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田單大擺火牛陣,魯連射書克聊城——《古文觀止》讀書筆記七十一

作者:韓健輝684

魯仲連義不帝秦(二)

公元前314年,燕國“子之之亂”,燕昭王和将軍市被攻打國相子之,雙方窩裡鬥,混戰好幾個月。

齊宣王一看有機可乘,就趁火打劫攻打燕國,占領燕國都城薊城,殺了子之和燕王哙,企圖就勢滅了燕國。

雖然最後齊宣王迫于内外壓力撤了軍,但是和燕國的大仇算是結下了,我們兩口子打架,你一個鄰居來往死了摻乎算什麼?自此齊燕仇根深種。所有的國家也都看在眼裡,深感齊宣王不道地。

公元前286年,齊湣王田地滅宋,狼子野心更加肆無忌憚,引起了六國的集體仇視。

秦國最先出手,派大将蒙武占領了齊國的九座城池。

田單大擺火牛陣,魯連射書克聊城——《古文觀止》讀書筆記七十一

公元前284年,基于公憤,五國聯軍攻齊,燕國的樂毅當總指揮,“濟水之戰”大破齊軍,斬殺齊将韓聶。

其他四國撤軍後,樂毅帶燕軍獨師乘勝占領臨淄,半年之内,接連拿下齊國七十餘座城池,隻餘下即墨和莒邑二城殘喘,齊國幾乎滅國。

田單是齊國王室的遠房宗室遺胄,一開始的官職是臨淄市掾,管理臨淄城的市場秩序,相當于城管支隊的支隊長。

樂毅攻齊,連下包括都城臨淄在内的七十餘城,隻剩下莒邑和即墨。齊湣王逃到莒邑,田單逃到即墨。

即墨是膠東重鎮,人口衆多,城市富足,防禦條件非常不錯。軍民奮力抵抗,燕軍五年沒有攻下來。

這期間,即墨大夫出戰陣亡,正趕上田單逃難到此,大家就推舉他為城守,繼續死磕。

楚國出兵來援,實際上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果然,楚将淖齒虐殺齊湣王,齊人怒而殺淖齒。

田單的戰略思維環環相扣,脈絡清晰,絕對不單純是火牛的功勞。

田單大擺火牛陣,魯連射書克聊城——《古文觀止》讀書筆記七十一

總的來說,這場戰争分六步走:第一,防守準備;第二,全民動員;第三:精神造勢;第四:激發鬥志;第五,奇兵突襲;第六,乘勝追擊。

第一,防守準備。田單集結7000多人,迅速擴充守備隊伍。同時加強城牆,修築壁壘。

第二,全民動員。他自己“坐則織蒉,立則仗锸”,積極備戰備荒,以為長遠。親巡城防。把妻妾編入軍隊,全民皆兵。

第三,精神造勢。與此同時,他還派人到燕國造謠,說樂毅攻打七十多城隻用半年,唯獨此二城久攻不下,是有意為之,意圖在齊稱王。

燕惠王中計,派騎劫來代替樂毅。對這個愚蠢行為,整個燕國軍隊都非常氣憤,士氣大跌。

田單讓每家吃飯的時候都祭祀撒米,引的城市上空飛鳥雲集,燕軍看了以為神助。

他還把一名士兵當作神明供奉,說你每天不用幹别的,就坐在這裡裝逼,連一個扁屁也别放,動一動整死你!

然後帶領大衆膜拜,号稱這就是上天派來的特使,來助我們守城。

第四,激發鬥志。田單傳消息出城,說齊人就怕燕軍割俘虜的鼻子,鼻子一沒,七竅不全,失魂落魄。燕軍信之,照此辦理,還讓俘虜招搖展示。城上的齊軍一看,摸摸自己的鼻子,下決心拼死抵抗,絕不投降當哈迷蚩。

田單又釋出消息,說城裡人的祖墳都在城外,大夥兒挺擔心燕國人驚動了祖宗。燕軍馬上掘墳挖墓,焚屍曝棺。城裡的守軍咬牙切齒,有好幾個就想立刻下去拼命。

第五,奇兵突襲。基本條件成熟,田單集中一千多頭老牛,身披彩衣,角系尖刀,尾縛稻草。在一個夜裡,分幾路點火沖出,士兵跟在後面,紅着眼睛誓為祖宗報仇。

燕軍早就人心浮動,都傳言城裡來了一個活殺神,要不怎麼連鳥都成群結隊地在城裡盤旋呢!突然又看到一群花裡胡哨哞哞亂叫的神兵手持尖刀橫沖直撞,力氣大得像一群瘋牛,馬上四散奔逃,騎劫也在亂軍中被踩成一攤爛泥,旁邊點綴着幾攤新鮮出爐的牛糞。齊軍大敗。

