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還鄉河——豐潤的母親河

作者:冷眼看曆史
還鄉河——豐潤的母親河
還鄉河——豐潤的母親河

邱莊水庫

還鄉河古稱更水,又名巨梁河,是豐潤第一大河,發源于遷西縣西南部的群山中,那裡的新集鄉泉莊村南至鐘樓山之間,一泉湧出彙為方塘,西流成河。繼有北岸浃河鄉夾河村東北鷹嘴山山腳的鷹嘴泉,南岸新莊子鄉田家峪村北大董山西側的龍塘泉,東岸發源于東蓮花院鄉馬家溝的牽馬嶺溝先後注入,使還鄉河形成泱泱之勢,經岩口村西進入豐潤區境内。

還鄉河——豐潤的母親河

�還鄉河流至岩口村南西折,在南岸腰帶山北岸龍山、石盆尖山的夾峙下湍湍奔流。至黃昏峪鄉韓家岩頭村東,有發源于遵化東北店的鐵廠小河注入。南流3公裡,經白草坡村西折,沿明月嶺、白雲嶺北側流淌,至左家塢鎮邱莊村,有發源于遵化石子峪的小河子彙入。而後向南經北凹凸、小松林、古石城、大宋各莊、東馬莊、小韓莊,轉向沿豐潤城北側西流,到盧各莊東南有源于大旺莊、西佑國寺的溪流注入。到西魏莊村有源于常峪村、黃家屯村的沙河注入。到七村莊西折向西南,經谷家套、郭官屯、白官屯至玉田縣蠻子營。在蠻子營村西有源于遵化黨峪村的沙流河、源于玉田縣馬頭山村的雙城河注入。然後向西南流經鴉鴻橋、窩洛沽、甯河縣豐台,由漢沽農場裴莊閘入津唐運河。流程180公裡。其中豐潤境内60公裡。河床平均寬度40米,流域面積1386平方公裡。

還鄉河發源地的群山,興起于長城系高于莊組和楊莊組,距今4億多年。還鄉河在它流經的區域裡,滋潤着兩岸山川大地,哺育着數百萬黎民百姓。它身邊,很久以前就有古人類繁衍生息。留下了密集的人類生活遺址和足迹。僅在豐潤境内的還鄉河兩岸自北而南就發現了馬崖子、狐兒崖、松林山、古石城山、白各莊、二郎坡、王家樓、大安樂莊、尚古莊等十多處。那裡出土的大量石斧、石鐮、石鑿、石镞、刮削器、隔鬲、銅刀、銅镖、牙貝飾物以及房間、灰坑、窯址、墓群等,清楚地告訴我們,四五千年以前這裡的古人類就進行着農業、牧業、漁業等豐富多彩的生産活動,過着規模較大、分工較細、等級分明的部落生活。還鄉河不愧是一條孕育人類文明的重要河流,是冀東人類繁育成長的搖籃之一。

還鄉河——豐潤的母親河
還鄉河——豐潤的母親河

靖康之難,宋宣和五年,著名畫家趙佶(宋徽宗)、欽宗兩位皇帝被金國俘虜後沿還鄉河北上,擄往金國的首都五國城,經過豐台後,夜宿沙岩寺(七樹莊附近),徽宗皇帝看着西流的河水,感慨的發出了“萬水向東,唯此水西去,過此漸近大漠,吾安得似此水還鄉呼”的悲歎,并寫下了“北狩至尊仍出塞,西流浭水自還鄉”的詩句,自此,人們稱浭水為還鄉河(還鄉河得名說法之一)。

還鄉河——豐潤的母親河

還鄉河城區段

還鄉河——豐潤的母親河

還鄉河是冀東一條重要的水上交通線。早在唐朝時,便是南北水運的重要管道,宋遼時曾作為南北水運的重要樞紐。明朝時期又接通了漕運。水面上終日白帆點點,船歌飄渺。沿河有大小碼頭十幾座,特别是豐台鎮豐樂橋下的碼頭,吞吐量每天可達數百噸。

還鄉河——豐潤的母親河
還鄉河——豐潤的母親河

曹雪芹與豐潤曹的争論尚在,賈寶玉出生所含“通靈寶玉”源自還鄉河五彩石,卻流傳甚廣,甚至有人找出了河邊的花石山佐證(呵呵)。

還鄉河——豐潤的母親河
還鄉河——豐潤的母親河

《小英雄雨來》的故事,讓還鄉河随着國小課本,名揚華夏。“藍色的天上飄着的浮雲像一塊一塊紅綢子,照在還鄉河上,像開了一大朵一大朵雞冠花。風一吹,鵝毛般的葦絮就飄飄悠悠地飛起來,把這幾十家的小房屋都罩在了柔軟的蘆花裡。”管桦描述的還鄉河,就是童年記憶中的模樣。

還鄉河不僅水質甘甜,而且還有着豐富的水産資源,魚、鼈、蝦、蟹皆肥美。其中最有名的是黃國魚,據《豐潤縣志》記載:“春冰始伴,還鄉河有小魚大不及半尺,名黃國魚,骨軟肉細,其味絕佳,至夏則差減矣。”其中,尤以豐台鎮河段所産黃國魚最為鮮美。

還鄉河——豐潤的母親河

如今,國家出資修繕了還鄉河兩岸,修建了還鄉河公園。每天能到公園跑步、鍛煉、賞景,是豐潤百姓的福事樂事。

還鄉河

毛貴銘 〔清代〕

汴水河頭王氣窮,還鄉遺恨亦成空。

千年花石留殘魄,一笛牛羊歸晚風。

才解望天悲薊北,可能揮淚憶陳東。

家山念盡南冠客,五國城中斷塞鴻。

還鄉河有“浭水朝京”之說,明代詩人陳豫朋的七絕《還鄉河》:

赴海朝京浪漫長,

鴉鴻橋下遠泱泱。

如何喚作還鄉水,

卻送征人去異鄉。

此詩不僅是文人墨客的慨歎,也是世代生活在還鄉河兩岸的兒女們“朝京”的愛國情懷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