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個性格懦弱的男孩背後,都有一個強勢的母親

作者:三更祖逖

每個性格懦弱的男孩背後,都有一個強勢的母親。這個話題可能會引起争論。大家可能普遍會産生這個疑問,為何是強勢的母親,而非強勢的父親?并且強勢的母親們也會大受委屈,平素為孩子操碎了心,怎麼會反而培養出懦弱的男孩。

這裡有兩個因素不得不提。

首先是性别因素

在生活中,當十幾歲的孩子與母親意見相左時,我們經常會觀察到,孩子往往沉默以對,聽之任之,消極對抗。這裡有個著名例子。當漢朝的呂後把戚夫人殘害成人“人彘”讓兒子劉盈去看時,劉盈表達出強烈的不認同,但他也沒有激烈地反對,而是沉默應之,竟然大病一場,憂郁而終。

可能是因為他不忍反對,因為不管男孩女孩,自小與母親還是最親,既然不對抗,那就隻有沉默應對了。

另一個可能是不屑對抗,即使是讀國小的男生們,當與女生發生沖突時,也會說出諸如好男不跟女鬥之類的話。

相比父親,母親更願意替孩子包辦一切。對強勢母親來說,由于其個性的原因,她更是恨不得替孩子把一切都辦好,并且還是以她的方式。不幸的是,往往事與願違。正是這種包辦,使孩子形成這樣的觀念,即使一切母親都會做好,我還要做什麼呢?這種狀況持續久了,一切都變得了無生趣,變得無所謂。一個懦弱的孩子就這樣産生了。因為懦弱除了膽小怕事外,還有就是不願面對,不願處事,性格不夠積極。對孩子來說,惹事生非可能并非是壞事。從性格積極這個角度來說,他對孩子的正面意義不言自明。反之,如果孩子對一切采取沉默應對的态度,消極抵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久而久之,肯定會出問題。前段時間,那篇題目為《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要打他》的文章之是以刷爆朋友圈,就是因為他提出了孩子積極樂觀面對一切的觀點。

其次是模仿因素

即然有一個強勢母親,那就自然有一個弱勢父親了。一般來說,孩子的成長史,就是一個模仿史。并且這裡的模仿一般還是以同性模仿為主。而父親是孩子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模仿對象。當男孩子眼中的父親以一個唯唯諾諾的形象出現,那他就會以為自己也應該是那樣的形象。強勢母親的另外一個負面影響是會使孩子不那麼敬重權威,孩子面對強勢的母親,往往會本能讨好“強者”,尤其是男孩,在母親的影響下,不那麼尊重父親,男孩們不懂的是,他所輕視的父親,也就是輕視自己須要一生所扮演的角色,他習得性變得懦弱了。

需要指出,強勢母親的确很愛孩子,但是,正是由于她愛得很“強勢”,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空間,并且由于她的“強勢”,她個人的主觀意志變得不可冒犯,也由于她的“強勢”,她認為自己的要求都是正确的。這也就是“強勢”母親悲哀的原因:為什麼我做了這麼多,孩子反而不了解呢?不是不了解,而是孩子的壓力太大,要求太多,無法實作,最後就是完全放棄,聽之任之,沒有了意志力,也就是懦弱。

這裡也有個著名的例子,看過電視連續劇貞觀長歌的人可以發現,長孫皇後為了長子李承乾,可謂操碎了心,也寄予了巨大的希望。但是,過大的希望,也就是過大的壓力,使孩子成了性格軟弱的人。盡管心地善良,盡管心懷天下,但沒什麼卵用,最後太子之位被廢,落得個貶為庶民的下場。

而強勢父親則不同,當他在施展影響力的時候,孩子如果不認同,往往會反抗甚至産生沖突。為什麼?因為父親是孩子模仿對象,而一個人效法的對象,往往就是他試圖超越的對像。就比如,學生在讀書時,往往班上有一個标杆,這個标杆即是他學習的對象,也是他超越的對象。試想,當與超越的對象發生分歧時,自然是以沖突告終。然而,這樣,反而有利于男孩的成長。有哪個父親會真正厭惡個性堅韌的孩子?相反,如果真的是父親不對,他還會更加配合孩子。

如果成長是一種習得的話,那麼,父親的強勢會成為榜樣,而母親的強勢則會引起孩子的悲傷,自我悲傷過久,就會形成一種自閉,對一切都抱着無所謂的态度。懦弱,有時并不完全是膽小怕事,而是一種對生活的無所謂的态度。了無生趣,失卻了競争意識。

說到這裡,母親們可能會大受委屈,也會感到心灰意懶,怎麼我愛孩子還愛錯了,我什麼都替孩子都做了,還做多了?但這裡我們再看幾個例子,唐朝武則天的幾個孩子,一個不如一個。為什麼?因為強勢的武則天不容許任何人與她的意見相左,這種情況下,孩子們除了沉默還有什麼辦法呢?唯一一個敢于表達觀點的孩子李賢,被親生母親給害死了。有了這個“前車之鑒”,後面的孩子還敢提意見嗎?

而社會博弈是需要經驗與膽識的,從小失去了家庭習得平台,也是最基礎最重要的習得平台,男孩們長大後往往是懦弱的。

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強勢的母親,他的所有的心思可能都在孩子身上。而強勢的父親,除了孩子,可能他的注意力還會放在其他方面,比如朋友,名聲,家族,社會地位等等。是以,強勢父親不可能把孩子管控得天衣無縫。母親則相反,這也是強勢父親與強勢母親在影響孩子方面的不同。

同樣的例子出現在慈禧太後身上,這個強勢的母親,讓親生兒子同治皇帝一生與母不和。讓嗣生兒子光緒皇帝見其戰栗不親。而慈禧太後本人呢,還不斷向大臣叫屈。因為無微不至的關懷,就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幹涉。結果自然不會很美妙了。

是以,為了孩子的未來,強勢的母親,在管教男孩時,是不是可以在丈夫面前稍稍收斂、對孩子稍稍放縱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