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成祖朱棣,明朝拿得出手的大事都是他實幹而來的

作者:文史分享社

明朝有276年的曆史,曆經了16位皇帝,而隻有明成祖朱棣和開國之君明太祖朱元璋被後人銘記。明成祖朱棣更是實幹家,遷都北京、設立内閣制度、下令編撰《永樂大典》、設立奴兒幹都司、鄭和下西洋,這一件一件大事促成了大明王朝的一個高峰!開創了“永樂盛世”,被稱為"永樂大帝"或“永樂皇帝”。

這位明史上少見的傑出帝王,雖然是太祖朱元璋的兒子,但是他并非朱元璋所确立的皇位繼承人,而是從他侄子朱允炆的手中奪取皇位的。

朱元璋稱帝後,立馬就立長子朱标為皇太子。他延請各位名儒為太子之師,将朱标培養成為一代明君。朱元璋不但對其日常生活和學習都要過問,甚至經常不顧國事的繁重陪着朱标學習。在洪武十年,朱元璋就诏令,自今以後一切政事并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

明成祖朱棣,明朝拿得出手的大事都是他實幹而來的

明成祖朱棣

但是對于其他的皇子,朱元璋同樣嚴厲督導,使諸王成年後大都能承其父風,果決幹練。不幸的是,太子朱标于公元1392年病故,年僅38歲。這使朱元璋悲痛萬分。朱标死後,朱元璋并沒有立其他的兒子為太子,而是于當年四月立朱标之子朱允炆為皇位繼承人,即後來的建文帝。鑒于當時朱允炆年幼,無力控制龐大的帝國,朱元璋為了給将來的小皇帝鋪平道路,防止手下的文武大臣起來造反,他不惜大開殺戒,制造了一系列冤案。其次把20多個皇子封到各地當藩王,也就在這一天,朱棣便有了燕王的身份。

朱元璋死後,剛剛繼位的建文皇帝朱允炆,感覺到各位分封在外的皇叔對他有潛在的威脅。采納大臣齊泰、黃子澄等的建議去削藩,以免重蹈西漢“七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的覆轍。在短短一年内,連削周、湘、齊、代、岷五王,并更換北平行省的行政、軍事官員,之後準備對燕王朱棣下手。

朱棣也深知自己才是此次削藩的主要目标,和謀士姚廣孝等人商謀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舉兵起事,公開反叛朝廷。而朝廷也削去朱棣的王位,改稱“燕庶人”。

元璋當國時,恐權臣篡權,規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舉兵清君側的權利。朱棣以此為理由,指齊泰、黃子澄為奸臣,須加誅讨,并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即靖難之意。是以,曆史上稱這場長達四年之久的朱明皇室内部的奪權戰争為“靖難之役”。

明成祖朱棣,明朝拿得出手的大事都是他實幹而來的

朱棣

建文四年六月初三,燕軍自瓜洲渡江,鎮江守将降城,朱棣率軍直趨金陵。十三日進抵金陵金川門,守衛金川門的李景隆和谷王為朱棣開門後投降。燕王進入京城,文武百官紛紛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擁戴下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年号永樂。曆時四年的“靖難之役”,以燕王朱棣的勝利而告終。

朱棣打着“清君側”的旗子奪了自己親侄子的帝位,登基後鎮壓反對派株連太廣,不能不引起後世的異議。但是他做皇帝後,積極作為,其文治武功得到了後世的褒揚。

1.道德思想上

提出“為治之道在寬猛适中”的原則。他利用科舉制及編修書籍等籠絡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宣揚儒家思想,選擇官吏力求因材而用,為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奠定了思想群組織基礎。

2.文化事業上

朱棣加強儒家文化思想的統治,大力擴充國家藏書。永樂元年(1403年)命解缙等人編纂“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動用文人儒臣三千餘人,曆經六年編成,共22877卷,裝成11095冊,定名為《永樂大典》。

明成祖朱棣,明朝拿得出手的大事都是他實幹而來的

”朱棣”雕像

3.社會經濟的發展

大力發展和完善軍事屯田制度和鹽商開中則例,保證軍糧和邊饷的充足供給。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吳淞。在中原各地鼓勵墾種荒閑田土,實行遷民寬鄉,督民耕作,以促進生産。并注意蠲免赈濟等措施,防止農民破産,保證了賦役征派。通過這些措施,永樂時“賦入盈羨”,達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4.開疆拓土,維護國家統一

朱棣于永樂四年設立哈密衛,并多次派遣陳誠、李達等人赴西域(今新疆),加強了政治、駐軍和貿易往來。為加強對烏斯藏(今西藏)地區的控制,朱棣派遣官吏迎番僧入京,給予封賜,尊為帝師。朱棣派遣宦官鄭和先後六次遠航,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跨越了半個地球,使明帝國的聲威遠播海外。這些航海行動,比歐洲地理大發現的遠航早了半個多世紀。在明成祖統治下,中華帝國幅員之廣超越漢唐,受朝命而入貢者幾達三十國,可謂武功赫赫,威震殊俗。

明成祖朱棣的雄才大略不減其父朱元璋,其是以為偉大的帝王,更是以為實幹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