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料說話:看太子、太孫、漢王、趙王,誰是明成祖朱棣心頭最愛?建文四年六月至永樂七年二月:朱棣在南京永樂七年三月至永樂八年十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一次北征永樂八年十一月至永樂十一年二月:朱棣在南京永樂十一年四月至永樂十四年九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二次北征永樂十四年十月至永樂十五年三月:朱棣在南京永樂十五年五月至永樂二十二年七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三、四、五次北征

作者:樓哥看曆史

前言:明成祖朱棣是明朝曆史,乃至中國曆史上的一代傳奇皇帝。他以區區北平一地起兵,曆經三年苦戰,竟然推翻了掌握全國資源的侄子朱允炆。登基之後,朱棣為了洗刷"屠夫逆賊"的罵名,收安南,伐漠北,下西洋,遷都北京,修《永樂大典》,一個人把幾代皇帝的活都給幹完了。

這位皇帝子嗣不多,活到成年的總共隻有三人,分别是皇太子朱高熾、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這三個兒子在永樂朝的奪嫡之争,無疑讓老父親朱棣操碎了心。最終太子除了憑借自身的能力,外加有個好兒子、極得朱棣喜愛的"好聖孫"朱瞻基的幫助之下順利坐穩儲君位置。

在整個永樂朝,朱棣是很忙的。五征漠北之外,還經常在北京和南京之間往返巡視。是以筆者突發奇想,能不能通過統計太子、太孫、漢王、趙王這四人誰陪伴在皇帝身邊時間最多,進而直覺地顯示朱棣對誰最為偏愛呢?咱們說幹就幹,就來個資料說話。時間起點從朱棣進入南京稱帝開始,到朱棣最後一次北征途中駕崩為止。

資料說話:看太子、太孫、漢王、趙王,誰是明成祖朱棣心頭最愛?建文四年六月至永樂七年二月:朱棣在南京永樂七年三月至永樂八年十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一次北征永樂八年十一月至永樂十一年二月:朱棣在南京永樂十一年四月至永樂十四年九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二次北征永樂十四年十月至永樂十五年三月:朱棣在南京永樂十五年五月至永樂二十二年七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三、四、五次北征

朱棣靖難成功

從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17日朱棣在南京皇宮奉天殿登基,到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2月9日出發前往北京,長達八年的時間裡朱棣一直老老實實待在南京沒有挪窩。這期間搞了開科取進士,冊立皇太子,派鄭和下西洋,收複安南等幾件大事。

朱棣登基後很長一段時間内由于政局尚未穩定,當時還是燕王世子的朱高熾始終坐鎮北平(後改北京),一直沒有南下。直到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正月,朱棣這才派驸馬都尉、永春侯王甯和隆平侯張信作為特使,前往北京召世子南下。

3月24日,朱高熾抵達南京并于4月4日被冊為皇太子。朱棣巡狩北京之時,皇太子受命于南京監國。父子之間相處時間為59個月。

漢王是跟着朱棣一起南下奔襲南京的,是以老爹登基時他是見證人,隻是當時的身份依然是高陽王。前文說到當時北方政局不穩,是以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8月23,朱高煦率軍北返,協助世子鎮守北平。

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2月27日,朱高煦率兵往開平操備。此次領兵出征,未必不是朱棣給兒子一個建功立業,以便冊封太子的機會。可惜當時出現了"晝太白見巳位"的天象,被認為是"将軍為亂,宮中兵起"的預兆。随後朱高煦兵行初至清河,從者為雷震死。經過居庸關之時,又"幕中釜鳴",皆為不祥之徵。最終朱棣于6月23日下旨朱高煦率300親兵回北京,大部隊交由武安侯鄭亨、武城侯王聰、安平侯李遠三人統領,于宣府駐紮。

永樂二年3月24日,朱高煦随兄長朱高熾一起抵達南京,并于4月4日被封為漢王。此後一直到朱棣巡狩北京之時,漢王一直待在南京。父子之間相處時間合計61個月。

朱高燧在靖難戰争時和大哥朱高熾一起留守北平,但在朱高煦從南京回到北平協助留守之後,朱高燧則被召往南京。洪武三十五年9月10日,朱高燧抵達南京。

10月2日,都督徐章之女、建文朝重臣何福的外甥女徐氏被冊為朱高燧正妃。永樂二年4月4日,朱高燧被封為趙王,徐氏進封趙王妃。

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二月設趙府三護衛,以彭城衛為常山中護衛,永清左衛為常山左護衛,永清右衛為常山右護衛。2月17日,趙王朱高燧奉命前往北京居守。

此後趙王曾在永樂三年10月13日來南京,但10月21日便啟程傳回北京。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12月13日趙王再次來南京,這一次直到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3月25日才傳回北京。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正月25日,趙王奔仁孝皇後徐氏喪南京。2月3日,趙王回國。當年七月徐皇後小祥之時,趙王再次來到南京,事畢即回。父子之間相處時間合計37個月。

