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一生寫詩2首,1首家喻戶曉,1首鮮為人知,皆入選國文課本

劉邦一生寫詩2首,1首家喻戶曉,1首鮮為人知,皆入選國文課本

提到漢高祖劉邦,在民間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傳奇故事,也是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他由一個痞子到漢朝的開國皇帝,讀書少,看不起文化人,但是卻寫下了兩首廣為人知的詩作,大氣磅破,意境高遠,皆入選中學生國文課本。

劉邦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以平民身份登上皇帝寶座的人,其中因緣,他在自我總結時說道:“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饷,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是以取天下也。”

班固在總結劉邦的成功原因時也說得比較精辟:“初,高祖不修文學,而性明達,好謀,能聽,自監門戍卒,見之如舊。初順民心作三章之約……”“知人善用”、“好謀”、“能聽”、“順民心”是劉邦奪取天下的最重要條件。

劉邦一生寫詩2首,1首家喻戶曉,1首鮮為人知,皆入選國文課本

正像很多學者認可的那樣:偉人的成功,往往不在于學識的高下,而在于他的胸懷。

劉邦雖然“不修文學”,但是他能成就一番偉業,其中的胸懷也非一般人能比的。這一點,在劉邦的兩首詩作中也可見一斑。

按照寫作的時間來分,其中第一首詩《大風歌》比較廣為人知,而且很多人都能背誦。

《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内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山東定陶舉行登基大典,建立漢朝。在即位初期,劉邦出于鞏固政權等目的不得不分封很多異姓諸侯王,淮南王英布正是這些異姓諸侯王之一。劉邦坐穩江山後,開始着手鏟除這些異姓王。淮南王英布眼見韓信、彭越等一個個異姓王被劉邦一一誅殺,心中非常不安,終于于公元前196年起兵造反。劉邦聞訊,親自帶兵平叛,并很快擊敗英布平定了這場叛亂。

公元前195年,做了七年皇帝的劉邦已經是61歲高齡,也是這年他在平定了英布的叛亂,途經家鄉時,邀請家鄉父老飲酒。在席間,劉邦擊築高歌,做了這首《大風歌》。

劉邦一生寫詩2首,1首家喻戶曉,1首鮮為人知,皆入選國文課本

“大風起兮雲飛揚”。唐代學者李善在解釋這句詩時說:“風起雲飛,以喻群雄競逐,而天下亂也。”有一定的道理。不同的是,相對于那些秦末群雄的逐鹿,此時,再大的風也不足以卷走漢王朝的錦繡江山。當初在酒肆拖欠酒錢的小混混劉季也已經威加海内,無限尊貴。帶着這份榮耀,也帶着剛剛凱旋的愉悅,擊築而舞,這是多麼豪邁的一種情懷?

“威加海内兮歸故鄉”。然而,有誰知道,在這“威加海内”的尊貴之中有着怎樣的艱澀與複雜?想當年,斬白蛇而起沛縣的無奈、加入懷王陣營時的卑微、初進鹹陽時的喜悅、鴻門宴上的恐懼、垓下争生死中的決絕,這都是常人難以了解的。經過重重磨難,這個起于阡陌的“匹夫”,用七年時間完成從平民到皇帝的角色轉換,不僅如此,沒人能冒犯乃至觸碰他的尊貴,哪怕是他自己分封的諸侯!現在他帶着這份不可冒犯和着大風回到了家鄉,“匹夫還鄉已為貴胄”,此時,英布的反叛已經成為一個注腳而已。在這個時候,劉邦應該高興才對,可是,他在這首歌中,唱罷故鄉的榮耀後,突然話鋒一轉,發出一句疑問:“哪兒去找勇士幫我守衛這無盡的邊疆?”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時,我們才真正了解這位看似豪邁,處事随意“罵詈諸侯群臣如罵奴耳,非有上下禮節”的“流氓皇帝”的真正内心。這位“性格粗糙”的皇帝在興奮、躊躇滿志的外表下,隐藏着深刻的恐懼和悲哀。想當年,有“戰必勝,攻必取”的韓信、英布等人為他出生入死,奪取江山,可如今正是他自己親手一個個地将這些開國重臣一一剪滅。人都說,“守業更比創業難”,創業時期有這麼多的将軍,守業時的人才從何而來?想到這兒,這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不禁“慷慨傷懷,泣數行下”。 劉邦的詩中,有着一半的驕傲與威風,同時還有着另一半的落寞和擔憂。

劉邦一生寫詩2首,1首家喻戶曉,1首鮮為人知,皆入選國文課本

劉邦的《大風歌》,無疑是詩詞曆史上的一首傑作。它不僅可以媲美秦漢詩作的深沉磅礴,又可以比肩唐詩宋詞的深情流露,難怪會被收入中學生國文課本。

劉邦除了寫了這首廣為傳頌的《大風歌》之外,還有一首經典之作,但是知道的人并不多。這首詩的題目叫《鴻鹄歌》:

“鴻鹄高飛,一舉千裡。羽翼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可又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關于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史記·留侯世家》有所記載:劉邦認為正妻呂後所生的太子劉盈太懦弱無能,想廢掉太子,另立戚夫人之子趙王如意。這遭到了呂後的拼死反對,不但如此,大臣們也反對。謀士張良出點子,找來了當時很有名望的商山四皓來輔助太子劉盈。

劉邦上朝之後,看到太子後面的商山四皓,就已經明白了一切。他回到宮中見到戚夫人,歎息說:動不了太子了,有商山四皓的幫扶,他的羽翼豐滿,動不得他了。戚夫人想到呂後的厲害,以及自己和兒子的前途,不禁悲從中來,啜泣不止。劉邦寬慰說道:你跳一個舞吧,我給配個歌,于是就寫了這首詩,詩雖短,卻表達了複雜的感情。

劉邦一生寫詩2首,1首家喻戶曉,1首鮮為人知,皆入選國文課本

“鴻鹄高飛,一舉千裡”,那隻天鵝在高高的天空一飛就是千裡。“鴻鹄”就是天鵝,這裡指的是太子劉盈、呂後這些人。

“羽翼以就,橫絕四海”,他的羽毛已豐滿,基礎已堅固,能統治天下了。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他基礎牢固,具備統治天下的能力以後,誰對他都奈何不得。

“雖有矰繳,尚安所施”,“矰”是短箭,“繳”音zhuó,是縛在箭上的絲繩,便于回收獵物,“矰”“繳”都是捕鳥的工具。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即使有各種辦法也用不上了啊!言外之意:想了很多廢掉太子的辦法,但是都用不上。

劉邦懷着對愛妾和愛子命運的擔憂,無奈寫下的這首同樣知名、同樣入選國文課本的《鴻鹄歌》。

劉邦雖然出身寒微,不通詩書,但是他的這兩首詩都是一代豪傑有感而發,情真意切,充滿感人的藝術力量。《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評價:“高祖《大風》、《鴻鹄》之歌,亦天縱之英作也。”意思是說劉邦的兩首詩《大風》與《鴻鹄》,寫得率真本色,是純天然的好作品。

不知道大家對劉邦的這兩首詩有怎樣的看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