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紀念無錫解放70周年,捐贈乾隆60年金匮縣《執業田單》

作者:龍苑書院
紀念無錫解放70周年,捐贈乾隆60年金匮縣《執業田單》

在紀念無錫解放70周年之際,本人捐贈給區檔案局一份乾隆60年(1795年)金匮縣《執業田單》。

本人自上世紀80年代初,當時還在高中讀書時就愛好集郵,上世紀90年代開始把收集的重點轉向了“無錫地方史料”,一直收藏至今。藏品涉及無錫曆史的多個方面,特别是在“無錫地圖”、“土地史料”、“稅務史料”和“教育史料”方面有珍貴和豐富的藏品。本人不僅收藏,還對每件收藏品的時代背景進行研究,經常結合收藏品發表一些無錫史料方面的文章。其中無錫郵政史方面的《沒有這一天的郵戳》一文,刊登于1987年7月号香港《郵票世界》雜志。藏品多次參加省市(縣)的多種展覽并多次獲獎,省市電視台和報紙多次報導了其藏品的史料價值。2006年7月13日《上海日報(英文版)》發表了《經過鑒定的老城區地圖》(網上搜尋Old city map authenticated,能看到該篇文章和圖檔),報導了本人收藏的“光緒22年(1896年)五彩石印的《新增重修上海縣城廂租界地理全圖》”,并配發了大幅彩色照片。本人還讓自己的藏品活起來,多次捐贈或提供給相關部門的檔案室(資料室)收錄,并為編纂《錢橋街道志》提供了50餘份珍貴的曆史文獻或資料錄用。2012年8月,被“感動中國文化人物評選委員會”授予“感動中國傑出文化傳承人”榮譽稱号。正在編纂的《錢橋街道志》第六篇《文化體育》中的《特色文化家庭、标兵》一節中,收錄了本人的履歷和部分收藏品目錄。

這是《中國經濟網》轉載《上海日報(英文版)》上的文章網址。

紀念無錫解放70周年,捐贈乾隆60年金匮縣《執業田單》

目前本人可以成集的藏品,主要有“地圖類”、“稅票類”、“土地史料類”、“教育史料類”、“股票類”、“報刊類”、“公檢法史料”、“各類書籍”等。

這張《執業田單》自乾隆60年(1795年)填發,至今已曆經滄桑226年,卻儲存得相當完美,上面的印章也十厘清晰。雖然其規格還不及現在A4紙的幅面,卻承載着無錫土地史料上十分重要的一頁,也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産。

無錫自古就是魚米之鄉,魚、米和居住都離不開土地。是以,人們對賴以生存的土地就更加珍惜,也就更加重視手中的一張張各類土地文書。

雍正二年(1724年),當時的清政府為了提高無錫縣的賦稅,把無錫縣以古運河(現在市中心的中山路原為穿城運河)為界,劃分成二個縣。東面和北面為金匮縣,西面和南面乃為無錫縣,兩縣同城而治。至辛亥革命後的民國元年1月,無錫縣、金匮縣又合并為無錫縣。從此,無錫的各類文史資料中多了冠名金匮縣的史料,土地史料也是如此。

根據《無錫縣土地志》記載,在的順治4年(1647年)曾奉文丈量過土地,康熙2年(1663年)知縣吳興祚曾清丈田畝并繪圖給業戶為永業,目前均未見相關史料遺留下來。

乾隆年間的所發的田單(即土地證),沒有經過實地丈量,隻是根據業主自行認報,注冊登記後換取《執業田單》。無錫縣于乾隆58年(1793年)進行換證,金匮縣在乾隆60年進行換證。

該《執業田單》系宣紙木刻黑色印刷,碑形11行字,蓋有朱色6.8×6.8cm帶邊框的“金匮縣印”滿漢文钤印,原件規格為18.3×27.9cm,全文内容如下:

金匮縣正堂張 ,為清糧歸正給單,遵守事案,奉  

憲饬(ch 整治)均田歸正,重造丘冊等因,除逐一清厘糧歸的業造正存案外,合将該戶管業田糧細号給單,遵守為此單,仰該戶凡後開執業田号,遇有授受務,即随時投稅,執單赴縣推收過戶,注明丘冊,不得隐漏,緻有田号舛(chu n 錯誤)錯不清,提田避役情獘(原件上該字下部為“大”,電腦隻能打出下部為“犬”的字,不知是否系同一個字),緻幹查究須至田單者。

計開  區  都  圖  甲業戶方心一

管業優字二千二百四十号高田五厘三毫

乾隆陸拾年  月  日給

縣        金字二千零四十四号

根據該《執業田單》上的字号為“優”字,查找了相關史料得知,該《執業田單》當時的持有者為現在錫北鎮八士人“方心一”。

紀念無錫解放70周年,捐贈乾隆60年金匮縣《執業田單》

捐贈的相關報道,在網上搜尋“龔明 土地證”能看到。

本人所在的惠山區是新成立的一個區,由于沒有傳承,可以說檔案史料部分是全市所有區檔案局中家底最薄的一個局。本人的這次捐贈雖不是惠山區的首次,但希望能成為抛磚引玉之舉,也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跟上來,為豐富地方檔案的文化遺産出一份力。

紀念無錫解放70周年,捐贈乾隆60年金匮縣《執業田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