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船上有魚雷可用,鄧世昌為何非要撞船,125年後的沉船才知其深意

作者:阿胖說曆史

“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鄧世昌

清王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康乾盛世鼎盛繁榮令人贊歎,晚清時的落敗令人唏噓。晚清王朝一直自認為天朝上國,秉承着閉關鎖國的理念,不屑學習其他國家的改革發展。

這就導緻當日本侵略軍的船艦在黃海與清政府開戰時,無力救國的海軍将領鄧世昌毅然選擇撞船殉國。百年後其沉船才被打撈,其中真相令人悲痛不已。

船上有魚雷可用,鄧世昌為何非要撞船,125年後的沉船才知其深意

一、節節敗退

鴉片戰争時期,帝國主義發現了在中國可以謀取到高額賠款與暴利,還有大量的原材料可以供本國用于工業開發生産,這無疑成為各國列強最大的誘惑。同時,清政府對于軍隊的發展規劃也不夠明确,再加上軍事力量薄弱,俨然如一個懷抱巨寶的稚童。

因為以上誘人的條件,列強紛紛打起了瓜分中國的念頭,想從最根本上摧毀中國人,那再沒有比引入鴉片更便捷的方法了。

漸漸的舊中國開始抽鴉片的群體人數開始倍增,上至行動不便的老人,下至年輕力壯的青壯年,國人的身體都被鴉片荼毒,甚至軍隊官兵也在抽,以至于連槍到了連槍都提不起來的程度了。

船上有魚雷可用,鄧世昌為何非要撞船,125年後的沉船才知其深意

大量國人意志被消磨,即使林則徐轟轟烈烈的虎門銷煙也沒有用處,于是帝國主義便開始了進攻中國的政策,清政府被逼得處處忍讓與列強簽訂下了張張不平等條約,此舉無疑是對帝國主義侵略行為的鼓勵,于是各國列強的野心越來越大,清政府的不平等條約也越簽越多。

即使是清政府長此以往的處以被動狀态,也有了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念頭,于是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興起,此項運動也确實使中國的工業與軍事方面有了大幅提升,尤其是海軍部隊北洋水師的成功壯大,使清政府在海軍方面也擁有了看似強大的支撐。

二、決意參軍

北洋水師有一位著名愛國将領,他就是鄧世昌。道光年間,鄧世昌出生于廣東,由于生在沿海城市,鄧世昌的水性還算不錯。鄧世昌的父親是做茶葉生意的商人,世道不平生意自然難做,戰亂頻發發生,鄧世昌一家都飽受戰争着的苦難。

船上有魚雷可用,鄧世昌為何非要撞船,125年後的沉船才知其深意

不過父親經商,是以家境還算殷實,父母對于鄧世昌的教育也很嚴格,早早就将他送入學堂。經過這麼多年的經商經驗,父親認為鄧世昌十分有必要學習外語,因為無論今後他做什麼都會與洋人打交道。也正是由于父親此時的遠見,為鄧世昌進入北洋水師打下了不錯的基礎。

當船政學堂開始招生後,聰穎的鄧世昌決定進入學堂學習,父親也十分支援兒子的決定。海軍需要通過實踐來驗證書本所學知識,于是鄧世昌這一批學員自登上戰艦起,便開始了他們遍覽山川,苦學實踐的道路。

之後在一次又一次考核中,鄧世昌的表現都十分突出,成功畢業,他并且進入北洋水師服役。鄧世昌的優秀表現自然有被有心的官員注意到,很快他就從最末層的官兵一路上升。

船上有魚雷可用,鄧世昌為何非要撞船,125年後的沉船才知其深意

三、壯烈犧牲

一八九四年,北韓内部發生政變,無力抵擋的北韓政府向清政府求援,鄧世昌被派遣前去援助北韓。可是當鄧世昌抵達黃海附近後,一同而來的還有日本海軍,美其名曰要援助北韓,實際上卻打着歪心眼要挑起戰争。

戰争得到平定,可是日本卻遲遲不願撤回,憑着來自帝國主義支援的先進武器,日軍不斷挑釁北洋水師。鄧世昌遠觀日本軍隊,心裡明白此番北洋水師怕是兇多吉少。

果不其然,日方趁北洋水師不備,呈前後夾擊之攻勢從後方襲來,在這樣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北洋水師終于抵不住進攻,最後關頭,鄧世昌操縱緻遠艦奮力撞向吉野号。同時鄧世昌也跳進了海裡。

船上有魚雷可用,鄧世昌為何非要撞船,125年後的沉船才知其深意

士兵急忙向落水的鄧世昌扔來救生圈,可是此時鄧世昌卻已經心灰意冷,不願苟活于世,他用着僅有的力氣揮開了救生圈,任由海水将自己淹沒,一代名将就此以最悲壯的方式永遠殒落。

百年後的今天,緻遠艦被打撈上來,船上赫然還有一顆魚雷,或許是因為裝備落後,這顆魚雷無法發揮其最大作用,才有了緻遠艦撞擊吉野号的一幕。

船上有魚雷可用,鄧世昌為何非要撞船,125年後的沉船才知其深意

結語:

跳船溺水的鄧世昌是絕望的,他看不到清政府的未來與希望,信仰的崩塌最是無力,空有一身志向卻無力回天,最終鄧世昌選擇以最悲壯的方式解脫自我。

國之不國,這些悲慘景象無一不是清朝當政者的傲慢短視造成的,這也告訴我們,應當時刻審視自我切勿滋生驕傲自滿的情緒,否則一國尚且如此,一人又怎能避過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