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船上有鱼雷可用,邓世昌为何非要撞船,125年后的沉船才知其深意

作者:阿胖说历史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邓世昌

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康乾盛世鼎盛繁荣令人赞叹,晚清时的落败令人唏嘘。晚清王朝一直自认为天朝上国,秉承着闭关锁国的理念,不屑学习其他国家的改革发展。

这就导致当日本侵略军的船舰在黄海与清政府开战时,无力救国的海军将领邓世昌毅然选择撞船殉国。百年后其沉船才被打捞,其中真相令人悲痛不已。

船上有鱼雷可用,邓世昌为何非要撞船,125年后的沉船才知其深意

一、节节败退

鸦片战争时期,帝国主义发现了在中国可以谋取到高额赔款与暴利,还有大量的原材料可以供本国用于工业开发生产,这无疑成为各国列强最大的诱惑。同时,清政府对于军队的发展规划也不够明确,再加上军事力量薄弱,俨然如一个怀抱巨宝的稚童。

因为以上诱人的条件,列强纷纷打起了瓜分中国的念头,想从最根本上摧毁中国人,那再没有比引入鸦片更便捷的方法了。

渐渐的旧中国开始抽鸦片的群体人数开始倍增,上至行动不便的老人,下至年轻力壮的青壮年,国人的身体都被鸦片荼毒,甚至军队官兵也在抽,以至于连枪到了连枪都提不起来的程度了。

船上有鱼雷可用,邓世昌为何非要撞船,125年后的沉船才知其深意

大量国人意志被消磨,即使林则徐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也没有用处,于是帝国主义便开始了进攻中国的策略,清政府被逼得处处忍让与列强签订下了张张不平等条约,此举无疑是对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鼓励,于是各国列强的野心越来越大,清政府的不平等条约也越签越多。

即使是清政府长此以往的处以被动状态,也有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念头,于是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兴起,此项运动也确实使中国的工业与军事方面有了大幅提升,尤其是海军部队北洋水师的成功壮大,使清政府在海军方面也拥有了看似强大的支撑。

二、决意参军

北洋水师有一位著名爱国将领,他就是邓世昌。道光年间,邓世昌出生于广东,由于生在沿海城市,邓世昌的水性还算不错。邓世昌的父亲是做茶叶生意的商人,世道不平生意自然难做,战乱频发发生,邓世昌一家都饱受战争着的苦难。

船上有鱼雷可用,邓世昌为何非要撞船,125年后的沉船才知其深意

不过父亲经商,因此家境还算殷实,父母对于邓世昌的教育也很严格,早早就将他送入学堂。经过这么多年的经商经验,父亲认为邓世昌十分有必要学习外语,因为无论今后他做什么都会与洋人打交道。也正是由于父亲此时的远见,为邓世昌进入北洋水师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当船政学堂开始招生后,聪颖的邓世昌决定进入学堂学习,父亲也十分支持儿子的决定。海军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书本所学知识,于是邓世昌这一批学员自登上战舰起,便开始了他们遍览山川,苦学实践的道路。

之后在一次又一次考核中,邓世昌的表现都十分突出,成功毕业,他并且进入北洋水师服役。邓世昌的优秀表现自然有被有心的官员注意到,很快他就从最末层的官兵一路上升。

船上有鱼雷可用,邓世昌为何非要撞船,125年后的沉船才知其深意

三、壮烈牺牲

一八九四年,朝鲜内部发生政变,无力抵挡的朝鲜政府向清政府求援,邓世昌被派遣前去援助朝鲜。可是当邓世昌抵达黄海附近后,一同而来的还有日本海军,美其名曰要援助朝鲜,实际上却打着歪心眼要挑起战争。

战争得到平定,可是日本却迟迟不愿撤回,凭着来自帝国主义支持的先进武器,日军不断挑衅北洋水师。邓世昌远观日本军队,心里明白此番北洋水师怕是凶多吉少。

果不其然,日方趁北洋水师不备,呈前后夹击之攻势从后方袭来,在这样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北洋水师终于抵不住进攻,最后关头,邓世昌操纵致远舰奋力撞向吉野号。同时邓世昌也跳进了海里。

船上有鱼雷可用,邓世昌为何非要撞船,125年后的沉船才知其深意

士兵急忙向落水的邓世昌扔来救生圈,可是此时邓世昌却已经心灰意冷,不愿苟活于世,他用着仅有的力气挥开了救生圈,任由海水将自己淹没,一代名将就此以最悲壮的方式永远殒落。

百年后的今天,致远舰被打捞上来,船上赫然还有一颗鱼雷,或许是因为装备落后,这颗鱼雷无法发挥其最大作用,才有了致远舰撞击吉野号的一幕。

船上有鱼雷可用,邓世昌为何非要撞船,125年后的沉船才知其深意

结语:

跳船溺水的邓世昌是绝望的,他看不到清政府的未来与希望,信仰的崩塌最是无力,空有一身志向却无力回天,最终邓世昌选择以最悲壮的方式解脱自我。

国之不国,这些悲惨景象无一不是清朝当政者的傲慢短视造成的,这也告诉我们,应当时刻审视自我切勿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否则一国尚且如此,一人又怎能避过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