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甲午海戰”裡鄧世昌壯烈殉國,他的子孫後代生活怎麼樣?

文·段宏剛

1894年9月17日中午12時多,曆時5個多小時的“中日甲午海戰”,在黃海大東溝海域正式爆發。這次海戰讓我們永遠記住了一個英雄的名字——鄧世昌。

鄧世昌(1849年——1894年)時年45歲,年輕有為,是“緻遠艦”的管帶(艦長),也是我國海軍最早的一批軍官。

當時,旗艦“定遠艦”被突然而來的日軍炮火擊中,指揮旗被毀,司令丁汝昌危在旦夕。為保護旗艦,鄧世昌下令在“緻遠艦”上升起指揮旗,以吸引日軍艦隊的注意力,随後跟日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甲午海戰”裡鄧世昌壯烈殉國,他的子孫後代生活怎麼樣?

來勢洶洶的日本艦隊,從四面八方向“緻遠艦”圍攻過來,火力齊發。很快,“緻遠艦”遭到重創,船身開始傾斜。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鄧世昌下令“緻遠艦”開足馬力,向日軍的“吉野号”撞去,打算跟敵人同歸于盡。

日軍見狀大驚失色,慌忙之下集中火力向“緻遠艦”開炮。一顆炮彈打在“緻遠艦”的魚雷發射管之後,引發魚雷爆炸,最終,200多名将士含恨沉入大海。

落水的鄧世昌拒絕了随從扔過來的救生圈,大聲說道: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于海,義也,何求生為!

“甲午海戰”裡鄧世昌壯烈殉國,他的子孫後代生活怎麼樣?

鄧世昌的愛犬“太陽”看到主人落難,奮力遊到主人身邊,用口叼住他的胳膊準備把他拖走,看到此情此景,鄧世昌心意已決,按着太陽的頭一起沉入大海。随後,緻遠艦上的200多名将士全部壯烈殉國。

光緒皇帝得知鄧世昌殉國後,非常痛心,提筆寫下了一副挽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見海軍威。充分贊揚了鄧世昌的英勇事迹和高貴氣節,随後,光緒給鄧世昌追贈谥号“壯節公”,追封為“太子太保”,還特意賜給鄧世昌母親一塊用3斤黃金打造的牌匾,上面寫有“教子有方”四個大字,并撥給10萬兩白銀作為撫恤金。

鄧世昌出生在廣州番禺一個茶商家庭,從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不僅學習了國學和書法,還跟随教會老師學習了洋文和數學。

“甲午海戰”裡鄧世昌壯烈殉國,他的子孫後代生活怎麼樣?

1867年,沈葆桢出任由左宗棠建立的“福州船政局”的船政大臣,為培養自己的海軍力量,船政局開辦了“船政學堂”,開設了前學堂制造班、後學堂駕駛管輪班等專業,并開始招收首批學員。

鄧世昌正好具備懂洋文和數學的優勢,被舉薦到船政學堂上學,由此成為一名海軍。

在船政學堂5年學習期間,鄧世昌非常用功,不僅順利通過了駕駛專業,還學習了航海天文學、地理、航行理論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實習兩年後,最終,他以優異的成績,于1873年畢業,這一年,他24歲。

之後,鄧世昌被委以重任,多次駕駛軍艦出國考察,磨練出了非常紮實的駕駛技術。

“甲午海戰”裡鄧世昌壯烈殉國,他的子孫後代生活怎麼樣?

1887年夏,北洋海軍從德國進口了巡洋艦“緻遠号”和“靖遠号”,以及裝甲艦“經遠号”與“來遠号”,經驗豐富的鄧世昌,順理成章地晉升為“緻遠号”的艦長,一直管理“緻遠号”到他殉國之前。

作為海軍,鄧世昌常年在外,家庭生活的擔子全部落在了妻妾身上。鄧世昌有一妻一妾,她們都姓何,妻子被稱作“何氏”,生了長子和五個女兒,小妾生了次子和三子。

兩人毫無怨言,在家齊心合力,精心養育子女,贍養老人,并且關系處理得非常融洽,讓一家人其樂融融。

鄧世昌去世後,妻子何氏請畫師專門畫了鄧世昌的肖像畫,每天早晚都要準時上香祭拜,以便撫慰丈夫在天上的英靈。

“甲午海戰”裡鄧世昌壯烈殉國,他的子孫後代生活怎麼樣?

鄧世昌一生共生育了三個兒子五個女兒,其中,他去世時還有一個遺腹子。

那麼,鄧世昌的子孫後代生活如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鄧世昌的長子名叫鄧浩洪,出生于1874年,鄧世昌壯烈犧牲後,為感謝鄧家的貢獻,光緒帝給鄧浩洪賜予了廣東水師“提标”的職務,全名叫“提标左營把總”,屬于象征性的職務。

因為這個職務屬于閑職,是以,鄧浩洪并沒有在這裡任職太久,幾年後,他重新打理起爺爺的茶莊,以廣州為中心向全國各地經營茶葉,此時期的大城市上海和天津,是他生意往來比較頻繁的地方。

“甲午海戰”裡鄧世昌壯烈殉國,他的子孫後代生活怎麼樣?

“辛亥革命”爆發後,具有家國情懷的鄧浩洪,多次向國民革命軍捐錢、捐物,鼎力支援民族海軍的發展。1947年,鄧浩洪在上海逝世,享年73歲。

鄧世昌的次子名叫鄧浩祥,他因為英年早逝,世上留下他的資訊量很少,隻能從其他人的回憶錄裡得知他的一些零星的生活片段。

鄧世昌的外孫女葉裕芳曾口述,鄧浩祥年輕時曾在上海交通大學讀書,畢業後沒有多久就去世了,這是他的生命曆程的全部記載。

鄧世昌的三子名叫鄧浩乾,也是鄧世昌的遺腹子,出生在鄧世昌殉國後三個月,也就是1894年12月中旬左右。

“甲午海戰”裡鄧世昌壯烈殉國,他的子孫後代生活怎麼樣?

鄧浩乾年少時在北京生活,後來來到江南大學讀書,畢業後被配置設定到海軍編譯科任編員,跟他哥哥鄧浩洪當年的工作性質一樣,都是一種象征性的工作。

晚年時,鄧浩乾跟随養女鄧孝思在無錫生活。1969年,74歲的鄧浩祥在女兒家中去世。

鄧世昌的孫女鄧孝思出生于1926年,兩個甲午年之後的2014年,正值“中日甲午海戰”120周年紀念日,山東威海“甲午戰争博物館”舉行了盛大的紀念活動,88歲高齡的鄧孝思非常想去參加,但年事已高很難成行,3個月後,她與世長辭。

鄧世昌的長女名叫鄧秀媛,曆史上關于她的生平經曆暫未看到,也就無從得知她的生活狀況。

“甲午海戰”裡鄧世昌壯烈殉國,他的子孫後代生活怎麼樣?

鄧世昌的次女名叫鄧秀婵,生于1876年,于1949年去世。鄧秀婵很早就許配給了鄧世昌的同窗好友葉富之子葉錦英,他們共生有一兒兩女,長女叫葉愛蘭、次女叫葉素蘭、長子叫葉裕芳。

鄧世昌的三女鄧秀娟,四女鄧秀婷,五女鄧秀海幾乎沒有留下相關的文字記載,關于她們的生平也就無從得知。

如今,鄧世昌的後人已經傳到第四代、第五代,包括曾孫、曾外孫、玄孫、玄外孫,他們活躍在各個領域,以一腔熱血建設着祖國,用實際行動緻敬着他們的先祖、民族英雄鄧世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