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一句话将我泱泱华夏的战士军魂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是民族英雄邓世昌向致远号二百多名将士最后的鼓舞。话音刚落,便指挥致远号驶近日本人的战舰,然后被击落,船上两百多战士,包括邓世昌,在这一场战争中英勇就义!

加入北洋水师
邓世昌自幼聪明伶俐,在大环境都认为西洋话没必要学习,视为蛮夷语言的时候,邓世昌把蛮夷语言西洋语学的透彻,不仅能跟洋文教师对话,还能观看洋文书籍。单从这一点看,邓世昌就比一般人要强的多,一直到清朝末期都还有人看不起洋人,看不起西洋技术,哪怕被打的痛哭流涕也不承认中国的技术比外国人落后。
从这样离奇的思想中跳脱出来,欣然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在福州马尾船政局广收海军学员的时候,邓世昌脱颖而出,每一项课程都有很好的成绩。深受福州马尾船政大臣沈葆桢的喜爱。似是心之所向,邓世昌毕业后就进入最早的海军基地锻炼自己,优秀的他早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军舰管带(舰长),为中国最早的海军将领之一。
出色的邓世昌被李鸿章所赏识,把邓世昌带到了当时大清国最先进的海军组织北洋水师。李鸿章不仅将中国最先进的技术加入到这支北洋水师中,还花了大价钱向西洋购买了四艘先进的战舰致远舰、靖远舰、经远舰、来远舰。这支北洋水师融入了洋务运动的所有心血,被寄予晚清所有名臣、帝王家的期望,希望以这支北洋水师挽回大清国大厦将倾的局面。
在北洋水师中,邓世昌数次获得功勋。代表大清前往英国和德国接受那四艘最先进的战舰,替北洋水师训练出最忠诚、最能干、最有血性的战事。在邓世昌的带领下,将北洋水师的战力提高到超过了李鸿章等人的期望。
落败的甲午战争
因为穷,日本揭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为了抢夺更多的资源和逼迫大清国交出大量的钱银,日军派兵大举推进向中国和朝鲜地区。平壤之战中,由于将领的指挥失误,导致军事节节败退。日本趁机挺近中国黄海海域,触发黄海海战。
这一战中北洋水师派出十二支军舰与日本海军较量,定远号年久失修,刚下战场主炮炮塔就起火,将战舰管丁汝昌带烧伤。不过哪怕如此他仍旧坚持在甲板上指挥军舰。很多战舰甚至还没靠近日本的战舰就已经多处损伤,不过通过海军将领对战机的把控,还是重创了日本海军,并未完全落败。
不过为了保存实力,李鸿章还是让北洋水师暂时撤离,日本海军占领黄海海域。
落后的技术、英勇就义的民族英雄
日本军舰的火力覆盖范围比北洋水师的军舰覆盖范围更加的广,火力也比后者更加的强劲,还没接近到北洋水师所能覆盖的攻击范围,就被对方用强力的火炮打的遍体鳞伤。所以能接近日本军舰的北洋水师军舰将士皆是令人敬佩之辈,很多北洋水师的军舰就因为还没靠近日本军舰就被其火炮损毁,就指挥军舰撤退,或许这也是北洋水师最后战败的缘故。
但是日本军舰都打到家门口了,只要后退一步,日本人就能带领军士踏入中华国土,军士们又岂能后退!邓世昌这样想,也这样做了。作为致远号的管带,同其他北洋水师军舰一般,还没靠近到火力覆盖范围就被对方的火力损坏了一部分。
凶猛的火力没让邓世昌有半点退缩的念头,因为退一步,面对这样凶猛的火力的人就是自己的同胞!身为将士,就是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同胞的!眼看己方的战力逐渐颓废,邓世昌在船上大喊:“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说完就站在甲板上督战、指挥将士继续奋勇反抗。
好不容易靠近了日本军舰,致远号也已经千疮百孔了。其实这个时候弃船乘救生船向其他军舰求救还来得及,生还的几率还是很高的。但眼前的自己很有可能为敌方船舰带来沉重的打击啊!击退日本海军的信念驱使邓世昌让战舰冲向日本海军军舰。
有一种说法是邓世昌是为了让船舰撞击敌方军舰,但笔者更相信另一种说法!在打捞致远号残骸的时候发现致远号身上有一颗已经准备发射的鱼雷,根据测算,只要致远号再靠近一点,就能达到鱼雷的攻击范围,给日本军舰带来沉重的打击。只要再靠近一点就可以了!这或许是邓世昌殉国之前最后的想法,哪怕身死,也要给敌方带来重创!
后记:黄海海战中,只要北洋水师再勇猛一点,或许就能逼退敌舰,为大清国再苟延残喘多一段时日,同时也能证明泱泱华夏不惧战争,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决心。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致使这场最有希望获得胜利的战斗战败,最终导致甲午战争彻底战败,洋务运动彻底破产。邓世昌那份决心,那股英勇就义的精神,正是李鸿章所缺少的。
顺带提一笔,甲午战争爆发时,慈溪太后更在乎自己的六十大寿能不能摆的更漂亮些、更奢靡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