第六,乘勝追擊。田單就着熱乎勁兒,一路殺到黃河邊,把丢失的七十餘座城池全部收複,迎接新君還朝,是為齊襄王。

齊襄王封田單為安平君,拜之為相。

田單大擺火牛陣,魯連射書克聊城——《古文觀止》讀書筆記七十一

後來遭齊王猜疑,田單出走趙國,封為都平君。

有意思的是,燕國的樂毅,齊國的田單,兩位都是創造奇迹的戰神,最終都蒙受猜忌,都逃到趙國,都受到禮遇,不知道他們倆在某一天邂逅異鄉,會不會互相拍拍肩膀,雲龍兄和雲飛兄喝上兩盅。

田單歸趙,齊國當然不願意,趙國舍出十七座城池,把田單換到自己的國家隊,成為外援。

不管趙王風評如何,對樂毅和田單的處理,給我的印象好到不能再好!我甚至也想穿越回去,團結在他的身邊,當個門衛也行。

王安石有詩贊曰:

“湣王萬乘齊,走死區區燕。

田單一即墨,掃敵如風旋。

舞鳥怪不測,騰牛怒無前。

飄颻樂毅去,磊砢功名傳。

掘葬與劓降,論乃愧儒先。

深誠可奮土,王蠋豈非賢。”

田單大擺火牛陣,魯連射書克聊城——《古文觀止》讀書筆記七十一

齊國的“稷下學宮”思想自由,言論無忌。開放的學術環境孕育了一大批敢于挑戰權威,質疑傳統的雄辯之士,也衍生了許多務虛談玄,鬥嘴詭辯,鑽進象牙之塔,不食人間煙火,為辯而辯,死鑽牛角尖的酸儒。

田骈号稱“知口骈”,鄒衍得名“談天衍”,而魯仲連則理論聯系實際,為現實而辯,為國事而辯,像一股清流,“西來何所為,孤劍托知音”。

魯仲連又叫魯連,是戰國末期齊國人,《史記》裡說他“好奇偉俶傥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潔,遊于趙”。他十二歲就名滿天下,曾經在“稷下學宮”一語退田巴,規勸孟嘗君端正“養士”的根本态度,長時間遊曆趙國。

白起在長平大展淫威,進而圍困邯鄲,想一舉滅了趙國。就在平原君束手亂了方寸,諸侯畏懼不前的時候,魯仲連挺身而出。

他認為對秦稱臣等于投降,是以屈辱換取和平。秦國一貫是“逮住蛤蟆攥出尿來”,我就算跳海也不投降!

魏國辛垣衍敬服而去,趙國堅定了防守信心,上下同仇敵忾,秦國聞訊後退五十裡。

“信臨君竊符救趙”,解了邯鄲之圍。這就是李白《俠客行》的故事背景,(請參考本人戲作《李白<俠客行>犯罪現場分析》)。

田單大擺“火牛陣”,開始了戰略大反攻。把失去的七十多座城池一口氣都奪回來,過程也不算多麼驚心動魄,“所過城邑皆畔燕而歸田單”。

田單大擺火牛陣,魯連射書克聊城——《古文觀止》讀書筆記七十一

唯獨聊城三月而不克,這時候魯仲連溜溜哒哒來到戰場,寫了一封信,射進城裡。

守将燕沖此時也一肚子苦水,回國怕人谮害,守下去又孤立無援,前途渺茫,遙遙無期。

看了魯仲連的信,思想起前塵過往,燕沖大哭三日,舉劍自殺。

這就是“魯仲連射書克聊城”。

田單大擺火牛陣,魯連射書克聊城——《古文觀止》讀書筆記七十一

田單進城,血洗全城。

齊王封賞魯仲連,魯連不受,飄然歸隐“東海”,有人說就是山東的馬踏湖,後不知所終。

魯仲連是戰國末期最後一位舌辯之士,他的歸隐,第一是看到田單的屠城内心湧起了負罪感;第二是感覺到時代的腳步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正隆隆走近。自己“義不帝秦”的号角,到後來恐怕在現實面前嘶啞無聲。

戰國末期,諸侯之間最後的客套都已經不複存在,大家已經顧不上裝飾那塊遮羞布,一切道德仁義,高風亮節突然變得一文不值,礙手礙腳。

在你不幸落水,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那裡有心情去管面前那顆稻草是高尚還是卑微!

人類的進步,有時候隻展現在屠刀壓頸的時候,劊子手想着給噴上一口烈酒;或者在危機來臨之際,本能地閉上眼睛。

李白《古風其十》贊:

“齊有倜傥生,魯連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

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未照。

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

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

田單大擺火牛陣,魯連射書克聊城——《古文觀止》讀書筆記七十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