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成祖朱棣: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他幹的幾件事,影響深遠

作者:聽曆史說話

作為中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平民出身的帝王,朱元璋的能力不必多說。他的兒子中,朱棣與他最為相似,雖然有篡位的黑曆史,但是他對曆史的影響不可忽視。

特别是朱棣登基以後,他做的很多事情,都影響遠大。今天就給大家說說,朱棣這個“亂臣賊子”都幹了哪些大事。

明成祖朱棣: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他幹的幾件事,影響深遠

靖難之役是朱棣人生中的重頭戲,正是靠着這場戰役,他才站在了大明王朝的權力巅峰,有了發揮才能的舞台。

公元1399年,朱棣揮軍南下,一路上幾乎所向披靡,無人可擋。僅僅用了三年,朱棣就結束了這場皇室内部的戰争,把自己的侄子建文帝趕下龍椅,自己坐了上去。

而後建文帝下落不明,有人說死于宮中,有人說從道地逃走,隐于雲貴一帶。得到皇位的朱棣為了給自己正名,稱自己的謀逆之舉為“靖難”,一場權力鬥争被他美化成了“清君側,靖國難”。

明成祖朱棣: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他幹的幾件事,影響深遠

但是靖難之役給明初剛剛恢複的經濟又帶來了不小的破壞,戰争所波及的地區,甚至形成了“淮以北鞠為茅草”的局面。

更為重要的是,朱棣是以成為了曆史上第一個篡位成功的第一個王爺,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出于維護自己皇權的考慮,以及達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目的,朱棣即位後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遷都。他把都城由南京遷到了自己的大學營北京,于是北京就成為了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

明成祖朱棣: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他幹的幾件事,影響深遠

在當時來說,建都北京還有一個好處,遠征北元比較友善,糧草運輸起來成本也低一點。

朱棣的這一舉措,影響極為深遠,使得一直到今天,北京都是咱們的政治中心。

紫禁城也就是今天的故宮,始建于永樂五年,曆時十四年,最終建成了這座規模宏大的宮殿群。

它的修建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紫禁城中大殿的支撐柱為例,因為要從南方運過來,僅僅運送一根這樣的木材,就要花上數年時間,所耗費的白銀更是天價。

明成祖朱棣: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他幹的幾件事,影響深遠

其餘的各種材料,也是搜集了全國各處的珍稀原料,耗資實在是巨大。

不過在今天來說,紫禁城的存在已經是咱們國人的驕傲,幾乎每個中國人到北京都要去看看,就連不少外國人也聽說過它的大名。紫禁城已經成為了展現咱們中華文化的一張響當當的名片。

永樂三年,朱棣派鄭和下西洋,這可以說是我國封建曆史上外交的又一壯舉。但是和現代外交理念友好交流不同,當時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揚大明國威。

明成祖朱棣: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他幹的幾件事,影響深遠

這也是所謂的朝貢貿易,隻要别的國家對大明稱臣,每年再送上一些奇珍異寶,就可以相安無事,還能收到明王朝的大筆饋贈。朱棣的這一壯舉,讓更多國家感受到了中國的實力。

從公元1405年,到1433年,鄭和七次率領船隊南下西洋,這支堪稱當時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艦隊,曆經千難萬險,在北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縱橫長久。不僅為後世積累了一定的航海經驗,還極大地促進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流與融合。

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後,權力欲望爆棚,而且他幹勁十足,想要大權獨攬,就廢除了中國實行了上千年的丞相制度。

朱棣登基以後,感覺政務太過繁雜,他覺得再這麼幹下去,自己很有可能提前歸西,就想了一個辦法,讓解缙、胡廣、楊榮等幾個人到文淵閣值班,幫他一起處理政務,内閣制度由此誕生。

明成祖朱棣: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他幹的幾件事,影響深遠

朱棣在位期間,一直牢牢把控着決策權,這些内閣閣臣隻有議事權,而沒有決策權,他們本身也沒有行政上的級别,用今天的話講,就是皇帝的私人秘書。

從某種程度來講,内閣也相當于丞相制度,隻不過是由多人協商進行辦公,而不是一人獨掌大權。不僅有效地防止了權力的集中和濫用,也誕生了一批諸如張居正、夏言等著名的谏官,為當朝做出了一番讓後人敬佩的功績。

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内閣的地位越來越高,逐漸成為了最高的決策機構,這一點恐怕是朱棣始料未及的。

總的來說,朱棣幹了那麼多事,雖然得皇位不正,但對老百姓來說,他算得上是一個有作為的好皇帝。

如果說朱元璋打下了明朝的江山,開創了一個屬于大明的時代,那麼朱棣便是執筆畫江山之人。如果曆代皇帝來一個排名,朱棣絕對夠資格名列前茅。因為他一生中幹的這幾件大事,對明朝實在是影響深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