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纪念无锡解放70周年,捐赠乾隆60年金匮县《执业田单》

作者:龙苑书院
纪念无锡解放70周年,捐赠乾隆60年金匮县《执业田单》

在纪念无锡解放70周年之际,本人捐赠给区档案局一份乾隆60年(1795年)金匮县《执业田单》。

本人自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还在高中读书时就爱好集邮,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把收集的重点转向了“无锡地方史料”,一直收藏至今。藏品涉及无锡历史的多个方面,特别是在“无锡地图”、“土地史料”、“税务史料”和“教育史料”方面有珍贵和丰富的藏品。本人不仅收藏,还对每件收藏品的时代背景进行研究,经常结合收藏品发表一些无锡史料方面的文章。其中无锡邮政史方面的《没有这一天的邮戳》一文,刊登于1987年7月号香港《邮票世界》杂志。藏品多次参加省市(县)的多种展览并多次获奖,省市电视台和报纸多次报导了其藏品的史料价值。2006年7月13日《上海日报(英文版)》发表了《经过鉴定的老城区地图》(网上搜索Old city map authenticated,能看到该篇文章和图片),报导了本人收藏的“光绪22年(1896年)五彩石印的《新增重修上海县城厢租界地理全图》”,并配发了大幅彩色照片。本人还让自己的藏品活起来,多次捐赠或提供给相关部门的档案室(资料室)收录,并为编纂《钱桥街道志》提供了50余份珍贵的历史文献或资料录用。2012年8月,被“感动中国文化人物评选委员会”授予“感动中国杰出文化传承人”荣誉称号。正在编纂的《钱桥街道志》第六篇《文化体育》中的《特色文化家庭、标兵》一节中,收录了本人的简历和部分收藏品目录。

这是《中国经济网》转载《上海日报(英文版)》上的文章网址。

纪念无锡解放70周年,捐赠乾隆60年金匮县《执业田单》

目前本人可以成集的藏品,主要有“地图类”、“税票类”、“土地史料类”、“教育史料类”、“股票类”、“报刊类”、“公检法史料”、“各类书籍”等。

这张《执业田单》自乾隆60年(1795年)填发,至今已历经沧桑226年,却保存得相当完美,上面的印章也十分清晰。虽然其规格还不及现在A4纸的幅面,却承载着无锡土地史料上十分重要的一页,也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无锡自古就是鱼米之乡,鱼、米和居住都离不开土地。因此,人们对赖以生存的土地就更加珍惜,也就更加重视手中的一张张各类土地文书。

雍正二年(1724年),当时的清政府为了提高无锡县的赋税,把无锡县以古运河(现在市中心的中山路原为穿城运河)为界,划分成二个县。东面和北面为金匮县,西面和南面乃为无锡县,两县同城而治。至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元年1月,无锡县、金匮县又合并为无锡县。从此,无锡的各类文史资料中多了冠名金匮县的史料,土地史料也是如此。

根据《无锡县土地志》记载,在的顺治4年(1647年)曾奉文丈量过土地,康熙2年(1663年)知县吴兴祚曾清丈田亩并绘图给业户为永业,目前均未见相关史料遗留下来。

乾隆年间的所发的田单(即土地证),没有经过实地丈量,只是根据业主自行认报,注册登记后换取《执业田单》。无锡县于乾隆58年(1793年)进行换证,金匮县在乾隆60年进行换证。

该《执业田单》系宣纸木刻黑色印刷,碑形11行字,盖有朱色6.8×6.8cm带边框的“金匮县印”满汉文钤印,原件规格为18.3×27.9cm,全文内容如下:

金匮县正堂张 ,为清粮归正给单,遵守事案,奉  

宪饬(ch 整治)均田归正,重造丘册等因,除逐一清厘粮归的业造正存案外,合将该户管业田粮细号给单,遵守为此单,仰该户凡后开执业田号,遇有授受务,即随时投税,执单赴县推收过户,注明丘册,不得隐漏,致有田号舛(chu n 错误)错不清,提田避役情獘(原件上该字下部为“大”,电脑只能打出下部为“犬”的字,不知是否系同一个字),致干查究须至田单者。

计开  区  都  图  甲业户方心一

管业优字二千二百四十号高田五厘三毫

乾隆陆拾年  月  日给

县        金字二千零四十四号

根据该《执业田单》上的字号为“优”字,查找了相关史料得知,该《执业田单》当时的持有者为现在锡北镇八士人“方心一”。

纪念无锡解放70周年,捐赠乾隆60年金匮县《执业田单》

捐赠的相关报道,在网上搜索“龚明 土地证”能看到。

本人所在的惠山区是新成立的一个区,由于没有传承,可以说档案史料部分是全市所有区档案局中家底最薄的一个局。本人的这次捐赠虽不是惠山区的首次,但希望能成为抛砖引玉之举,也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跟上来,为丰富地方档案的文化遗产出一份力。

纪念无锡解放70周年,捐赠乾隆60年金匮县《执业田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