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鐵血北朝66宣武帝想讓六叔元勰當丞相,他為何堅決不當

鐵血北朝66宣武帝想讓六叔元勰當丞相,他為何堅決不當

鐵血北朝

“戊戌,殺侍中、太師、彭城王勰。”

這是《魏書 世宗紀》永平元年(508)九月的一條很不起眼的記載,寥寥十一個字輕描淡寫地将一件驚心動魄的大事一筆帶過,有意無意間掩蓋了多少血雨腥風的往事。

這裡的彭城王勰就是前面出場的孝文帝六弟元勰,這位自宣武帝即位後便退居二線,宅在府中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彭城王突然死在了那個動蕩的九月。

可能有人注意到了史料中那個“殺”字,沒錯,這位功勳卓著,為孝文帝鞍前馬後奔波的宗室元老重臣最終還是難逃死于非命的宿命,似乎也驗證了當初他在孝文帝病榻前的擔憂。

現在問題來了,這位早已退隐在家從不過問朝政的元老為何仍難逃殺身之禍?殺害他的兇手又是誰呢?

鐵血北朝66宣武帝想讓六叔元勰當丞相,他為何堅決不當

元勰死于永平元年(508)九月,一個月前的八月,他的侄子京兆王元愉在信都舉兵作亂,消息傳來朝野上下一片嘩然。這元愉剛從京師調往冀州沒幾天,就搞出這麼大的動靜,元氏宗室的競争對手國舅高肇趁機在宣武帝面前參了他一本,使得宣武帝怒火中燒,下令出兵讨伐元愉。

同時元愉長期在京師任職,結交了很多朋友,宗室裡很多人和他也有深厚的交情,比如元勰、元怿等人。

元愉謀反,那麼他在京師會不會安排了人手裡應外合?這種事兒不是空穴來風,甯可錯殺,不可放過。高肇當然想到了這一點,對宣武帝猛灌迷魂湯,鼓動他在京師搜捕元愉黨羽,確定京師安全。

宣武帝一想到元愉在京師時和那幫元氏諸王迎來送往,吃喝吹牛,朋友圈裡能裝下半個京師。元愉謀反,那些酒桌上的朋友有沒有參與?城中有沒有内應?

這些問題令宣武帝心神不甯,夜不能寐,心裡堵得慌,用洛陽話說就是“不得勁兒”。再加上高肇等人的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最終促使宣武帝拍闆搜捕元愉同夥。

鐵血北朝66宣武帝想讓六叔元勰當丞相,他為何堅決不當

拿到聖旨的高肇飛奔回府,立即啟動他的計劃,拿雞毛當令箭,借刀殺人,這操作他輕車熟路。

第一個目标,高肇盯上了和元愉關系最親密的彭城王元勰,快刀斬亂麻,晚了隻怕宣武帝會清醒過來。

元愉八月謀反,九月高肇便殺害了元勰,動作之快令人始料未及。

元勰是孝文帝弟弟中能力才華最突出的一個,《魏書》寫到宗室傳時将孝文帝幾個弟弟合為一篇,唯獨将元勰抽出來單獨寫了一篇,可見他的特殊之處。

孝文帝有六個弟弟,二弟鹹陽王元禧、三弟趙郡王元幹、四弟廣陵王元羽、五弟高陽王元雍、六弟彭城王元勰和七弟北海王元詳。其中元禧、元詳謀反身死,元幹、元羽早卒,隻剩下元雍和元勰二人。

鐵血北朝66宣武帝想讓六叔元勰當丞相,他為何堅決不當

元勰墓志

元勰字彥和,太和九年(485)封始平王,加侍中、征西大将軍。元勰有一個不幸的童年,他出生後母親便去世了,不久父親獻文帝也去世了,小小年紀的元勰要求為父母服喪,馮太後不允許。小元勰就自己關起門服喪三年,不參加任何基情活動,孝文帝聽說後非常驚奇,感歎這個弟弟日後必成大器。

