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作者:鴻鹄高飛一舉萬裡

中國曆史上的春秋時代得名于孔子修訂的魯國官修編年國史《春秋》。春秋時代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然而《春秋》這本書是魯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開始寫的。這是一件細思極恐的事,因為這意味着春秋時代開幕的半個世紀居然沒被國史記載。孔子為什麼不寫這半個世紀的曆史呢?這當然不是因為孔老夫子偷懶,而是因為根本就沒原始記錄可供編撰。在缺乏原始資料的前提下孔老夫子甯肯空着不寫也不願瞎編亂造。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為什麼周平王東遷以後近半個世紀的曆史會缺乏文字資料流傳後世呢?這其實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周王室的原因,二是魯國本身的原因。當初周平王的繼位并沒獲得天下諸侯的公認:一些諸侯擁戴周平王,另一些諸侯則擁戴周平王的叔叔周攜王。周平王在王位争奪戰中勝出後就下令銷毀了與周攜王有關的一切史料記錄。當然這道指令并沒在全天下都得到堅決的貫徹執行,否則我們今天也不可能還原得了當年的曆史。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當時有些諸侯國把記載二王相争事件的史料埋進了墓葬裡。這就導緻與這一事件相關的近半個世紀左右的史料幾乎完全失傳,直到随着《竹書紀年》、清華簡等埋于地下的文物出土以後才使這段曆史得以被還原。孔老夫子修訂《春秋》時看不到那些埋藏在地下的史料,是以在缺乏原始資料的前提下就沒辦法寫這段曆史。其實除了周平王之外當時的魯國人也不希望自己在那半個世紀中丢人的醜事流傳後世。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是以魯國成為了執行銷毀史料這一王命最堅決的貫徹者。魯國在那半個世紀中究竟有什麼羞于啟齒的醜事呢?本來随着史料的被銷毀按說我們是不可能知道這些事的,可當時魯國人沒想到有朝一日被埋藏在地下的史料會被後人發掘出來。是以現在我們基本上能還原那半個世紀所發生的事。周平王東遷時魯國在位的君主是魯孝公,不過僅僅兩年後魯孝公的兒子魯惠公就繼承了國君之位。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然而孔子修訂《春秋》卻跳過了魯孝公和魯惠公,直接從魯惠公的兒子魯隐公開始寫起。魯隐公是以有着《春秋》第一公的稱呼。孔子為什麼不寫魯惠公的事迹呢?主要是因為魯惠公做了幾件很不光彩的事,是以為了避免在後世留下惡名就在生前有意識銷毀了部分史料。等到孔子修訂《春秋》時已找不到當時的第一手原始資料了。魯惠公幹的第一件不光彩的事就是霸占兒媳。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魯惠公的正室妻子沒能給他生下個一兒半女,倒是魯惠公的一個妾室生下了魯惠公的長子姬息。在當時的宗法制度下國君之位應當由嫡長子繼承。魯惠公由于正室妻子沒生孩子,是以他的所有兒子都是庶出。既然大家都是庶子就該按長幼有序的原則由庶長子姬息繼承國君之位。姬息成年後魯惠公打算為他迎娶宋武公的女兒。可等到新媳婦接回家來一看竟是大美人一個。魯惠公直接當場變卦把嫁過來的新媳婦據為己有。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魯惠公這種恬不知恥的扒灰行為不僅極大損害了魯國的形象,而且直接引發了魯國與宋國的外交糾紛。宋國方面本來和你魯國說好了結成兒女親家,這下宋國君主倒成了你魯惠公的女婿,更何況人家宋武公和你魯惠公年紀差不多。你這讓人家宋武公老臉往哪兒擱啊?這件事以後宋國不僅在外交上和魯國打口水戰,甚至還放出話來威脅說要通過戰争解決問題。魯惠公不僅霸占了兒媳婦,還執意把從兒子手中搶來的這個女人立為正室夫人。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魯惠公續娶的這個妻子後來生下了公子允。這就造成魯國君位繼承上的麻煩:本來在沒嫡子的前提下姬息已被立為太子,可現在魯惠公有了正室妻子所生的嫡子,那麼等魯惠公死後到底改由誰繼位呢?魯惠公在位期間秦文公曾修建白帝祠、行郊禘之禮為秦國祈福。這個與上天直接交流的“郊禘之禮”是天子才有資格舉行的。作為諸侯的秦國這麼做其實是違背了當時的禮樂制度。