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靖為何是戰神?他一生未有敗績,唐太宗親口總結了他三大軍功

作者:謙語談書風

文|謙語談書風

編輯|謙語談書風

李靖為何是戰神?他一生未有敗績,唐太宗親口總結了他三大軍功

中國是一個軍事人才輩出的國家。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謀士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多少良将馳騁疆場,揚威内外。這些民族的英傑宛若璀璨的群星,照耀着中國的曆史,使之赫然生輝。而唐初名将李靖則是這些将星中明亮的一顆。

他“南平吳,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渾”。所到之處,如摧枯拉朽,即使是強大的對手,在他面前也顯得不堪一擊。他還常常以仁心服衆,進而做到兵不血刃而收全功。

李靖為何是戰神?他一生未有敗績,唐太宗親口總結了他三大軍功

但是,長期以來,李靖的知名度一直無法與韓信、嶽飛等一流名将相并列。甚至在今天,我們出版的一些一流名将的傳記也将李靖排除在外,這顯然是極不公平的。是以,我們有必要總結李靖一生的戰争實踐,闡明其用兵特點及高尚的武德,進而恢複其在大陸軍事史上的應有地位。

智略過人,有統帥之才

李靖一向為具有真知灼見者所推崇。唐高祖李淵就曾稱贊他“古之名将韓、白、衛、霍豈能及也”。貞觀名相王珠稱他是“才兼文武,出将入相”。南宋葉括也講:“唐太宗、李靖,近世君臣之用兵者,無出其上。”

李靖為何是戰神?他一生未有敗績,唐太宗親口總結了他三大軍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就連雄才大略的唐太宗也一貫事李靖如師。我們都知道,唐太宗為人,一身的豪風傲骨,不肯輕易服人。雖然他有着求賢納谏、虛懷若谷的美譽,但這不過是高山不厭懷土,大海不棄涓流之意。

然而,他對李靖則不同,每當遇到重大問題,自己感到難以解決時,他總要向李靖求教。因而,元人戈直曾講:“太宗天資英武,善戰無敵,一時群臣,皆不足以仰望其清光。帝之所佩服而師事之者,獨李靖一人而已。蓋自孫武以來,能将法度之師者,獨孔明與靖耳。”

李靖為何是戰神?他一生未有敗績,唐太宗親口總結了他三大軍功

我們應該看到,劉備事孔明如師,主要是由于他本人軍事才能不濟,而唐太宗卻聖明神武,為中華諸帝王之冠。他能在最引以為自豪的軍事問題上經常求教于李靖,足見李靖的軍事才能确實不同凡響。

縱觀李靖一生的軍事實踐,他的軍事才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謀無常法,因敵制勝

偉大的軍事家孫武曾經言道:“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李靖為何是戰神?他一生未有敗績,唐太宗親口總結了他三大軍功

李靖正是一位因敵制勝,用兵如神的統帥。在戰鬥中,他總是根據具體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政策,避實擊虛地打擊敵人。進而真正做到了“戰勝不複,而應形于無窮”。

李靖一生主要指揮了四場戰争,即:南平蕭銑、輔公祐、北破東突厥,西定吐谷渾。在平蕭銑的戰争中,李靖主要是采取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政策。因為在當時,雖然從總體實力來講,唐朝遠勝于蕭銑,但就這次戰争中雙方所能投入的兵力,則蕭銑強于李靖。

李靖為何是戰神?他一生未有敗績,唐太宗親口總結了他三大軍功

因為當時唐朝戰事頻繁,北邊有警,突厥屢屢入寇,必有大将守禦;山東河南新附,人心未定,亦需重兵彈壓。因而,李靖所率之兵,隻是唐朝的一部分非主力部隊,而蕭銑卻可以集中兵力與李靖決戰、況且蕭銑的軍事實力雖不及唐朝,但也并不算弱。

當時,“東自九江,西抵三峽,南盡交趾,北距漢水,銑皆有之。勝兵四十餘萬”。并隻“時屬秋潦,江水泛漲,三峽路險”,天時地利盡為蕭鐵所占。

李靖為何是戰神?他一生未有敗績,唐太宗親口總結了他三大軍功

然而,這些有利條件,反而導緻蕭銑犯下一個無法挽回的大錯.因為您由此而錯誤地判斷“靖不能進,遂休兵不裝置”。

且“江嶺回遠”放散之卒有急難以赴援。在這種情況下,李晴隻有采取突然的打擊行動,使敵人無法集中兵力與其進行主力決戰,才更有把握取得勝利。因而,李靖力排諸将“俟水落而進”之議。

