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吹得神乎其技的劉伯溫,為何在建國前後的差距如此之大呢?

在中國民間,流傳着“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可見,劉伯溫的名頭是很響的,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謀臣,料事如神,文韬武略。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大人物,在明朝建立後隻封了個伯,位居功臣36位,而且最後的下場卻很不圓滿,相傳,他是被另一位大臣胡惟庸下毒害死的,而這一切竟然還是朱元璋默許的。那麼被吹得神乎其技的劉伯溫,為何在建國前後的差距如此之大呢?

首先我們不得不說,對于劉伯溫的評價有誇大的成分,在真實的曆史上他并沒有這麼神,至于什麼超自然現象或者未蔔先知更是無稽之談。

其次,劉伯溫投靠朱元璋比較晚,這是他緻命的一個不足之處。從建國後朱元璋封爵就可以看得出來,地位高的都是一開始就和他打天下的那批人,而在一支隊伍裡資曆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朱元璋的嫡系是“淮右集團”,這些人全都是安徽人,基本上都是朱元璋的老鄉以及發小,從朱元璋最初開始就一直跟着他南征北戰,他們這些人也都屬于死忠。顯然,劉伯溫不屬于這個集團,他也沒有真正地融入進去,被這些人排斥也是很有可能的。

被吹得神乎其技的劉伯溫,為何在建國前後的差距如此之大呢?

而在功勳方面,劉伯溫的功勞其實并不大。

劉伯溫之前名聲的确在外,1360年,朱元璋也是基于此甚至使出了當年三國時期劉備三顧茅廬的勁頭,才請出了劉伯溫。

劉伯溫在住院對付陳友諒以及張士誠兩位枭雄的時候,是立了大功的,這個是毋庸置疑的。建國後他也提出了很多有見地的建議。

被吹得神乎其技的劉伯溫,為何在建國前後的差距如此之大呢?

他參與軍機達八年之久,統籌全局,可以說,劉伯溫是朱元璋打天下的智囊。但畢竟時間太短,一時的功勞在朱元璋的眼裡也不可能代替掉李善長等人。

因為他的功勞不大,是以建國後他的官職并不高。

被吹得神乎其技的劉伯溫,為何在建國前後的差距如此之大呢?

朱元璋是農民出身,做過和尚,要過飯,沒有什麼文化,雖然做了皇帝,但在内心深處是有一定的自卑感存在的。他對武将不放心,其實對劉伯溫這樣的文臣也有同樣的擔憂。

至于他的結局倒沒有什麼可講的,不管他是病死的,還是被胡惟庸害死的,都已經不重要了。畢竟在朱元璋後期大殺功臣,就連很多與他從小就是老鄉發小的兄弟都沒有放過,劉伯溫這樣的半路追随者,根本不可能真正的赢得朱元璋的信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