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魯國的第一代國君正是制作周禮的周公旦的長子。按說魯國作為周王朝的“執禮”之國本該出來指責秦國。可魯惠公不僅忘了自己的職責,還反而羨慕起秦國來了。魯惠公派人去向周天子請求讓自己也搞一次“郊禘之禮”。霸占兒媳、違背禮制導緻魯惠公在當時風評不佳。公元前723年魯惠公去世時遺命讓公子允繼位。可公子允當時一則年幼,二來背後還有扒灰這檔子不光彩的事兒,是以國人對到底該立誰為新君産生了争議。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最終大家一番議論下來決定還是由公子允,但同時擁立原太子姬息攝政。盡管姬息隻是攝政(不是國君),不過他死後魯國人還是給他上了“魯隐公”這樣一個谥号。魯隐公作為《春秋》是托始之君其實是一個命運多舛的人:被父親搶走老婆、被弟弟奪走君位并不是魯隐公一生所經曆的全部悲劇。早在魯隐公還是公子的時候曾率軍讨伐過鄭國,可結果他自己反倒成了人家鄭國人的俘虜。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鄭國人鑒于他的特殊身份沒把他關進大獄,而是将其囚禁在大夫尹氏家裡。姬息賄賂了尹氏并應對方的請求在尹氏祭祀的神主——鐘巫面前禱告。最終姬息成功策反了尹氏并帶着尹氏一起逃回了魯國。魯隐公攝政期間魯國的上層關系頗為微妙:不僅存在名義上的國君公子允這個尴尬的存在,而且還有大夫羽父這樣的政治投機分子處心積慮混水摸魚。出身于魯國宗室的大夫羽父又被稱為公子翚。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公元前719年衛國君主州籲串聯諸侯共同讨伐鄭國。當州籲要求聯合出兵的國書傳至魯隐公案頭時猶豫不決的魯隐公問計于智囊衆仲。魯隐公聽取衆仲的建議後決定不出兵。州籲用金錢美女收買了公子翚。公子翚收了州籲的賄賂後不顧魯隐公的訓誡帶領自家甲士強行出兵。魯隐公在理論上隻是輔佐公子允的攝政,而不是魯國的正式國君。當年魯惠公為避免年長的姬息會對公子允不利就把軍權交與了公室其他人員。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公子翚就是一個掌握軍權的強勢人物。這就是他敢于違背魯隐公的指令強行出兵的原因。事實上包括公子翚在内的一部分大臣并沒拿魯隐公這個攝政當回事:大夫費伯沒請示隐公的指令就私自率軍在郎地築城;公子豫私下自行與鄭國、邾國搞會盟并共同攻打衛國......手中沒兵權且名不正言不順的魯隐公面對大臣貴族們對自己的無視除了忍讓幾乎别無選擇。即使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魯隐公仍盡量試圖有所作為。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魯國宗室作為周公旦的後人向來以維護周禮為己任。魯惠請求“郊禘之禮”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魯國維護禮制的形象。魯隐公攝政期間就把尊禮作為自己的施政政策之一。魯隐公攝政的第三個年頭他的生母去世了。按周禮的規定:“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魯隐公考慮到自己作為過渡時期的攝政将來是要還政公子允的,是以他并沒按諸侯母親過世的禮儀大操大辦自己生母的葬禮。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魯隐公沒按“薨”的禮儀給諸侯發訃告,也沒讓大家來祭拜吊唁,而是自己一個人操持母親的葬禮。等到魯隐公攝政的第五個年頭公子允的生母死了。這回的葬禮該怎麼辦又成了對魯隐公的一次考驗。這個女人本來是老爹給自己娶的媳婦,可沒想到後來老爺子直接給“截胡”了。老爹不僅搶了自己的女人,還把搶來的女人立為正室夫人。魯隐公的生母反而被這個女人壓了一頭,而魯隐公自己也是以與君位失之交臂。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如果用我們的眼光來看自然會覺得魯隐公沒必要操辦這個女人的葬禮。可在當時的禮制下這個女人是魯惠公的君夫人、現任國君的生母、攝政魯隐公的嫡母。最終魯隐公對嫡母的葬禮進行了高調操辦。魯隐公不因自己是魯國的攝政之君就對生母的喪事越禮操辦,也不因嫡母曾是自己的未婚妻而有嫌隙。從這兩次治喪來看魯隐公是尊奉周禮的,然而魯隐公在位期間的另一件事卻被認為是悖禮的。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話說魯隐公五年春季的一天魯隐公想到棠邑觀看捕魚。