元勰長大後确實成為孝文帝的得力助手,是他漢化改革遷都事業的堅定支援者。孝文帝對他也是非常信任,委以重任,允許他參與軍國大事決策。

“參決軍國大政,萬機之事,無不預焉。”——《魏書 元勰傳》

在保守派層層圍堵的平城,元勰就是孝文帝唯一可以信賴的左膀右臂,沒有他的支援,孝文帝的處境将更加艱難。

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遷都洛陽,元勰任撫軍将軍,領宗子軍,宿衛左右,成為孝文帝的警衛隊長,一路護送順利抵達洛陽,因功封中書令,改封彭城王。

鐵血北朝66宣武帝想讓六叔元勰當丞相,他為何堅決不當

遷都洛陽

從史書記載來看,孝文帝的身體可能不太硬朗,每次出行元勰都要跟着他。在南征途中孝文帝就曾因病無法處理軍務,元勰第一時間補上空缺,裡裡外外全靠他一個人扛起來,甚至還偷偷跑到山上焚香祭天,祈禱願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孝文帝的康複。

這種催人淚下的兄弟情義和當年武王周公兄弟倆的兄友弟恭有一拼,也難怪孝文帝會如此器重他了。

太和二十三年(499),孝文帝最後一次南征,又一次病倒在前線,救火隊長元勰再次救場,臨危受命,替孝文帝處理軍務。每天還要親自照顧伺候孝文帝,起早貪黑,甚至睡覺都不脫衣服,二十四小時守在孝文帝床前,整個人都瘦了一圈。

這一次奇迹沒有降臨,孝文帝沒能挺過去這一關,病死在谷塘原軍中。孝文帝死後,元勰和幾位大臣商議秘不發喪,悄悄撤軍盡快将孝文帝遺體運回洛陽。

當時軍中威望最高的大臣有兩位,一個是任城王元澄,他是孝文帝的叔父;另一位就是元勰了,這倆人經過讨論,決定先撤到宛城(今河南南陽),再派人回洛陽召太子元恪前來處理後事。

鐵血北朝66宣武帝想讓六叔元勰當丞相,他為何堅決不當

由于元勰嚴密封鎖消息,不但南齊陳顯達不知道,連魏軍将士都不知道皇帝已死。一直到大軍到達魯陽(今河南魯山)遇到趕來奔喪的太子,才公布孝文帝死訊。當時情況很危急,謠言滿天飛,好多人都說元勰要自己當皇帝了,吓得鹹陽王元禧駐足魯陽城外好幾天,不敢進城,可見謠言之厲害。

元禧一進城就氣勢洶洶前去找元勰興師問罪,對他說六弟你不但功勞大,危險也大呀。那意思似乎是在警告元勰不要得意忘形,小心翻車。

元勰聽了心裡很不爽,對元禧非常憎恨,這會兒你跳出來大放厥詞,皇上病重時你又在哪裡?你又可曾端過一碗飯?

太子元恪即位後似乎忘了孝文帝留下的不得強迫元勰任職的遺言,想讓元勰做丞相,元勰立即拿出孝文帝的遺诏推辭,宣武帝沒辦法隻好退而求其次,讓他去地方上做官。

那好,丞相你不當,那你就去地方上吧,定州還缺刺史,你就去定州吧。

委任元勰為定州刺史,元勰再次推辭,宣武帝堅決不準,僵持數日後元勰不得不妥協,離京前往定州(今河北定州)。

鐵血北朝66宣武帝想讓六叔元勰當丞相,他為何堅決不當

宣武帝即位後不久,南齊豫州刺史裴叔業以壽春來降,宣武帝大喜,事不宜遲必須馬上派人去壽春接應。

派誰去合适呢?

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尚書令、鎮南将軍王肅。這王肅也是孝文帝留下的六大托孤老臣之一,他本是南朝豪門子弟,後因為卷入權力紛争,家人被殺,王肅孤身逃亡,被迫投入北魏的懷抱。

王肅和南朝有血海深仇,派他去自然沒問題,可這麼大的事兒,怎麼也要派個王爺代表皇帝前去安撫吧,光一個王肅似乎誠意不足呀。

宣武帝思來想去,在元氏諸王中挑來挑去,最終還是決定讓元勰去。

當天黃昏,一個信使快馬加鞭沖出建春門絕塵而去,将一封加急诏書送往遙遠的定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