李靖為何是戰神?他一生未有敗績,唐太宗親口總結了他三大軍功

而在西定吐谷渾的戰争中,李靖則采用了穩紮穩打,逐漸殲敵的政策。吐谷渾的情況與突厥有相似之處,它也屬于遊牧民族。“基地數千裡,有城郭而不居也,随水草,帳室,肉糧。”這種善于遊動的習性,使唐朝難于将其一舉全殲。

但是吐谷渾實力較弱,而此時的唐朝卻更加強大。雙方實力相差懸殊,兩軍交戰,唐軍幾乎無被殲的危險。是以,李靖決計大舉深入,分進合擊,“大戰數十,殺獲頗衆”。最後迫使敵人投降。

李靖為何是戰神?他一生未有敗績,唐太宗親口總結了他三大軍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靖不僅在實力上占優勢時能夠表現出非凡的戰争藝術,而且在敵強我弱時,仍能發揮出高超的軍事才能。武德年間,颉利率突厥主力十幾萬大舉入侵唐朝。

路之上、所向披靡,最後與李靖所率一萬江淮軍相遇,兩軍戰于“靈州之硖石,自旦至申,突厥乃退”。遺憾的是,有天這場戰役的詳細情況,各史料均未記載,因而我們無法知道李靖采用了什麼政策取得了這一成果。但李靖能在危急之時。以少性衆,足見其用兵藝術不同凡響。

李靖為何是戰神?他一生未有敗績,唐太宗親口總結了他三大軍功

擊敵要害,不戰屈人

孫子曰:“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圖這裡所講的“不戰”,當然不是絕對地避免戰鬥,它隻是主張“上兵伐謀”,即在真正的戰鬥開始之前,要先在謀略上戰勝敵人,進而用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而李靖則正好做到了這一點。

在戰鬥中,李靖總是以敏銳的戰略洞察力,首先抓住敵人的要害(即敵人的緻命弱點),然後予以狠狠地打擊,進而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李靖為何是戰神?他一生未有敗績,唐太宗親口總結了他三大軍功

在這方面,最典型的戰例就是“定襄之戰”。在這次戰役之前,李靖抓住了突厥的恐懼心理和内部不和的緻命弱點,大膽地以三千騎兵直逼突厥主力部隊所在地定襄。

在這裡,我們所要指出的是:“定襄之戰”的意義不僅局限于這一戰役本身,同時它也為唐朝赢得整個戰争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為它不僅使東突厥在物質上遭受了極大的損失,而且還導緻了東突厥精神力量的崩潰。

李靖為何是戰神?他一生未有敗績,唐太宗親口總結了他三大軍功

它徹底粉碎了東突厥的北方霸主的聲威和高人一等的心理優勢。是以,“定襄之戰”以後,颉利便遣使“求舉國内附”。雖然這不過是緩兵之計,但也說明了此時颉利已經隻有北逃苟活之心,再無南向牧馬之意。

是以,“定襄戰役”實際上已經宣告了東突厥的滅亡,至于以後的幾次戰役的勝利,不過是“定襄之戰”戰果的進一步擴大而已。

李靖為何是戰神?他一生未有敗績,唐太宗親口總結了他三大軍功

在平蕭銑的戰争中,李靖同樣也是運用了打擊敵人要害的政策。當時,李靖抓住了“銑放兵,隻留宿衛數千”這一緻命弱點、揮師渡江,直搗敵都江陵,遂使蕭銑還未來得及集中兵力進行決戰,就被迫出城投降。

