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才讀國小?
相信很多讀者都認為小編是标題黨!
現在的學生都是6、7歲就讀國小一年級,幾十年前有極少數小孩要到10歲才開始讀國小。但如果說20歲才讀國小,确實太誇張,也不敢想象!
而且,20歲才讀國小,等到幹出事業來,到了什麼年齡?
但我國确實有位大人物,20歲才讀國小,但讀完國小後很快就大放異彩,給我們國家帶來長久、深遠的影響。
我國在封建社會裡一直沒有培養人才的制度,直到1906年,清政府才正式設立國小堂,并取消科舉考試。于是,一大準許備考秀才的讀書人都轉入國小堂,這其中,就包括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朱 德。
當時,他已經20歲的青年人了。

朱 德是四川儀隴人,十分痛恨剝削人的舊社會,渴望能拯救黎民于水火。進入國小後,如饑似渴的學習,成績非常優秀,先後考入四川師範學堂、雲南陸軍講武學堂。
1911年8月,中國正處于風起雲湧的革命前夜,朱 德以優秀軍人的身份從雲南講武學堂畢業,在蔡 锷手下擔任副班長,很快就升為司務長。
不久以後,就爆發了武昌起義,全國各地紛紛響應。雲南的蔡 锷等人也決定在10月30日攻打昆明,捉拿反動的雲貴總督李經羲。
起義當晚,當革命軍向巫家壩兵營集結時,一個反動的隊官(連長)趁亂向昆明逃跑,企圖通風報信。朱 德立即帶人追趕,迫使隊官改道他處。
起義還沒開始就立下大功,朱 德當場被蔡 锷提升為隊官(連長)。在攻打昆明的戰鬥中他率領全連直插總督衙門,一舉擒獲李經羲,再次立下大功。
經過攻打昆明的戰鬥,朱 德成為一個優秀的基層軍官,1913年升任營長,駐防土匪橫行的蒙自、個舊一帶。
當時那些土匪得到法國的支援,有恃無恐,又散布于山林之中,令政府軍傷透了腦筋。朱 德到達後,立即針鋒相對,發現一股土匪後就窮追不舍,甚至跟他們在大山裡捉迷藏,直到把他們全部搜出、剿滅才收兵。
朱 德這種剿匪方法就是紅軍遊擊戰的雛形,紅軍時期的紅1軍團在戰場上總是飄忽不定,尤其善于長途奔襲和側翼迂回,就是在朱 德任軍團長時紮下的堅實馬步。
紅軍的遊擊戰在抗日戰争中不斷完善,最後形成了毛澤東軍事原則中的穿插分割、迂回包抄。到解放戰争末期,朱 德已經是400多萬解放軍的總司令,整個解放軍也對穿插、迂回戰術運用的爐火純青。不管是班、排級的穿插,還是十幾萬大軍的兵團級迂回,都能揮灑自如。
但唯一有個遺憾:在抗美援朝時,卻沒能大規模發揮。北韓地形狹長,山脈又都是南北走向,把本就狹窄的北韓半島割成一條一條的。當志願軍與美軍對陣時,迂回包抄受到很大的限制,隻能進行團一級的迂回。
如果北韓地形開闊,美軍對中國軍隊的“認識”,絕對要深刻N個級别!!!
由于朱 德在剿匪中屢建奇功,職務也很快晉升,到1915年時,就擔任了團長。
從1911年辛亥革命,到1915年,短短4年時間,朱 德就由一個最基層的排級司務長,升為軍隊中堅職務的團長,跨了整整6級,成為軍人的楷模。
1915年底,袁 世 凱宣布恢複帝制,遭到全國的一緻聲讨,朱 德立即通電讨袁,并率部開往昆明待命。
1個月以後,蔡 锷的護國軍就與袁世凱的軍隊在四川交戰,朱 德率部兼程北上,趕赴泸州前線。
當朱 德到達時,袁 世凱的部隊正以優勢兵力進攻戰略要地納溪,護國軍全線吃緊。朱 德立即集中炮火向袁軍猛轟,并巧妙利用夜戰、迂回側擊等戰法打擊袁軍,為護國軍調集兵力赢得了寶貴的時間。
當護國軍反攻時,朱 德率領部隊一馬當先,一個沖鋒就奪回納溪。
在接下來的蘭田壩争奪戰時,朱 德的軍事指揮才能發揮得淋漓盡緻。
當時朱 德沒有正面進攻,而是率領部隊悄悄運動到袁軍的側翼,突然向其腰部發動猛烈一擊,打得袁軍措手不及,倉皇後退。護國軍乘勝全線進攻,最終迫使袁世凱取消了帝制。
朱 德在蘭田壩一戰成名,成為護國軍名将。此後職務又快速提升,到1921年時,成為雲南陸軍憲兵司令,一年以後調任雲南警務處長兼昆明警察廳長,執掌雲南軍警大權。
身居軍警高位的朱 德沒有一點得意,仍然苦苦思考“拯救黎民于水火”的途徑。2個月以後,帶着對軍閥混戰的厭倦,和對中國前途的無限期望,離開了昆明。之後碾轉于北京、上海、法國、德國、蘇聯……
中國少了一個軍閥,但卻多了一個有責任的軍人。世界也是以而改變,幾十年以後,東方少了一個“病夫”,但卻站起了一個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