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說,明成祖曾經在北京建設皇宮,親自點這個莘縣人為“山狀元”

作者:紅色曆史文化故事

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張丁材

這是一個歌頌勞動者的傳說。

據說,過去,莘縣董杜莊鎮山堂村有一座廟叫“呂祖堂”,是奉祀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的。村中有堂,加之山姓人居多,村名便定為“山堂”。後來,村子越發展越大,逐漸形成了山王莊、前王海、後王海、梁莊、肖莊、趙海6個村。

傳說,明成祖曾經在北京建設皇宮,親自點這個莘縣人為“山狀元”

呂洞賓

傳說,山堂一帶曆來多出能工巧匠,尤以泥瓦匠最多。明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将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18年後,将國都應天(今南京)遷到順天(今北京),定為京師。

傳說,明成祖曾經在北京建設皇宮,親自點這個莘縣人為“山狀元”

為了盡快實作遷都計劃,朱棣下诏征調全國的能工巧匠到北京服勞役。于是,山堂不少人随建築人流來到京師。

傳說,明成祖曾經在北京建設皇宮,親自點這個莘縣人為“山狀元”

應天府

經過幾年的苦心經營,皇宮基本落成。一天, 皇上朱棣率文武百官親臨察看, 一進宮院,一排排大殿金碧輝煌,好不氣派!于是,朱棣準備賞賜役夫。忽然,皇上臉上由晴轉陰,原來在數丈高處有幾個架眼,填補時漏掉了。

傳說,明成祖曾經在北京建設皇宮,親自點這個莘縣人為“山狀元”

順天府

現在,腳手架已拆除,要填上,真比登天還難。一太監趁機火上澆油:“堂堂皇宮,卻留了幾個窟窿,豈不有損大明國威。監工應予治罪!”

監工一聽,吓得魂不附體,撲通跪倒在地,連連叩首請罪。在場工匠也齊刷刷跪倒,不敢仰視皇上。正在這時,人群中走出一人,左手提磚,右手提瓦刀,輕輕一敲,磚分兩截,十分整齊。隻見他三下兩下抹好灰泥,揚手一扔,磚如飛燕,直奔架眼而去。隻聽“撲”地一聲,轉入架眼,泥不外露,平平戰争,毫無破綻。

傳說,明成祖曾經在北京建設皇宮,親自點這個莘縣人為“山狀元”

皇宮

那工匠兩手不停,眨眼功夫,幾個架眼便不見了。皇上見狀,喜不自勝,脫口贊道:“如此高手,堪稱狀元!”那工匠撲通跪倒,口稱:“謝萬歲龍恩!”皇上這才如夢初醒。

原來,自古“君不戲言”,一諾千金,話既然說出口,斷難收回。于是便說道:“你既有如此手藝,朕即點你為頭名狀元,也不辱大明國體。”

傳說,明成祖曾經在北京建設皇宮,親自點這個莘縣人為“山狀元”

狀元鼓

那工匠再次叩謝,高呼“萬歲”。這個工匠就是山堂人,姓山,後來人稱“山狀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