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清代乾隆朝大臣方觀承,有哪些可以講說的轶事?

作者:小狗烏吉

方觀承是罪臣的後人,他曾擔任直隸總督20年,手中掌控着大權,可以說對皇權也是一種威脅。很多人是以都彈劾過他,包括禦史吉夢熊、朱續經都彈劾過他。但是乾隆皇帝不但不理睬這些彈劾,反而為他說好話,把他一直保護起來,讓他在直隸總督的高位上得到善終。

關于清代乾隆朝大臣方觀承,有哪些可以講說的轶事?

關于清代乾隆朝大臣方觀承,有哪些可以講說的轶事?

康熙年間,桐城人方觀承原本出生于書香世家,少年時父祖涉案被充軍塞外,家道從此敗落,流浪至南京一帶。因是犯官之後,空懷滿腹學問的方觀承無法參加科舉,親朋好友也敬而遠之,到了三十餘歲仍舊孤身一人,平時以教授蒙童或賣字為生。

某日,方觀承在集市中賣字。有一熟悉的相士路過,盯着他看了一會,開口道:“恭喜恭喜!方先生,你面相中有極大官運,大概十餘年後即可封疆一方!”相士在南京頗負盛名,且從不妄言,斷人吉兇休咎百不失一。

關于清代乾隆朝大臣方觀承,有哪些可以講說的轶事?

方觀承聞言卻歎氣不語,随後辯駁說:“我一犯官之後,連進科場的資格都沒有,出任封疆豈不是癡心妄想?”

相士正色道:“切莫灰心,枯木尚且能逢春呢!先生的官運起于西北,不利于東南,何不前往京師碰碰運氣?”

相士的話一下子打動了方觀承,他平生以書法自負,經常聽聞京師的各處館閣招募謄寫小吏,每月薪金可得二兩銀子,因而早有進京謀職的打算。如今,有了相士的幾句話作鼓勵,遂決意北上。

方觀承攜帶被褥行李,一路上曉行夜宿,省吃儉用,終于到達保定境内,距離京城百餘裡路。此刻,卻已身無分文,正是盛夏時節,酷暑難忍。路旁有幾間供行人歇腳的茅屋,方觀承進去歇息了片刻。

屋裡做小買賣的老太婆拎着水壺挨個替客人倒水,方觀承又饑又渴,苦于沒錢隻能看着别人大口牛飲。案桌上堆滿了煮熟的粽子,香味四溢。老太婆見方觀承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粽子不斷咽口水,便笑着詢問道:“客官要不要吃些粽子?”

方觀承被人識破心思,頗有些羞愧,紅着臉道:“腹中饑餓難忍,可惜囊中羞澀!”老太婆微微一笑,端過一盤粽子遞與方觀承,說道:“我瞧您也不是那種存心賴賬的人,誰沒有遇到困境的時候。這些算我老太婆白送的,随便吃吧!”

見老太婆言語懇切,毫無戲弄之意,方觀承也不推辭,剝開粽葉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一盤粽子進肚,方觀承已經飽腹,當下取出紙筆,寫了張債券捧在手上獻與老太婆,叮囑道:“老人家,他日再路過此處,我必定償還您飽粽之資,請妥善存放此劵。”

老太婆本不以為然,見方觀承說得如此鄭重,覺得不便拂了他的心意,依言折疊起來收好。

方觀承進京不久,就因出衆書法受到郡王福彭的賞識,成了王府的清客。雍正十一年七月,福彭被清廷任命為定邊大将軍,率師前往西北讨伐準格爾。方觀承作為福彭的重要謀士,也跟随大軍出征。

兩年後,福彭凱旋進京,那時雍正皇帝剛死,乾隆即位。福彭保奏征戰中立功的将士,方觀承亦在其中,被實授為内閣中書,成為天子近臣。次年,由内閣中書轉遷軍機章京,開始參與軍國大事。乾隆十一年,方觀承署理山東巡撫,成為封疆大吏,此刻距離相士跟他談話正好十四年。又過了三年,方觀承從浙江巡撫任上升遷為直隸總督,成了天下督撫之首。

當年賣茶水粽子的老太婆仍在操持着舊營生。忽一日,地方大老爺清苑縣令親自來到茅屋處,告知老太婆說,自己受總督方部堂差遣,請她去督署問話。老太婆生平從不曾見過官,更遑論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的總督,戰戰兢兢地來到總督衙門。

方觀承正在堂前迎候,見老太婆要屈膝下跪,趕緊上前扶起來,微笑着問候道:“一别多年不見,您的頭發已經全白了。茅草屋還在吧?當初飽食您的粽子,今天終于可以還債了,我所書寫的債券也可以拿回了!”

關于清代乾隆朝大臣方觀承,有哪些可以講說的轶事?

老太婆聽了這番話,細想往事,方才知道眼前的總督大人就是當年無錢吃飯的過客。又驚又喜,笑說道:“您如今已是貴人,想不到還記得老婦,死而無憾!彼時眼拙不識泰山,進獻不腆,哪還敢邀賞。債券仍藏在家中,回去就尋出來繳呈給您。”

方觀承聞言大樂,叮囑道:“此番回家不要再勞累了,好好吃飯休息。我給你一筆錢養老,安享晚年吧!”命左右取出千兩紋銀,将其與老太婆一并護送至家。後來,老太婆感于方觀承的盛德,出資在茅屋旁修建了一座涼亭,亭中立碑銘記此事。途經此處的商旅看後稱頌不已,皆稱此亭為“千金亭”!

關于清代乾隆朝大臣方觀承,有哪些可以講說的轶事?

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方觀承治下的磁州發生了一起白蓮教的叛亂,雖然叛亂很快被平定,但是鬧出的動靜卻不小,就連遠在京城的乾隆皇帝都動怒了。後來,方觀承懲治了十名叛賊,其中有三人判處斬刑,有七人判處絞刑,不過乾隆皇帝卻認為方觀承懲治的力度不夠,還要多殺一些人才能有威懾,但是方觀承卻沒有多懲治一個人,即便後來乾隆皇帝13次下旨督促,方觀承也抗旨不從,讓乾隆皇帝很沒面子。

正當乾隆皇帝想懲治方觀承時,才聽其他大臣說起了方觀承的經曆,以及他身為罪人之後的故事。于是乾隆皇帝又仔細思考,他發現方觀承斷案完全遵循了《大清律例》,既無枉殺,也無枉縱。是以,如果随便殺人就完全違背了律法的規定,是以乾隆皇帝冷靜一想,覺得還是方觀承做得對,最後也就沒有再處罰他。

方觀承秉公執法,因為他深知一個冤案給人帶來的危害,不僅會毀掉一個家庭,甚至會毀掉一個人的子子孫孫,是以方觀承即便是抗旨也不踐踏法律。對此,我們也應該向他學習,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持一個底線。

方觀承本來是一個罪臣之後,同時也沒有通過科舉考試。但是他卻能夠當到直隸總督,并且還在這個最重要的總督崗位上,一幹就是20年,直到在任上去世。

我們都知道,在乾隆皇帝手下當官,是相當不容易的,很多大臣都受到了他的處罰,都不能夠得到善終。而方觀承剛好相反,乾隆不但不懷疑他,而且别人彈劾他,乾隆爺不信,還把他保護起來。方觀承能夠有這麼好的結局,顯然正是由于他有優良才幹的同時,表現出了對皇帝對國家極為忠心的一面。乾隆皇帝就說,方觀承是正人君子,沒有私心雜念。這也正是方觀承能夠立身存世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