。”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很快抗大總政文工團幹事傅涯就被安排出現在了陳赓面前,對剛參加革命工作沒幾年的傅涯來說,陳赓是個了不起的抗日英雄,她和同僚們每天結束工作後,就會嘻嘻哈哈地圍坐在陳赓身邊,聽他講戰場上的故事,陳赓說得越多,傅涯眼中的崇拜之色也就越重。
等姑娘們都離開後,王智濤就忍不住湊過來,一臉好奇地問:“陳旅長,感覺如何?你覺得喜歡哪一個?”
這下陳赓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在給自己介紹對象,但陳赓畢竟是到蘇聯留過學的軍事人才,骨子裡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也不扭扭捏捏,直接表示:“中間那個姑娘就不錯。”
而他說的就是美麗動人的傅涯,她的美是晶瑩剔透的,完全不輸于王根英的溫柔大方。
陳赓是個敢愛敢恨的人,對待感情非常主動,他對傅涯有好感就馬上展開了猛烈追求,他們擁有共同的革命信仰和精神追求,而且全都是思想追求進步的年輕人,是以經常一起讨論救國救民的方法,感情迅速升溫。
當陳赓在得知傅涯年輕時曾與表哥有過一段朦胧的愛戀後,陳赓就建議她寫信問問表哥,搞清楚有沒有到延安參加革命的信念,畢竟現在談戀愛也是需要考慮政治方向的。
英雄自古難過美人關,陳赓喜歡傅涯,但又忘不了亡妻王根英,是以就提出各自給對方三年時間考慮清楚,傅涯也的确需要重新理清自己的感情曆史問題。
但沒想到,沒過多久傅涯就收到了表哥的來信,他表示自己現在在重慶搞科研很開心,工作很順利,不會放棄當下的優厚待遇,也不願意來延安工作,并在信中規勸傅涯也該認清形勢到重慶工作。
道不同不相為謀,既然各自信仰不同,那就幹脆放棄,一别兩寬各自安好,傅涯傷心地大哭一場,哭過後就主動為這段感情畫上了一個句号,開始正式考慮起與陳赓的事情來。
陳赓是八路軍的抗日名将,還是黃埔軍校的一期高材生,在多年的革命考驗中,早就已經證明了他的堅定信仰和立場。
另外,陳赓的亡妻剛剛過世,他雖然對傅涯一見傾心,卻主動保持距離,絕不越雷池一步,還願意為亡妻守節三年,是個重情重義的好漢子,值得托付一生。
在傅涯無微不至的關懷下,陳赓很快就走出了亡妻犧牲的陰影,整個人又變得生龍活虎起來,不僅恢複了以前幽默诙諧的儒将性格,還重新回到了抗日前線,成為日本人聞之色變的噩夢。
陳赓與傅涯在确認戀愛關系後,一直聚少離多,是以雙方更珍惜在一起的時間。
終于,陳赓等到守節期滿,可是他在向黨組織遞交與傅涯的結婚申請時,卻受到了很大阻力,黨組宣傳部門考慮到傅涯出身資産階級家庭,有敵特嫌疑,是以就駁回了陳赓的結婚申請。
而對于這一切,陳赓是不相信的,于是他逐字逐句翻看了傅涯的檔案,但卻并未發現什麼問題,是以對于這種處理方式非常不滿,一個思想追求進步的年輕姑娘,卻因為家庭出身就背上敵特反動嫌疑,這是不公平的。
但陳赓的黨性原則很強,并不會直接幹預高層首長的決定,是以隻能夠将這份愛暫時放在心底,默默關注着傅涯的動态,而傅涯更是被蒙在鼓裡,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1940年底,百團大戰勝利後,傅涯跟随文工團為前線戰士們進行彙報慰問演出,也許是聯想到自己和陳赓目前的境遇與戲曲中的場景類似,傅涯在台上百轉千回,心裡委屈就不受控制地痛哭出聲。
而台上精彩的表演也打動了台下的陳赓,想到自己有情人難成眷屬,心裡也很憋屈,忍不住紅了眼眶,傅涯在台上哭,陳赓在台下哭。
這一切讓鄧公盡收眼底,心裡也感覺不落忍,就專門找到了129師師長劉伯承,直言不諱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傅涯同志是抗大優秀學員,我們都見過,政治立場沒問題,難道就因為她出身不好就拆散一段美好婚姻嗎?就讓她和陳赓結婚吧,都說甯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我們不能當這個惡人。”
在鄧公的苦心勸誡和親自擔保下,劉伯承終于在這件事情上點了頭,親自特批稽核通過了陳赓的結婚申請,讓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1943年,陳赓與傅涯在多方見證下,終于結成了夫妻,婚後雖然依然聚少離多,但二人的革命感情卻非常融洽和幸福。
傅涯為陳赓生下了三子一女,并在抗戰結束後将烈士王根英的兒子陳知非接來一起撫養,視若己出。
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陳赓積功被授銜為開國第四大将,因身居高位軍務繁重日夜操勞,陳赓于1961年因突發心肌梗塞,在上海醫院不幸遺憾離世,年僅58歲,是新中國第一位去世的開國大将。
陳赓的突然離世對傅涯打擊很大,但她還是強撐着将幾個孩子拉扯長大,将他們培養成了國家棟梁之才,并在1982年整理出版發行了與丈夫陳赓的生前日記。
1992年,陳赓病逝31年後,傅涯也正式從崗位上離休,卻不顧子女的勸阻和74歲高齡,親自去了一趟台地區,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傅涯原名叫付慧英,參加革命後為了不給家裡添麻煩就改名為傅涯,在全國解放後與全家突然斷了聯系,直到1980年才從妹妹的一封海外來信上得知了家人現在都在台地區生活。
1992年,兩岸關系恢複正常後,國家也釋出了鼓勵兩岸探親的政策,傅涯就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思念,想來到台地區看看家人。
但讓傅涯沒想到的是,她剛下飛機,飛機場路邊就停了十幾輛豪華轎車,全都是傅涯的子侄輩,都是等着迎接她的。
74歲的傅涯沒想到自己竟然已經擁有了這麼多子侄輩的親人,她表現得非常激動也很興奮,但看着路邊琳琅滿目的轎車也有些哭笑不得,甚至都不知道該上哪輛車好了。
而與親戚這次見面,了卻最大的心願後,此後的每一年傅涯都會帶着家人前去探親,雖然旅途勞頓很疲憊,但傅涯有生之年卻一直都在為祖國兩岸的和平統一而努力奮鬥,用一生诠釋了對祖國的深厚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