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才读小学?
相信很多读者都认为小编是标题党!
现在的学生都是6、7岁就读小学一年级,几十年前有极少数小孩要到10岁才开始读小学。但如果说20岁才读小学,确实太夸张,也不敢想象!
而且,20岁才读小学,等到干出事业来,到了什么年龄?
但我国确实有位大人物,20岁才读小学,但读完小学后很快就大放异彩,给我们国家带来长久、深远的影响。
我国在封建社会里一直没有培养人才的制度,直到1906年,清政府才正式设立小学堂,并取消科举考试。于是,一大批准备考秀才的读书人都转入小学堂,这其中,就包括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朱 德。
当时,他已经20岁的青年人了。

朱 德是四川仪陇人,十分痛恨剥削人的旧社会,渴望能拯救黎民于水火。进入小学后,如饥似渴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先后考入四川师范学堂、云南陆军讲武学堂。
1911年8月,中国正处于风起云涌的革命前夜,朱 德以优秀军人的身份从云南讲武学堂毕业,在蔡 锷手下担任副班长,很快就升为司务长。
不久以后,就爆发了武昌起义,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云南的蔡 锷等人也决定在10月30日攻打昆明,捉拿反动的云贵总督李经羲。
起义当晚,当革命军向巫家坝兵营集结时,一个反动的队官(连长)趁乱向昆明逃跑,企图通风报信。朱 德立即带人追赶,迫使队官改道他处。
起义还没开始就立下大功,朱 德当场被蔡 锷提升为队官(连长)。在攻打昆明的战斗中他率领全连直插总督衙门,一举擒获李经羲,再次立下大功。
经过攻打昆明的战斗,朱 德成为一个优秀的基层军官,1913年升任营长,驻防土匪横行的蒙自、个旧一带。
当时那些土匪得到法国的支持,有恃无恐,又散布于山林之中,令政府军伤透了脑筋。朱 德到达后,立即针锋相对,发现一股土匪后就穷追不舍,甚至跟他们在大山里捉迷藏,直到把他们全部搜出、剿灭才收兵。
朱 德这种剿匪方法就是红军游击战的雏形,红军时期的红1军团在战场上总是飘忽不定,尤其善于长途奔袭和侧翼迂回,就是在朱 德任军团长时扎下的坚实马步。
红军的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不断完善,最后形成了毛泽东军事原则中的穿插分割、迂回包抄。到解放战争末期,朱 德已经是400多万解放军的总司令,整个解放军也对穿插、迂回战术运用的炉火纯青。不管是班、排级的穿插,还是十几万大军的兵团级迂回,都能挥洒自如。
但唯一有个遗憾:在抗美援朝时,却没能大规模发挥。朝鲜地形狭长,山脉又都是南北走向,把本就狭窄的朝鲜半岛割成一条一条的。当志愿军与美军对阵时,迂回包抄受到很大的限制,只能进行团一级的迂回。
如果朝鲜地形开阔,美军对中国军队的“认识”,绝对要深刻N个级别!!!
由于朱 德在剿匪中屡建奇功,职务也很快晋升,到1915年时,就担任了团长。
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15年,短短4年时间,朱 德就由一个最基层的排级司务长,升为军队中坚职务的团长,跨了整整6级,成为军人的楷模。
1915年底,袁 世 凯宣布恢复帝制,遭到全国的一致声讨,朱 德立即通电讨袁,并率部开往昆明待命。
1个月以后,蔡 锷的护国军就与袁世凯的军队在四川交战,朱 德率部兼程北上,赶赴泸州前线。
当朱 德到达时,袁 世凯的部队正以优势兵力进攻战略要地纳溪,护国军全线吃紧。朱 德立即集中炮火向袁军猛轰,并巧妙利用夜战、迂回侧击等战法打击袁军,为护国军调集兵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当护国军反攻时,朱 德率领部队一马当先,一个冲锋就夺回纳溪。
在接下来的兰田坝争夺战时,朱 德的军事指挥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时朱 德没有正面进攻,而是率领部队悄悄运动到袁军的侧翼,突然向其腰部发动猛烈一击,打得袁军措手不及,仓皇后退。护国军乘胜全线进攻,最终迫使袁世凯取消了帝制。
朱 德在兰田坝一战成名,成为护国军名将。此后职务又快速提升,到1921年时,成为云南陆军宪兵司令,一年以后调任云南警务处长兼昆明警察厅长,执掌云南军警大权。
身居军警高位的朱 德没有一点得意,仍然苦苦思考“拯救黎民于水火”的途径。2个月以后,带着对军阀混战的厌倦,和对中国前途的无限期望,离开了昆明。之后碾转于北京、上海、法国、德国、苏联……
中国少了一个军阀,但却多了一个有责任的军人。世界也因此而改变,几十年以后,东方少了一个“病夫”,但却站起了一个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