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田单大摆火牛阵,鲁连射书克聊城——《古文观止》读书笔记七十一

作者:韩健辉684

鲁仲连义不帝秦(二)

公元前314年,燕国“子之之乱”,燕昭王和将军市被攻打国相子之,双方窝里斗,混战好几个月。

齐宣王一看有机可乘,就趁火打劫攻打燕国,占领燕国都城蓟城,杀了子之和燕王哙,企图就势灭了燕国。

虽然最后齐宣王迫于内外压力撤了军,但是和燕国的大仇算是结下了,我们两口子打架,你一个邻居来往死了掺乎算什么?自此齐燕仇根深种。所有的国家也都看在眼里,深感齐宣王不地道。

公元前286年,齐湣王田地灭宋,狼子野心更加肆无忌惮,引起了六国的集体仇视。

秦国最先出手,派大将蒙武占领了齐国的九座城池。

田单大摆火牛阵,鲁连射书克聊城——《古文观止》读书笔记七十一

公元前284年,基于公愤,五国联军攻齐,燕国的乐毅当总指挥,“济水之战”大破齐军,斩杀齐将韩聂。

其他四国撤军后,乐毅带燕军独师乘胜占领临淄,半年之内,接连拿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只余下即墨和莒邑二城残喘,齐国几乎灭国。

田单是齐国王室的远房宗室遗胄,一开始的官职是临淄市掾,管理临淄城的市场秩序,相当于城管支队的支队长。

乐毅攻齐,连下包括都城临淄在内的七十余城,只剩下莒邑和即墨。齐湣王逃到莒邑,田单逃到即墨。

即墨是胶东重镇,人口众多,城市富足,防御条件非常不错。军民奋力抵抗,燕军五年没有攻下来。

这期间,即墨大夫出战阵亡,正赶上田单逃难到此,大家就推举他为城守,继续死磕。

楚国出兵来援,实际上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果然,楚将淖齿虐杀齐湣王,齐人怒而杀淖齿。

田单的战略思维环环相扣,脉络清晰,绝对不单纯是火牛的功劳。

田单大摆火牛阵,鲁连射书克聊城——《古文观止》读书笔记七十一

总的来说,这场战争分六步走:第一,防守准备;第二,全民动员;第三:精神造势;第四:激发斗志;第五,奇兵突袭;第六,乘胜追击。

第一,防守准备。田单集结7000多人,迅速扩充守备队伍。同时加固城墙,修筑壁垒。

第二,全民动员。他自己“坐则织蒉,立则仗锸”,积极备战备荒,以为长远。亲巡城防。把妻妾编入军队,全民皆兵。

第三,精神造势。与此同时,他还派人到燕国造谣,说乐毅攻打七十多城只用半年,唯独此二城久攻不下,是有意为之,意图在齐称王。

燕惠王中计,派骑劫来代替乐毅。对这个愚蠢行为,整个燕国军队都非常气愤,士气大跌。

田单让每家吃饭的时候都祭祀撒米,引的城市上空飞鸟云集,燕军看了以为神助。

他还把一名士兵当作神明供奉,说你每天不用干别的,就坐在这里装逼,连一个扁屁也别放,动一动整死你!

然后带领大众膜拜,号称这就是上天派来的特使,来助我们守城。

第四,激发斗志。田单传消息出城,说齐人就怕燕军割俘虏的鼻子,鼻子一没,七窍不全,失魂落魄。燕军信之,照此办理,还让俘虏招摇展示。城上的齐军一看,摸摸自己的鼻子,下决心拼死抵抗,绝不投降当哈迷蚩。

田单又发布消息,说城里人的祖坟都在城外,大伙儿挺担心燕国人惊动了祖宗。燕军马上掘坟挖墓,焚尸曝棺。城里的守军咬牙切齿,有好几个就想立刻下去拼命。

第五,奇兵突袭。基本条件成熟,田单集中一千多头老牛,身披彩衣,角系尖刀,尾縛稻草。在一个夜里,分几路点火冲出,士兵跟在后面,红着眼睛誓为祖宗报仇。

燕军早就人心浮动,都传言城里来了一个活杀神,要不怎么连鸟都成群结队地在城里盘旋呢!突然又看到一群花里胡哨哞哞乱叫的神兵手持尖刀横冲直撞,力气大得像一群疯牛,马上四散奔逃,骑劫也在乱军中被踩成一摊烂泥,旁边点缀着几摊新鲜出炉的牛粪。齐军大败。

