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樂毅與田單的戰争,燕國與齊國的世仇,誰将取得最終勝利?

樂毅與田單的戰争,燕國與齊國的世仇,誰将取得最終勝利?

一場戰争的勝負,跟一個戰将相關。有的時候一個戰将,就決定了一場戰争。春秋戰國時代,有這樣的戰将,依靠一己之力,短時間裡連下一國七十座城池,可謂是用一個人的力量就滅掉了一個國家。他是誰呢?而後又有一名将,用一個人的力量短時間裡收複七十座城池。他又是誰呢?正是今天我們要說到的樂毅和田單。

樂毅是燕國戰将,當樂毅率大軍攻打齊國之時,齊國派的是觸子為将。這位觸子也是齊國名将,曾在齊國滅宋之戰中為大将。隻是這場戰争來得太快,齊國根本沒有做好充分準備,而且齊湣王自視其大,命觸子隻許勝不許敗,還以挖祖墳、行殺戮相威脅。這即犯了兵家大忌。齊國大軍在陣前将士離心,無心戀戰。

當樂毅大軍奔湧而來,齊國大軍即潰敗千裡。觸子逃亡,而副将達子則退守臨淄。其後樂毅大軍乘勝追擊,攻破齊國都城臨淄,又兵分多路向南推進,攻破了齊國七十座城池,齊國最終隻剩下了菖、即墨兩城。齊湣王亦在流亡途中身死,齊國幾乎滅亡。此時之齊國,可謂已是末路狂奔,齊國大半疆域為聯軍所占,唯莒、即墨兩城為齊軍所駐守。

樂毅與田單的戰争,燕國與齊國的世仇,誰将取得最終勝利?

燕國與齊國的戰争,從過去的複仇之戰變成了樂毅與田單的兩人戰争。就形勢上而言,顯然更有利于樂毅,所有人都認為齊國殘存的兩座城池,或是很難抵擋住樂毅的鐵軍。對六國而言,大家都認為長期盤踞齊魯之地的齊國,終于要滅亡了。而新任霸主,将會是燕國。燕國的國君和朝臣們,甚至可以想象的是,都不斷的在開慶功宴了。

田單是齊王田氏的遠房親屬,在田氏一族中是關系比較疏遠的族人。當年田單曾經擔任齊國臨淄城中的市監官吏,就是個小小的官員而已,沒有掌握任何兵權,或也少有人知道田單有善戰之本領。而且當臨淄城為樂毅所攻破的時候,田單也是跟随在流民當中。從臨淄到安平,又從安平到即墨,而在即墨之戰中,連即墨大夫也是戰死,田單遭遇可謂是狼狽。

正是在即墨之城,田單的命運發生了轉折。或是在即墨城中,齊國公族子弟太少,于是低調的田單就是想低調也是不行了。流亡之民發現了田單,如同發現了救世主,公推其為抵抗燕國大軍的主要将領。從某種角度上來看,田單似乎就是被趕鴨子上架,就是不想當那個主将,也是成了主将。

樂毅與田單的戰争,燕國與齊國的世仇,誰将取得最終勝利?

樂毅後來被燕國君臣猜疑,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個即墨城。樂毅在幾十天裡攻破了齊國七十座城池,可是攻這個小小即墨城卻是打了好幾年。這即難免讓人懷疑。當然,後來有說田單曾派人到燕國散布謠言,說樂毅有獨占齊國自立為王的野心。樂毅到底有沒有這樣的想法并不重要,一方面即墨城久攻未破,一方面燕國新君即位,這對樂毅則成為最大危機。

當時聯軍之諸侯國,皆有撤軍之意。這就很不符合邏輯,對諸侯國而言,一定是要徹底瓜分齊國而後,才可能取得最大利益。而樂毅之燕國大軍尚在齊國,列國即撤軍,這在燕國君臣看來,顯然齊國的故土上絕對是發生了什麼?會不會是樂毅串通列國,要在齊國獨立為王。是以也才有樂毅故意放慢戰争進度,不徹底攻破即墨,就是要為自己赢得時間。

《史記》載:“田單聞之,乃縱反閑于燕,宣言曰: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樂毅畏誅而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墨以待其事。齊人所懼,唯恐他将之來,即墨殘矣。燕王以為然,使騎劫代樂毅。”正是這短短數語所載,即可見樂毅在戰力上絕對領先于田單,而田單以反間計離間燕國君臣之心,可謂陰謀專家。

樂毅與田單的戰争,燕國與齊國的世仇,誰将取得最終勝利?

而樂毅對新即位燕國國君,一不了解,二不相信,是以當主将位置被替換,即認為自己在燕國已是兇多吉少,才會義無反顧的逃亡到了趙國。燕國大軍遠離故土,雖是戰勝之軍,卻是臨陣換了主将,而且是具有極高威望的主将,兩國之戰場即從發生徹底轉變,齊國從瀕死之地起死回生,格局一時扭轉。燕國失去了最好的機會,樂毅和田單兩人的戰争,已見勝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