資料說話:看太子、太孫、漢王、趙王,誰是明成祖朱棣心頭最愛?建文四年六月至永樂七年二月:朱棣在南京永樂七年三月至永樂八年十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一次北征永樂八年十一月至永樂十一年二月:朱棣在南京永樂十一年四月至永樂十四年九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二次北征永樂十四年十月至永樂十五年三月:朱棣在南京永樂十五年五月至永樂二十二年七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三、四、五次北征

漢王、太子、趙王劇照

朱瞻基出生于北平,靖難期間和父親朱高熾、三叔朱高燧一起留守北平。朱棣一直很喜歡這位長孫,是以在太子、漢王還在北京之時,就先把朱瞻基給召回了南京。永樂元年閏11月20日,朱瞻基抵達南京。永樂五年4月7日出閣就學。在永樂七年朱棣巡狩北京之時,特地将朱瞻基帶在了身邊。祖孫之間相處時間合計66個月。

相處月數小結:1、朱瞻基(66),2、朱高煦(61),3、朱高熾(59),4、朱高燧(37)。

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3月19日,朱棣抵達北京。當年八月,淇國公丘福北征失利,朱棣決意親征。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2月10日,大軍從北京出發,開始第一次北征。7月17日,朱棣率軍傳回北京。10月4日,啟程傳回南京。

在這段時間内,朱高熾在南京監國,是以父子之間相處時間為零。

漢王同樣一直留在南京,是以父子之間相處時間也為零。

趙王雖在北京,但并沒有跟随朱棣一同北伐,也沒有随同傳回南京。父子之間相處時間為14個月。

朱瞻基跟随祖父一同到北京,在第一次北征時奉命留守北京。朱棣回南京時,朱瞻基再次同行。是以祖孫之間相處時間合計為17個月。

相處月數小結:1、朱瞻基(83)2、朱高煦(61)3、朱高熾(59)4、朱高燧(51)。
資料說話:看太子、太孫、漢王、趙王,誰是明成祖朱棣心頭最愛?建文四年六月至永樂七年二月:朱棣在南京永樂七年三月至永樂八年十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一次北征永樂八年十一月至永樂十一年二月:朱棣在南京永樂十一年四月至永樂十四年九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二次北征永樂十四年十月至永樂十五年三月:朱棣在南京永樂十五年五月至永樂二十二年七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三、四、五次北征

明軍北征

永樂八年11月12日,朱棣回到南京。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2月16日,再次狩巡北京。

太子反正沒出過南京,父子之間相處時間為29個月。

永樂十一年正月17日,漢王護送仁孝皇後梓宮前往北京,是以父子之間相處時間為28個月。

由于趙王妃徐氏的舅舅何福在第一次北征時得罪了皇帝并畏罪自盡,徐妃在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三月也被廢黜。當年10月20日,趙王奉命來到南京準備二婚。12月4日,黔國公沐晟的女兒被冊為趙王妃。永樂十年正月20日,趙王攜王妃一起傳回北京。是以父子之間相處時間為4個月。

永樂九年11月10日,朱瞻基被冊為皇太孫,在父親在世的時候就已經被确立為帝國第三代繼承人。而本次朱棣前往北京,朱瞻基再次從行。祖孫之間相處時間合計為30個月。

相處月數小結:1、朱瞻基(113)2、朱高煦(89),3、朱高熾(88),4、朱高燧(55)。
資料說話:看太子、太孫、漢王、趙王,誰是明成祖朱棣心頭最愛?建文四年六月至永樂七年二月:朱棣在南京永樂七年三月至永樂八年十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一次北征永樂八年十一月至永樂十一年二月:朱棣在南京永樂十一年四月至永樂十四年九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二次北征永樂十四年十月至永樂十五年三月:朱棣在南京永樂十五年五月至永樂二十二年七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三、四、五次北征

朱棣、朱瞻基祖孫劇照

永樂十一年4月4日,朱棣抵達北京。永樂十二年3月17日,第二次親征漠北。當年8月1日回到北京。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9月20日啟程傳回南京。

朱高熾依然在南京監國,是以父子之間相處時間為零。

漢王在先期抵達北京之後,不顧老父親的苦苦挽留,堅持于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正月19日啟程傳回南京。父子之間相處時間為10個月。

朱棣來北京之後,趙王自然就沒必要去南京了。但是在第二次北征之時,趙王仍然留守北京,并沒有随同。是以父子之間相處時間為39個月。

随同祖父來到北京後,朱瞻基又跟着朱棣一起參加了第二次北征。永樂十四年随祖父一同回南京。祖孫之間相處時間合計為44個月。

相處月數小結:1、朱瞻基(157)2、朱高煦(99),3、朱高燧(94),4、朱高熾(88)。
資料說話:看太子、太孫、漢王、趙王,誰是明成祖朱棣心頭最愛?建文四年六月至永樂七年二月:朱棣在南京永樂七年三月至永樂八年十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一次北征永樂八年十一月至永樂十一年二月:朱棣在南京永樂十一年四月至永樂十四年九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二次北征永樂十四年十月至永樂十五年三月:朱棣在南京永樂十五年五月至永樂二十二年七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三、四、五次北征