第六,乘胜追击。田单就着热乎劲儿,一路杀到黄河边,把丢失的七十余座城池全部收复,迎接新君还朝,是为齐襄王。

齐襄王封田单为安平君,拜之为相。

田单大摆火牛阵,鲁连射书克聊城——《古文观止》读书笔记七十一

后来遭齐王猜疑,田单出走赵国,封为都平君。

有意思的是,燕国的乐毅,齐国的田单,两位都是创造奇迹的战神,最终都蒙受猜忌,都逃到赵国,都受到礼遇,不知道他们俩在某一天邂逅异乡,会不会相互拍拍肩膀,云龙兄和云飞兄喝上两盅。

田单归赵,齐国当然不愿意,赵国舍出十七座城池,把田单换到自己的国家队,成为外援。

不管赵王风评如何,对乐毅和田单的处理,给我的印象好到不能再好!我甚至也想穿越回去,团结在他的身边,当个门卫也行。

王安石有诗赞曰:

“湣王万乘齐,走死区区燕。

田单一即墨,扫敌如风旋。

舞鸟怪不测,腾牛怒无前。

飘颻乐毅去,磊砢功名传。

掘葬与劓降,论乃愧儒先。

深诚可奋土,王蠋岂非贤。”

田单大摆火牛阵,鲁连射书克聊城——《古文观止》读书笔记七十一

齐国的“稷下学宫”思想自由,言论无忌。开放的学术环境孕育了一大批敢于挑战权威,质疑传统的雄辩之士,也衍生了许多务虚谈玄,斗嘴诡辩,钻进象牙之塔,不食人间烟火,为辩而辩,死钻牛角尖的酸儒。

田骈号称“知口骈”,邹衍得名“谈天衍”,而鲁仲连则理论联系实际,为现实而辩,为国事而辩,像一股清流,“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

鲁仲连又叫鲁连,是战国末期齐国人,《史记》里说他“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洁,游于赵”。他十二岁就名满天下,曾经在“稷下学宫”一语退田巴,规劝孟尝君端正“养士”的根本态度,长时间游历赵国。

白起在长平大展淫威,进而围困邯郸,想一举灭了赵国。就在平原君束手乱了方寸,诸侯畏惧不前的时候,鲁仲连挺身而出。

他认为对秦称臣等于投降,是以屈辱换取和平。秦国一贯是“逮住蛤蟆攥出尿来”,我就算跳海也不投降!

魏国辛垣衍敬服而去,赵国坚定了防守信心,上下同仇敌忾,秦国闻讯后退五十里。

“信临君窃符救赵”,解了邯郸之围。这就是李白《侠客行》的故事背景,(请参考本人戏作《李白<侠客行>犯罪现场分析》)。

田单大摆“火牛阵”,开始了战略大反攻。把失去的七十多座城池一口气都夺回来,过程也不算多么惊心动魄,“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

田单大摆火牛阵,鲁连射书克聊城——《古文观止》读书笔记七十一

唯独聊城三月而不克,这时候鲁仲连溜溜哒哒来到战场,写了一封信,射进城里。

守将燕冲此时也一肚子苦水,回国怕人谮害,守下去又孤立无援,前途渺茫,遥遥无期。

看了鲁仲连的信,思想起前尘过往,燕冲大哭三日,举剑自杀。

这就是“鲁仲连射书克聊城”。

田单大摆火牛阵,鲁连射书克聊城——《古文观止》读书笔记七十一

田单进城,血洗全城。

齐王封赏鲁仲连,鲁连不受,飘然归隐“东海”,有人说就是山东的马踏湖,后不知所终。

鲁仲连是战国末期最后一位舌辩之士,他的归隐,第一是看到田单的屠城内心涌起了负罪感;第二是感知到时代的脚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隆隆走近。自己“义不帝秦”的号角,到后来恐怕在现实面前嘶哑无声。

战国末期,诸侯之间最后的客套都已经不复存在,大家已经顾不上装饰那块遮羞布,一切道德仁义,高风亮节突然变得一文不值,碍手碍脚。

在你不幸落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那里有心情去管面前那颗稻草是高尚还是卑微!

人类的进步,有时候只体现在屠刀压颈的时候,刽子手想着给喷上一口烈酒;或者在危机来临之际,本能地闭上眼睛。

李白《古风其十》赞: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未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田单大摆火牛阵,鲁连射书克聊城——《古文观止》读书笔记七十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