如果在我們今天看來像魯隐公這樣的大上司放下身段親自下基層體驗不是什麼壞事:既可以指導下面的工作,也可以了解下面的具體實際情況。然而老臣臧僖伯卻認為魯隐公作為攝政去邊地觀魚這種事是不可取的。臧僖伯還煞有介事地提出了三點反對理由,而且還斷言這種“亂政”的行為會讓魯國衰敗的。我們不妨先看看臧僖伯提出的三點反對理由。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首先臧僖伯認為觀魚不是一件小事。國君離開都城那都是要跟打仗一樣動用軍隊的。可隻為了去看捕魚就不符合禮制了。去這麼遠的地方看人家捕魚不是勞民傷财嗎?其次隻有在農閑的時候才能出遊,而且四季打獵的方式也不同。一旦出行必定是擾亂正常的農業生産。最後捕魚這種事情是平民所做的,并不需要魯隐公親自動手。魯隐公辯不過臧僖伯,不過他還是借視察當地防備之名去了棠邑。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春秋》、《國語》對魯隐公觀魚這件事都是持批判态度的。其實在觀魚這件事上魯隐公和臧僖伯無所謂誰對誰錯,而是兩種不同的執政理念産生了碰撞而已。魯隐公并不是不尊禮制、窮奢極欲之人。然而當時天下的大環境卻是禮崩樂壞。魯國當時所面臨的環境頗為險惡:北面是未來的東方霸主齊國,西部有宋國和衛國,東邊是淮夷諸國。魯國要想在這種險惡的環境中獲得發展就必須擁有更加強大的軍隊。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根據傳統禮制隻能在農閑的時候操練軍隊。這就限制了軍隊戰鬥力的迅速提升。魯隐公其實是想借自己去觀魚的由頭順道操練一下軍隊。魯隐公既想借觀魚這件事進行軍事改革,同時也想借這件事進行經濟改革。周王朝是由一個農耕部落發展壯大起來的,是以周朝的禮樂制度視農業為本。然而魯國所在的山東地區由于相當一部分土地存在鹽堿化現象,是以其實并不是太适合發展種植業。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魯隐公想借觀魚這件事考察魯國境内各地的實際情況,進而制定種植業、漁業、畜牧業、商業多元發展的經濟政策。可魯國的大臣們一則沒看清魯隐公的真實意圖,二來即使他們看清了也會覺得這是違背禮制的不務正業之舉。事實上魯隐公後來借視察為名去了棠邑後還順便與徐戎結盟。由此可見這次所謂的觀魚之舉其實背後有着深刻的軍事、經濟、外交等多方面考量。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老臣臧僖伯并不是什麼大奸大惡之人,恰恰相反他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臧僖伯的理想就是守護好周禮。這其實同樣也是魯隐公的理想,然而魯隐公要實作這一理想首先必須讓自己強大。如果在這亂世之戰不能守護好自己的國家和國民就無法成就自己的事業夢想。魯隐公為了強國就必須在尊禮的同時有所變通。這恰恰正展現了他和臧僖伯之間兩種不同執政理念的碰撞。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魯隐公攝政期間面對無視自己的貴族大臣們仍盡力試圖通過改革壯大魯國,與此同時他也積極和周邊小國搞好外交關系。魯隐公在艱難的處境中勉強維持着魯國相對安甯的内外環境。可這時公子翚又跳出來搞事情了。公子翚向魯隐公提出可以幫忙除掉國君公子允以換取出任太宰一職。光明磊落的魯隐公不屑于幹這種下三濫的事兒,而且他也不希望因為内亂破壞自己多年來苦心維持的安定局面。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公子翚在魯隐公這兒碰了一鼻子灰以後仔細想想難免有些後怕:萬一哪天魯隐公把我的計劃告訴給公子允可就麻煩了。公子翚想明白了這點就跑到公子允那兒倒打一耙說攝政打算對國君不利。公子允一聽這話就趕緊和公子翚如何對付攝政的魯隐公。魯隐公當年被鄭國人俘虜時曾通過向鐘巫之神禱告得到了尹氏的幫助,是以魯隐公從鄭國逃回來後就特意為鐘巫建造了祠廟。

中國史連載:開啟春秋元年的魯隐公是怎樣一個人

從此以後魯隐公每年都會去祭祀鐘巫之神。公元前712年魯隐公照例去祭祀鐘巫,公子翚趁機派刺客暗殺了魯隐公。魯隐公死後公子允在公子翚的扶持下開始親政。回顧魯隐公的生平不難發現他是一個相當孝順的人,是一個敦睦親和的人,是一個光明磊落的仁義之君,同時他還具有安邦定國的才能,然而最終也恰恰正是他的仁義使其在與公子翚的較量中落得滿盤皆輸的結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