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出身低微的朱元璋,憑什麼能建立大明王朝?隻因他做到了這4點

衆所周知,大明王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在中國曆代王朝的開國君主中,他的出身是最低賤的。

朱元璋祖籍沛國相縣,也就是現在的江蘇沛縣,從其祖父一輩開始,他家就因貧困幾度遷徙,到父親朱五四時,最終定居在了濠州,也就是如今的安徽鳳陽。

朱元璋幼年時期過得那叫一個慘!他從小就給地主家放牛,時不時挨地主打罵,僅在私塾讀過幾個月的書。

後來,濠州一帶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蝗災、旱災接踵而至,朱元璋的父母、長兄因沒有飯吃而相繼死去。為了生存,他不得不前往皇覺寺出家為僧。

然而沒過多久,由于天災的緣故,僧人們也沒有吃的了,是以他隻能離開寺廟四處化緣為生。說好聽點是‘化緣’,說直白點,其實就是‘乞讨’。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他加入濠州紅巾軍郭子興部後,才基本宣告結束!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出身低賤的人,最後竟然建立了一個統治中國長達276年的大明帝國,真是讓人不可思議!

那麼,朱元璋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他的成功路上,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呢?

出身低微的朱元璋,憑什麼能建立大明王朝?隻因他做到了這4點

出身低微的朱元璋,能在元朝末年社會大動蕩和群雄激烈的角逐中脫穎而出,推翻元朝,實作統一,筆者認為有如下四個原因!

第一、依附強權,韬光養晦

在朱元璋崛起之初,先是在淮西一帶活動,進而渡江,以南京為中心,西面有陳友諒、東面有張士誠、北面有韓林兒,很好地避開了元朝主力。

韓林兒的父親韓山童,是元末紅巾軍的重要領袖之一,韓山童被捕身亡後,他的徒弟劉福通便找到韓林兒,将其立為帝,号“小明王”,國号宋,建元龍鳳。

從當時天下的局面來看,承擔阻擋元朝主力大軍的是北面的韓林兒,盡管他後來也走向了失敗,但不可否認的是,他也耗盡了元朝的元氣,以緻于後來朱元璋率軍北伐能勢如破竹。

在朱元璋羽翼尚未豐滿之際,他并沒有選擇孤軍奮戰,而是明智地依附在“龍鳳政權”之下,韬光養晦,等待時機。

郭子興去世後,朱元璋就接受了龍鳳政權的封号,在和州建立都元帥府,之後又被提升為樞密院同佥、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

出身低微的朱元璋,憑什麼能建立大明王朝?隻因他做到了這4點

當然,朱元璋看似是在小明王的統屬下做事,但朱元璋卻擁有絕對的獨立自主權。簡單來說就是,朱元璋的軍隊并不歸小明王調遣,而隻歸朱元璋調遣。

不過,也正是由于這種表面的“統屬關系”,使朱元璋開展一些軍事行動時,具有了一定的合法性。這為朱元璋前期擴大和鞏固實力,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此外,在當時的天下群雄中,朱元璋秉持着徽州大儒朱升的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進而極大縮小了自己的目标,避免成為衆矢之的。

結果最晚稱帝者,恰恰是最終成就帝業的人!

是以這也告訴我們:在自身實力尚弱的時候,千萬不要太過張揚,相反,要學會韬光養晦,慢慢積蓄力量,最後驚豔所有人。

出身低微的朱元璋,憑什麼能建立大明王朝?隻因他做到了這4點

第二、注重軍隊的建設

朱元璋從南略定遠開始,不斷收編地方部隊,随着勢力越來越大,其軍隊的成員也就越來越複雜。

對于這個問題,朱元璋有着一套非常好的整訓方案。每收編一支部隊後,他就會認真地加以整頓,從軍官到士兵,無一例外,之後便開始嚴加訓練。

而訓練又分為:軍事訓練和思想訓練!軍事訓練,其目的是增強士兵們的軍事素質,提高戰鬥力;而思想訓練,則是讓士兵們遵守紀律,團結一心。

是以,相較于元朝軍隊和各個地方割據武裝來說,朱元璋的軍隊是一支遵守紀律、戰鬥力強的隊伍。

明朝著名開國将領胡大海曾說:“吾武人不知書,惟知三事而已:不殺人,不掠婦女,不焚毀廬舍。”而這,也正是朱元璋隊伍得民心之所在。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一個亘古不變的道理!強權也許能取得天下,但卻不長久,得到群眾的支援,才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之法。

出身低微的朱元璋,憑什麼能建立大明王朝?隻因他做到了這4點

圖 | 朱元璋劇照

第三、正确的戰略方針

朱元璋本身就是一個具有非凡軍事才能之人,而這一點,主要表現在他善于運用戰争動員的手段,以及獨特而正确的戰略方針。

其中,“戰争動員”是戰争中最為重要的一環!

