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太宗一生最愛的坐騎--昭陵六駿

作者:音樂小木

昭陵六駿是為紀念六匹随唐太宗征戰疆場的戰馬而刻制的。由當時工藝家閻立德、畫家閻立本所作。唐昭陵六駿石刻采用高浮雕手法,六駿每件寬約204厘米,高約172厘米,厚約40厘米,均為青石質地。每屏上方一角原刻有由歐陽詢書法唐太宗親題贊語,現已風化不存

昭陵六駿分别為

特勒骠(tè lè biāo)

“特勒骠”原為東面第一駿,是李世民平定宋金剛時所乘。據說此馬毛色黃中帶白,嘴角微黑。浮雕中特勒骠左側兩腿擡起,右側兩腿着地,一側腿同起同落的對側步,是經過嚴格訓練才能達到的儀仗步法,此馬可謂訓練有素。

特勒骠

青骓(qīng zhuī)

青骓為東面第二駿,是李世民征戰洛陽虎牢關時的坐騎。石刻中的青骓作奔馳狀,雕刻上青骓鬃尾翻飛,四蹄橫成了一線,馬身中了五箭,均在沖鋒時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馬身後部,由此可見駿馬飛奔的速度之快。

什伐赤(shí fá chì)

什伐赤為東面第三駿,也是李世民征戰虎牢關時乘騎的戰馬。浮雕上什伐赤的姿态與青骓相仿,且身上也中五箭。

飒露紫(sà lù zǐ)

飒露紫原為西面第一駿,也是在虎牢關戰役中,李世民乘騎的一匹戰馬,由于這匹馬毛色偏紫,是以取名為“飒露紫”。這塊浮雕表現了一名戰将為胸部中箭的戰馬拔除箭頭的場景。牽着戰馬正在撥箭的人叫丘行恭,丘行恭卷須,相貌英俊威武,身穿戰袍,頭戴兜鍪,腰佩刀及箭囊,作出俯首為馬撥箭的姿勢,再現了當時的情景。該雕刻現存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拳毛騧(quán máo guā)

拳毛騧為西面第二駿,是一匹毛為旋轉狀的黑嘴黃馬,前中6箭,背中3箭,為李世民平定劉黑闼時所乘。石刻上的拳毛騧身中9箭,說明這場戰鬥之激烈。該雕刻現存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白蹄烏

此像為西面第三駿。此馬周身毛色烏黑,四蹄俱白。石刻的“白蹄烏”筋骨強健,昂首怒目,四蹄騰空,鬃鬣迎風,呈疾速奔馳之狀。

六駿”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建立唐朝和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所乘過的六匹駿馬。唐太宗在隋唐之際南征北戰,馳騁疆場,沖鋒陷陣,與戰馬結下了深厚的感情。貞觀十年(636年)十一月,他在為自己營建昭陵時,想到了曾經與他屢立戰功的六匹戰馬,決定用青石雕刻六駿的形象,并親自為之作“贊”,以展現六駿的雄姿,同時炫耀他的武功。據傳,唐太宗令畫家閻立本先把“六駿”形象畫出,然後令石刻家閻立德刻在石屏上,這些駿馬雕成以後安置在昭陵北面獻殿前的東西兩廂,故人們在習慣上稱之為“昭陵六駿”。昭陵六駿即,特勒骠、飒露紫、青骓、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這些馬的名字都是唐太宗按馬的鬃毛和顔色起的名。

因1914年,法國人戈蘭茲将“飒露紫”“拳毛騧”剝離開來準備偷運。不料被當地農民發現,攔住。然而這“二駿”又落入當地軍閥之手,後來又運到北京被當時中國國内的古董商盧芹齋以12.5萬美元盜賣到國外,現藏于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