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已經是太子的李承乾為何要謀反?唐太宗李世民要負主要責任

作者:談天校尉

如果說給中國古代帝王做一個排行榜,唐太宗李世民絕對可以進前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不是浪得虛名。然而這樣一位彪炳曆史長河的功勳帝王在家庭教育和處理接班人問題上卻是落入歧途,一手培養起來的太子李承乾最終謀反,李世民的幾十年心血毀于一旦。

已經是太子的李承乾為何要謀反?唐太宗李世民要負主要責任

真正的天之驕子

在武德二年,即公元619年,秦王妃長孫氏(也就是後年著名的長孫皇後)為李世民誕下了一位嫡長子。據史籍所載,因這位皇子降生于太極宮的承乾殿,便以其名命之,取字高明,名喚李承乾。有人覺得“承乾”雖原為宮殿之名,但用作人名時卻寓意深遠:它象征着“繼承皇位,統禦天下”的崇高使命。是以,這一名字極有可能是由唐高祖李淵親自賜予這位皇孫的。

已經是太子的李承乾為何要謀反?唐太宗李世民要負主要責任

時光荏苒,到了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李世民登基為太宗皇帝。而在同年的十月癸亥,年僅八歲的李承乾被正式冊封為太子。史書對他的描述是“才智過人”,“極其聰慧”,“儀表堂堂、仁厚孝順”,深得太宗皇帝的喜愛。從此,李承乾作為大唐的皇太子,開始了他在萬人之上的尊貴生活,成為了衆人矚目的焦點。

已經是太子的李承乾為何要謀反?唐太宗李世民要負主要責任

目标聖賢的培養計劃

在唐貞觀四年(公元630年)的初夏,唐太宗頒下旨意,令太子承乾“聽訟”,并明言:“自今而後,若有不服尚書省之判,可東宮上訴,由承乾裁決。”這雖是簡單的庭審,卻透露出太宗對承乾的刻意栽培,彼時的李承乾,僅是十二歲的稚齡。同年,尚書右仆射杜如晦病笃,太宗又命承乾親赴慰問,以育其仁心。

已經是太子的李承乾為何要謀反?唐太宗李世民要負主要責任

翌年,即貞觀五年(公元631年),本定二月為承乾加冠之期,但太宗體恤農時,将典禮推遲至十月。不巧,承乾染疾,太宗雖然素不信佛道,卻破例請來道士秦英,為子祈禱。承乾病愈後,太宗更是大手筆,度三千人出家,興建西華觀與普光寺,甚至寬恕了獄中罪囚,以此替兒子祈求福佑。

已經是太子的李承乾為何要謀反?唐太宗李世民要負主要責任

在貞觀七年,即公元633年之際,李承乾再度病倒。唐太宗出于對兒子的深切關懷,特地降旨邀請來自天竺的高僧波頗前來祈福。在波頗的祈福之下,承乾的病情逐漸好轉,太宗對此深感欣慰,是以慷慨地賜予波頗绫帛等珍貴布料六十段,以及精美的時服十具。

由于承乾身體欠佳,唐太宗為了減輕他的負擔,特别允許他不必過于勤奮于學習,隻需與孔穎達一起探讨和評說古代的曆史事件即可。然而,李承乾并未是以松懈,反而更加努力地展現他治理國家和安定邦國的卓越才能。

已經是太子的李承乾為何要謀反?唐太宗李世民要負主要責任

有一次,唐太宗讓承乾試着撰寫一篇關于治國政策的文章。承乾毫不遲疑,迅速地完成了這篇長達三頁紙的論文。其内容充實且富有價值,唐太宗閱讀後深感滿意,甚至得意地向侍臣們炫耀道:“承乾首先強調了刑獄的重要性,這确實是治理國家的關鍵所在,他深得經邦治國的要領。”

太子叛逆,無可奈何

貞觀十四年,即公元640年,李承乾在興建房屋時,其奢華之風引起了于志甯的強烈不滿,他上疏直言批評。而當李承乾與宦官嬉戲娛樂時,于志甯更是嚴厲批評,甚至将他與秦二世相提并論。與此相比,孔穎達的态度則更為激烈,他對李承乾的每一點不當之處都毫不猶豫地直接進谏。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善意地勸說過孔穎達,認為太子已成年,不宜頻繁當面嚴厲指責。然而,孔穎達卻表示,他即使是以遭遇不幸也毫無遺憾。結果是,他的谏言越發激烈,但李承乾卻未能接受。

已經是太子的李承乾為何要謀反?唐太宗李世民要負主要責任

至于張玄素,他的谏言更是頻繁且急切,幾乎無時無刻不在進谏,他的言辭之急切仿佛希望李承乾能立刻聽從他的建議。然而,結果如何,自然也是不言而喻。

李承乾寵愛一名容貌俊美、擅長歌舞的太常樂人,并親昵地稱他為“稱心”。唐太宗得知後大怒,下令将稱心處死。李承乾對此深感悲痛,他在宮中為這位逝去的男寵設立祭室,讓宮人日夜進行祭奠。他甚至在宮中為稱心樹立墓碑,贈予官職,并時常為稱心的離世而哭泣流淚。自此之後,李承乾與父皇之間的裂痕愈發明顯,兩人的關系變得更加疏遠。

已經是太子的李承乾為何要謀反?唐太宗李世民要負主要責任

走投無路的李承乾

唐太宗原本并無更換太子的打算,然而李承乾由于擔心同樣備受父親寵愛且懷有奪嫡之心的弟弟李泰,試圖暗殺失敗後,便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驸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合謀,計劃先發制人起兵逼宮。然而,他們的陰謀最終被揭露。面對這一局面,唐太宗心痛又無奈,決定将李承乾幽禁于别室,并命司徒長孫無忌、司空房玄齡、特進蕭瑀、兵部尚書李勣、大理卿孫伏伽、中書侍郎岑文本、禦史大夫馬周、谏議大夫褚遂良等人參與審理此案,所有事實均得到确鑿證據。

已經是太子的李承乾為何要謀反?唐太宗李世民要負主要責任

唐太宗随後下達指令,将李承乾廢為庶人,并流放至黔州,以此方式保全了愛子的一條性命。

貞觀十八年,即公元644年十二月辛醜,李承乾在黔州去世。唐太宗為此深感悲痛,決定停止上朝,并以國公之禮安葬了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