我們必須強調的是,在這次戰争中,李靖不僅利用了敵人的弱點,而且還以超人的智慧擴大了敵人的這一弱點。本來,在迫使敵人投降之前,其援軍是可以趕到的。

李靖為何是戰神?他一生未有敗績,唐太宗親口總結了他三大軍功

但在兵圍江陵之前,唐軍大破蕭銑軍,得其舟艦四百餘艘,李靖令人盡散之于江中。他認為:“今棄舟艦,使塞江而下,援軍見之,必謂江陵已破,未敢輕進。

往來觇伺,動淹旬月,吾取之必矣。”結果不出李靖所料,“援兵見舟艦,果疑不進”。這樣一來,就使得獨守空城的蕭銑成了李靖的囊中之物。等到援軍了解真相後,前來援助江陵時,蕭銑已經出城投降了。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縱舟惑梁兵”之計。

李靖為何是戰神?他一生未有敗績,唐太宗親口總結了他三大軍功

蕭銑一降,十幾萬大軍如群龍無首,隻好相繼來降。此役,李靖抓住了敵人的弱點,在未經決戰的情況下,以極小的代價赢得了戰争的全勝,真可以說是達到了“不戰屈人”。的微妙境界。

“奇正皆得,國之輔也”

李靖曾講:“凡将,正而無奇,守将也;奇而無正,鬥将也;奇正皆得,國之輔也。”所謂“奇正皆得”,并非僅指當奇則奇,當正則正,而且還要做到“無不奇,無不正”。正中有奇,奇中有正。

李靖為何是戰神?他一生未有敗績,唐太宗親口總結了他三大軍功

前者,中國的多數名将皆可做到,而後者,則更加難能可貴。在戰争中,李靖總是力争做到奇正并用“使敵莫測”。例如,在與輔公柘的主力部隊的決戰中,“靖率黃君漢等水陸并進,苦戰,殺傷萬餘人,惠亮等亡去”。

可見此役李靖主要是用正兵戰勝敵人。但在戰前,李靖卻向衆将指出:“今若攻其城栅,乃是出其不意。”剛聽此言,人們必然會感到奇怪,但若認真分析一下,就會覺得有道理了。

李靖為何是戰神?他一生未有敗績,唐太宗親口總結了他三大軍功

因為此時兩軍已相持多日,唐軍又出奇兵劫敵糧道,這就給人以一個唐軍要長期圍困敵人的印象。因而,此役雖然運用正兵攻敵,亦有出奇制勝的因素。

而在平突厥的戰争中,李靖主要進行了“定襄”“陰山”兩大戰役。“定襄之戰”顯然是出奇制勝的戰例,這裡就不必贅述了。而“陰山之戰”也是出奇制勝的典型戰例。

李靖為何是戰神?他一生未有敗績,唐太宗親口總結了他三大軍功

戰前,李靖清楚地意識到,當時“诏使到、虜必自安,若以萬騎齋二十日糧,自白道襲之,必得所欲”。并指出“機不可失,韓信是以破齊也。”遂督兵疾進,“去其牙七裡乃覺,部衆震潰,斬萬餘級,俘男女十萬……颉利亡去”。

但事後、李靖卻對唐太宗講:“臣讨突厥,西行千裡,若非正兵,安能緻遠?”由此足見李靖在運用奇兵時,其中亦包含着正兵的因素。

李靖為何是戰神?他一生未有敗績,唐太宗親口總結了他三大軍功

機智靈活随機應變

李靖用兵,不僅總是在戰略上做到胸有成竹,而且臨敵對陣,更是機智靈活,善于随機應變。在進軍江陵的途中,唐軍曾與蕭銑的大将文士弘所率數萬勁卒相遇。當時,李孝恭不聽李靖的勸阻,令李靖守寨,自帶大軍與敵交戰。

結果,大敗而還。敵人得勝之後,得意忘形,“委舟大掠,人皆負重,靖見其軍亂,縱兵擊破之,獲舟艦四百餘艘,斬首溺死者将萬人”。此役,李靖英明果斷,機智靈活,在危亂中指揮若定,遂使唐軍轉敗為勝。由此可見其指揮藝術是何等的高超。

李靖為何是戰神?他一生未有敗績,唐太宗親口總結了他三大軍功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李靖确是一位稀世的軍事奇才。他不僅善于根據敵我雙方的具體情況運用适當的戰略戰術,而且善于抓住敵人的要害予以緻命打擊,進而用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

他在戰争中所表現出的明察秋毫的戰略洞察力和高超的指揮藝術,充分證明了他不愧為中國曆史上卓越的統帥。

孫子言道:“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用功。”而李靖就是這樣一位統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