每次征戰前,朱元璋都會對将領和士兵進行動員,主要分為:明确戰鬥目标、交代具體任務、說明步驟、鼓舞士氣、申明紀律。此外,朱元璋也會解答将領的疑慮,統一認識。

每次戰役開始前,朱元璋都會親自做戰鬥動員,以緻于他的部隊在戰鬥中,敢打敢拼,不畏生死,給予了敵人沉重打擊。

當然,除了對将領和官兵進行動員之外,釋出檄文,也是戰争動員的一種方式。

比如朱元璋在讨伐張士誠時釋出的《平周榜》,進攻大都時釋出的《谕中原檄》等,都堪稱“大手筆”。

檄文的釋出,往往具有一種先聲奪人的氣勢,既可以壯大自己隊伍的聲勢,又可以使敵軍氣餒,聞風喪膽。

檄文中都會宣示戰争的動因,表明自己是吊民伐罪之師,進而獲得更多群眾的支援。

出身低微的朱元璋,憑什麼能建立大明王朝?隻因他做到了這4點

圖 | 張士誠劇照

其次是獨特和正确的戰略方針!

兵法雲:遠交近攻、避強擊弱;朱元璋在對待陳友諒和張士誠的戰略上,從二人的實際情況出發,先攻打遠方強大的陳友諒,再攻打近處相對弱小的張士誠,結果收到了很好地效果。

此外,朱元璋還擅長利用沖突,對敵人各個擊破。

比如在朱元璋讨伐張士誠時,最擔心的就是元朝軍隊南下,一旦腹背受敵,那後果将不堪設想。于是,他就不斷利用元朝内部沖突,于擴廓帖木兒通好,進而孤立了張士誠。

是以,采取正确的戰略方針,也是朱元璋勝利奪取天下的一大重要原因。

而這也告訴我們,在做某件事情時,選擇正确的方向,使用正确的方法,比起一味地埋頭苦幹,要強得多。

出身低微的朱元璋,憑什麼能建立大明王朝?隻因他做到了這4點

圖 | 陳友諒劇照

第四、注重戰時經濟

在元朝末年時期,由于連年的戰争,緻使社會經濟遭到了嚴重的損害,農村缺乏勞動力,糧食供應嚴重不足。再加上水利失修,殘垣斷壁的破敗景象随處可見。

是以,當時各個割據軍閥之間的軍事較量,最終也都将反映在經濟實力的較量上來。

最初的時候,朱元璋的軍隊在出征時,軍士概不支糧,而是進入到敵境後進行“捎糧”。

所謂“捎糧”,也叫“寨糧”,就是由當地百姓繳納糧草,以供軍隊使用。盡管這種籌集糧草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益處,但其弊端更大!

首先是害民,其次是難以支援曠日持久的戰争。

等到下集慶後,朱元璋推行“廣積糧”的措施,于至正十六年,設立營田司,除了負責修堤防、管水利外,其主要任務是帶領各地戍守将領開荒屯田。同時又鼓勵農民各還鄉土,進行耕桑。

這些措施取得了很好地效果,是以在四年後,也就是至正二十年,朱元璋就下令廢除了“捎糧”。

朱元璋稱吳王後,又設立司農司,專管屯田事務。而這些,也是朱元璋相較于其他割據勢力的高明之處。

出身低微的朱元璋,憑什麼能建立大明王朝?隻因他做到了這4點

是以我們最後可以簡單總結一下,出身貧賤的朱元璋之是以能取得天下,建立大明王朝,其主要原因有四點:

第一,在自身實力尚未強大的時候,選擇依附強權,韬光養晦,等待時機,最後再一鳴驚人。

第二,注重軍隊的建設工作,除了加強部隊的軍事能力之外,也要加強部隊本身的思想建設。

第三,采取正确的戰略方針,以應對當下複雜的形勢,進而獲得主動權。

第四,注重戰時經濟,打造強大的經濟後盾,使自己處于不敗之地。

當然,除了以上四點之外,朱元璋成功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他知人善任,善于利用權謀手段等等。

那麼,除了這些以外,你還知道朱元璋成功的哪些因素呢?歡迎在評論區寫下你的答案,我們一起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