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明王”韓林兒是誰?

作者:寒風依舊笑

韓林兒有“小明王”之稱,他和他的父親韓山童都宣稱"彌勒下生,明王出世“。韓山童活着的時候以明王或者是大明王自居,是以他的兒子也不敢僭越,是以所謂的明王出世也就是指的韓山童和韓林兒兩父子。韓林兒有人說他是李氏之子。他的祖先利用白蓮教燒香惑衆,被流放到永年,而他的父親韓山童也被當地人宣揚他是宋徽宗的八世孫,應當掌管中原,于是在當時殺白馬黑牛,對天起誓,圖謀奇起兵,并決定以紅巾為号。

“小明王”韓林兒是誰?

在至正十五年的時候,也就是1355年,起義軍将領劉福通尋找到韓林兒,最後在砀山夾河找到了他,并将他迎接到亳州,韓林兒于是就在亳州被擁立登基稱帝,号小明王,建國号為宋,年号龍鳳。韓林兒在統治時期,攪動風雲長達十二年,他占據“大義”,反元複宋,在巅峰時期的時候号稱有百萬雄師,是元朝末年不可忽略的大人物,當時的朱元璋就是在他的手下做。 韓林兒能在當時的成就很大一部分來自于他的父親韓山童的威望,他的力量在當時是不可小觑的。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大人物,到了後期卻沒有了立足之地,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他的個人上司能力并不是很強,跟陳友諒和朱元璋相比還是差着一大截。

韓林兒自反元以來,創造了屬于自己的輝煌時代,然而随着元軍的反撲,他也是遭到了重創,另外韓林兒也面對着一個大問題,韓林兒雖然勢大,但他和劉福通都不懂的限制這群草莽将領,北方的紅巾軍所到之處,老百姓都夾道歡迎,但是他們呢,可以說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很快就把積攢的民心辜負的一幹二淨,以至于雖然奪下城池,最後也是被元軍輕易的又給奪回去了。

“小明王”韓林兒是誰?

1358年,以韓林兒為首的宋政權把都城從亳州遷到了汴梁,元順帝聽說後,加緊派兵前去鎮壓,第二年,元将察罕帖木兒大舉進兵,直奔汴梁。到了汴梁城後,立即就把韓林兒,劉福通等人給包圍起來了。韓林兒身邊的軍隊,多次前去迎戰,都被元軍給打回來了,劉福通看到這種情況,不想坐以待斃,就領着韓林兒,在騎兵的護衛之下,一路逃到了安豐,等到了安豐兩人以為可以好好休整一下了,可是沒有想到的是,張士誠落井下石,想要趁機消滅他們,于是乎就向安豐發起了進攻。張士誠的部隊把他們也給包圍了,劉福通知道這次是兇多吉少了,就在萬分緊急的情況之下他想起了一個人,那就是朱元璋,此時的朱元璋雖然是名義上歸宋政權上司,但是實際上是屬于一個獨立的軍事集團,也不知到他會不會幫自己。 劉福通也管不了那麼多了,随即派人聯系朱元璋請求派兵解圍。在權衡利弊之下,朱元璋決定親自解救韓林兒。在朱元璋的搭救之下,張士誠的部隊大敗而歸,韓林兒和劉福通又躲過一劫,随後被朱元璋接到了滁州,是以宋正權得以暫時保全。

“小明王”韓林兒是誰?

從曆史的角度來說,韓林兒的作用是很巨大的,韓林兒登基的最初幾年,他的最大貢獻就是為 身後的徐壽輝,張士誠,朱元璋等人擋子彈,有了韓林兒的存在,元朝就有了矛頭對準的對象,進而使這些枭雄們才得以迅速的發展起來。在後來的曆史程序中 我們不難發現,朱元璋在統一南方後,徐達,常遇春等人率兵北伐勢如破竹,一路向北,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元朝當時的精銳部隊其實都在十幾年前被紅巾軍給消耗殆盡了。

韓林兒最後的結局其實是比較憋屈的,在龍鳳十二年的時候,朱元璋派人來接他去應天,當時的朱元璋已經是吳王了,但韓林兒還是名義上的皇帝,此時朱元璋剛打下來應天,按照常理來說要把當時的皇帝接過來主持大局,但是當時朱元璋已經有了稱帝的打算,如果把韓林兒真的接過來那場面一定是非常的尴尬,自己要稱帝就一定要有一個合适的理由和時機,隻要是韓林兒還在,自己就沒有正當的理由,于是他就私下交代廖永忠,在接韓林兒來應天的時候走水路坐船,在途中将船鑿沉,進而讓韓林兒溺死在江中。這波操作直接的結果就是韓林兒溺死,朱元璋順利 稱帝。 關于朱元璋稱帝這段曆史恐怕這是最合理的一種解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