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仁清奇梅花詩詞五首賞讀:一樹野梅香送,水寒花骨痛
“一笑如餐飯,如予無事貧。
蹉跎養親日,珍重著書身。
雲影睡中過,山容雪後真。
小籬梅放未,筇杖趁茲辰。” 清 · 黃景仁《一笑》

關于黃景仁,我一直沒有太多解讀,這是因為解讀黃景仁需要時間和虔誠。他是清朝難得的有自己獨特風格的詩人,一生短暫寒苦,曠達和悲郁同時存在,享年34歲,說實話,他比納蘭性德更深谙人生和情感的滋味。
今天來看看他的幾首梅花詩。因為别緻清奇,寒苦,一如他的人生。
這首小詩很可愛,寫的是由記憶裡的梅花,寫到現實的探梅。
以一笑開頭,特别别緻,也特别有情。
是誰的一笑,可以當飯吃?是梅花的盛開,如同冬天裡的笑臉。
梅花一笑秀色可餐,如同我在清貧中的苦中作樂。
這個一笑作為題目,又放在開頭,很有李商隐無題的味道。
他記憶中的梅花一笑嫣然,是花也是人,是自己,也是思慕心中的夫妻吧。
黃景仁少年喪父,家境貧寒,有母親要養,又讀書聰慧,然而康乾盛世的陽光,照不到孤兒寡母身上,他的才學不能變現,也常年多病,颠沛在外地求職求生,這次回鄉,是不得已養病。
他感歎自己蹉跎了歲月,無力養親,卻又努力維持身體的狀況,因為那是唯一可以支撐賣文為生的本錢。
在山莊家園,一覺醒來,是錯過了下雪,卻滿眼雪後清涼美麗的山巒。
他第一就是記得梅花的笑,于是拄着拐杖也要外出,他要看看籬笆外的梅花,是否開了,是否一笑陪他。
“昔慕林和靖,平生亦愛梅。
繞廬三百樹,一一手親栽。
霜冷月孤落,山空我獨來。
耳邊猶鶴唳,殘夢已飄回。”清 · 黃景仁《夢孤山 》
孤山梅花因為林逋而有名,這位宋朝的隐士,隐居在孤山,實際他隻種了一棵梅花。然而林逋的梅花詩寫得極有神韻,後人以為他在孤山種植了滿山的梅花。
但是也對,因為梅花因為林逋更有名。一個将往事全然抛棄,願意過着淡然清寒的生活的人,他的梅花詩有靈魂,也讓孤山的梅花有了靈氣。
黃景仁其實比林逋更寒苦。林逋有個好身體,林逋是抛開看妻子田園在孤山隐居,的确值得黃景仁羨慕,因為黃景仁無法有林逋的灑脫,現實中,上有老母,下有妻兒,心中還有愛戀。
林逋是主動去做梅花,黃景仁生來寒苦,他就是梅花,但是很不幸,他這樹梅花負累太多,風不清月不和。
黃景仁羨慕林逋是真的。他的人生注定不會閑适,甚至連林逋的都不如。
是以做夢也隻能做到一半就被現實拉回來。
夢是生活的代償,如果他夢見的是去尋訪孤山和梅花,那麼現實中一定是一地雞毛。
“春寒中。酒也半些無用。
城上蒼山看似夢。風凄山欲動。
一曲小池煙凍。一樹野梅香送。
折到膽瓶添水供。水寒花骨痛。”清 · 黃景仁《谒金門 》
這是早春春寒中去城外的山上看梅花,此時春寒中,喝了酒,一會兒就被風吹涼了。
遠山浮在早春的煙水雲氣裡,山風吹過流雲,你會感覺那山也在移動或者搖頭惆怅。
而近處是山下一處流水,寒煙中一樹野梅開花。
那麼很多人不知道野梅花是什麼樣子,野梅花是白色或者粉白的花朵,單瓣,紅萼,花朵單薄,比觀賞梅花稀疏,但是花開滿樹時别有一種寒素清麗的美,是真正的山林仙子。
這裡黃景仁看到早春寒氣裡一樹盛開的野梅花,讓我想起少年李商隐的空庭一樹花,也不是在富麗的庭院,還是荒涼山中的驿站。
這荒涼寂寞的地方黃景仁看到花就想到了自己。
他說将這樣的梅花折到家裡插瓶最美,因為老枝疏花,很有觀賞價值。但是他忽然轉折了一下,令人驚奇,說,水寒,花若有知,她的骨頭也是痛的吧。
這其實是反對将梅花折下,因為風寒會讓梅花受傷,折梅也會讓梅花受傷。
黃景仁此時,是困頓在哪處做客身不由己呢?
進退都寒。
“怪道夜窗虛似水。
月在空枝,春在空香裡。
一片入杯撩不起。
風前細飲相思味。
冷落空牆猶徙倚。
者是人間,第一埋愁地。
占得百花頭上死。
人生可也當如此。 ”清朝黃景仁《鵲踏枝 其一 落梅和稚存 》
黃景仁的朋友洪亮吉也是大器晚成,44歲才考中進士,成為清朝大臣,也算跳進了龍門一次,而他的同窗好友黃景仁才氣過人,34歲就窮困潦倒而謝世,無緣錦繡前程。
雖然黃景仁的早逝讓人悲哀,實際很多時候,他的詩詞呈現一種清峻甚至豪放,這點和納蘭性德是有性格和詞作風格的明顯不同。倒類似辛棄疾。
這是寫的春天的梅花落。
那窗前的梅花都落 了,窗戶空了,
月亮在空空的枝頭,春天在看不到太多花,卻又無限缭繞的香氣裡。
一片梅花飛在杯中,粘在酒水上,用手拈不起來。
正好,就着梅花香氣,品嘗梅花代表的相思味道。
那梅花樹在窗戶邊的冷牆邊傲然站着,滿地落花,或者是梅花要将一生的惆怅和相思都埋在這裡?
不過梅花先百花而開,是花中之首,引領春風,就算是早謝,又有何妨?
也算是不辜負花開一場。
那麼,出類拔萃,傲然不同,風過留香,人生雖短暫孤獨,而絢爛展現過自己,就算有什麼變數,又有何妨?
這難道不是他自己的寫照嗎?或者此時他已經預感自己并非有福有壽之人,而更加努力于人生吧。
“莫怨妒花風雨浪。
送我泥深,了卻冰霜障。
身後繁華千萬狀。
苦心現出無生相。
隐約綠紗窗未亮。
似有魂來,小揭冰绡帳。
報道感君憐一晌。
明朝掃我孤山葬。”清朝黃景仁《鵲踏枝 其二 落梅和稚存 》
是對人生有多麼的努力和無悔才會寫出這樣的落花詩。
這是以落梅的口氣寫自己。不怨風雨催花,送我去泥土裡,了卻了冰雪苦難的生涯。
身後曾經是無限繁華的梅花開,此時所有的辛苦和心苦,都歸向了永恒。
一片落花,仿佛是梅花的魂歸,請求愛花的人,将它的落花,埋在林逋的孤山上。
黃景仁去世後,朋友洪亮吉親自治喪,為其服喪,并安排黃景仁留下的妻女的生活。
這也算是黃景仁潦倒人生中最大的幸福。
我在這裡解讀黃景仁的詩,不是同情,而是尊重,他不娘氣,這短暫的一生,他幾乎從來都沒有安甯和幸福過。像梅花一樣清奇嶙峋,這是這位貧窮天才的一生。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