皇太孫大婚

永樂十四年10月25日,朱棣抵達南京,随即召叢集臣議營建北京。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3月26日,朱棣第三次巡狩北京。

太子穩坐南京,父子之間相處時間為5個月。

鑒于漢王和太子的奪嫡之争已經在朝堂引起了極大的分裂,為了杜絕後患,朱棣在本次巡狩北京之前,于3月20日命漢王居山東樂安州。父子之間相處時間為5個月。

這段時間内趙王沒有南下,是以父子之間相處時間為零。

朱棣在啟程之前,先為孫兒辦了婚事。永樂十五年3月13日,冊光祿寺卿胡榮之女為皇太孫妃。祖孫之間相處時間合計為5個月。

相處月數小結:1、朱瞻基(162)2、朱高煦(104),3、朱高燧(94),4、朱高熾(93)。
資料說話:看太子、太孫、漢王、趙王,誰是明成祖朱棣心頭最愛?建文四年六月至永樂七年二月:朱棣在南京永樂七年三月至永樂八年十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一次北征永樂八年十一月至永樂十一年二月:朱棣在南京永樂十一年四月至永樂十四年九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二次北征永樂十四年十月至永樂十五年三月:朱棣在南京永樂十五年五月至永樂二十二年七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三、四、五次北征

北京皇宮

永樂十五年5月1日,朱棣抵達北京。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9月22日,朱棣下诏自明年正月初一日起,北京稱京師,不稱行在。原京師稱南京,所有衙門前皆加南京二字。

永樂二十年(公元1422年)3月21日,第三次親征漠北。9月8日回京。

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7月24日,第四次親征漠北。11月7日回京。

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4月4日,第五次親征漠北。7月18日,朱棣在榆木川去世。8月10日,大行皇帝龍轝至大内仁智殿奉安。

朱棣北上之後,太子依然在南京監國。但是改北京為京師之後,朱高熾于永樂十八年10月17日離開南京北上,于12月25日抵達北京。

此後朱棣三次親征之時,朱高熾都留守監國。父子之間相處時間合計為32個月。

漢王自從被貶到樂安州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朱棣,是以父子之間相處時間為零。

趙王在朱棣去世之前一直待在北京,三次親征均沒有參與,是以父子之間相處時間合計為93個月。

朱瞻基和太子一同北上,此後一直待在北京,也沒有參與三次親征。是以祖孫之間相處時間合計為32個月。

相處月數小結:1、朱瞻基(194)2、朱高燧(187),3、朱高熾(125),4、朱高煦(104)。
資料說話:看太子、太孫、漢王、趙王,誰是明成祖朱棣心頭最愛?建文四年六月至永樂七年二月:朱棣在南京永樂七年三月至永樂八年十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一次北征永樂八年十一月至永樂十一年二月:朱棣在南京永樂十一年四月至永樂十四年九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二次北征永樂十四年十月至永樂十五年三月:朱棣在南京永樂十五年五月至永樂二十二年七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三、四、五次北征

魂歸榆木川

結語:從最後資料來看,即使在朱棣第三次巡狩北京開始,一直到他和父親一同進京為止,差不多三年多的時間沒有與祖父相處,他的資料依然高居第一。由此可見,朱棣對這位嫡長孫的厚愛,确實并非後世史書對朱瞻基的吹捧。

至于趙王,可以肯定他是三個兒子中最受寵的一個。即使永樂二十一年卷入謀逆風波,依然沒有撼動他的地位。當然可能有人會說趙王陪伴朱棣時間長,是因為他一直在北京。話雖如此,可是在永樂十四年的時候,朱棣已經将趙王的封國定為了彰德府。然而一直到朱棣駕崩,這位趙王爺也一直沒有去就藩,這還不能說明朱棣對他這個小兒子的偏愛麼?

太子,中規中矩、勤勤懇懇地做着他那份很有前途的監國工作。朱棣由着性子在北京、南京之間來回巡狩,若是沒有太子監國有方,國家不知會亂成什麼樣子。

最後這位漢王殿下,看得出來自從被趕到樂安州之後,朱棣已經将其徹底放棄。從他和老爹相處時間墊底來看,他的奪嫡之路在永樂十五年戛然而止。

資料雖然冰冷,可是能反映活生生的曆史。父子之間、祖孫之間感情是不是深厚,有的時候并不是靠着一張嘴。"好聖孫"就是祖父的心頭肉,這就是實打實的證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