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出書講述中國抗疫見聞的美國作家:這裡已經成為我的家

作者:南方都市報

近日,意大利裔美國作家馬意駿(Mario Cavolo)在香港出版《有點不對勁》一書,以其個人經曆為主線,講述了2020年2月至6月他所見證的疫情初期中國真實而艱辛的抗疫曆程。11月24日,身在沈陽的馬意駿接受了南都、N視訊記者的專訪。他表示,希望通過以親身經曆,用事實駁斥部分西方國家針對中國刻意散布的謠言。

《有點不對勁》是馬意駿個人出版的第三本關于中國的書籍。1999年,他來到四川成都,參與中國加入WTO前國際貿易商務推廣活動。此後,他在中國定居至今。

馬意駿告訴南都記者,他已經習慣了把中國稱為自己的“家”。新冠疫情暴發初期,中國遭到來自部分西方國家的批評和指控,親曆了中國嚴密而有序的抗疫工作的他,決定提前出版此書,“與部分西方國家針對中國毫無理由的指責作出鬥争”,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抗疫的努力和成果。

對話出書講述中國抗疫見聞的美國作家:這裡已經成為我的家

馬意駿

【對話馬意駿】

“中國抗疫的非凡經曆值得被記錄”

南都:你決定出版《有點不對勁》的原因是什麼?

馬意駿:從曆史角度上說,2020年1月至6月這段獨一無二的特殊時期是值得紀念的。“紀念(commemorate)”在英語中是一個非常特别的詞,它表面是指應該要記住某些事情,但更指記住一些值得被尊敬、令人欽佩和欣賞的事情。《有點不對勁》正是要紀念中國這段不平凡的經曆。在這期間,有兩點令我感觸頗深:首先是中國政府針對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非常迅速、明智和有效的反應,其次是全中國14億人口的冷靜配合、步調一緻。

在這一特殊時期,這兩點向世界展示出了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政府體系良好運轉時所能呈現的最佳表現;也讓我們看到,中國政府出色的抗疫工作将全國人民團結在一起,并凝聚人民對國家和政府産生了無限的信任。

中國在抗擊流行病方面獲得的成功,為這個國家的人民注入全新的自豪感。這項事迹應該被記錄在冊。我相信我的書值得被每一個中國家庭所了解。

對話出書講述中國抗疫見聞的美國作家:這裡已經成為我的家

南都:為了出版這本書,你做了哪些準備?

馬意駿:我原本并沒有打算這麼快出這本書。然而,面對部分西方國家針對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防控工作的質疑,我和我身邊的人都認為,出書變得十分必要。于是,我們立即開始尋求合作支援,包括尋找出版商。作為作者,我也不得不立刻開始整理這本書的内容。經過考慮,我決定圍繞自己曾寫過的一篇原始文章來建構這本書的内容。

2020年2月,我曾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寫過一篇名為《各位,這裡有點不對勁——對比美國2009年的H1N1病毒和中國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文章,這篇文章後來在中國乃至全球廣為人知。文章最初發表于2020年2月5日,彼時正值武漢“封城”期間。

這本書的新内容可以看作是一部日記,持續講述2020年2月至2020年6月,發生在中國的抗疫故事。當年6月後,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政府已經知道如何應對本土疫情。

“部分西方國家刻意抹黑中國是有預謀的”

南都:你提到了《各位,這裡有點不對勁》這篇文章。此文釋出後獲得了怎樣的反響?

馬意駿:首先,這篇文章傳達的主要觀點是高度支援中國政府在抗疫期間的管理工作,并且強烈反對西方國家針對中國的虛假批評和對中國的持續妖魔化行為。

令我感到震驚的是,這是我第一次在社交平台上釋出文章後,短短幾天内就能獲得超過一百萬的閱讀量,同時還有數以千計的評論和分享。文章下方絕大多數評論都是正面的,讀者對文章和中國政府的工作贊不絕口。我相信,文章中的一些觀點讓讀者産生了共鳴。

南都:從你的個人經曆出發,你認為中國抗疫對世界各國來說有什麼值得學習的經驗?

馬意駿:從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政府在管理方面靈活變通,其工作所依據的原則,是根據實際情況後綜合考量的結果。隻要政府的上司者盡職盡責,人民就會受益,否則,社會就會受害。值得慶幸的是,如今中國政府的管理清晰且高效,同時仍不斷努力改進。

南都:你如何看待部分西方國家刻意抹黑中國?

馬意駿:顯然,針對中國的負面言論不外乎是一場有預謀的反華宣傳運動,包括美國在内的部分國家政府和高層人員參與其中,并得到了一些西方媒體和機構的積極支援。一些有影響力的人物肆意散布對中國的負面情緒和錯誤看法,并編造謊言給人洗腦。

我清楚地記得,1999年我初來中國時,邀請我的中國朋友曾很認真地對我說:“當你親自體驗後,你會發現,中國與你曾被灌輸的刻闆印象完全不同。”

此外,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更加清楚地發現,美國非公開的情報機構、中央情報局以及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等資助的活動,故意編造虛假的言論抹黑中國形象。有了以上的了解,對于美國這一曾經擁有令人欽佩曆史的國家,我開始感到尴尬和羞恥。

“中國不僅是我的家,也是世界上最安全、成功的國家”

南都:你為什麼選擇定居在中國?在這裡最深刻的感受是什麼?

馬意駿:起初,一位中國朋友邀請我去他的家鄉成都,随後我還去了重慶。幾個月後,我受邀參與中國加入WTO前國際貿易商務的推廣活動,于是我決定長久地留在中國。

我很慶幸能夠過去二十多年的時間生活在中國,尤其是在中國見證了新冠疫情被快速控制。我目睹了中國逐漸成為全球最安全和穩定的國家之一,這一事實不容外界勢力所抹黑。同時,這一事實也被我記錄在過去22年來所寫的三本關于中國的書裡。

南都:說說你在中國的生活經曆和寫書的動力。

馬意駿:不得不說,我對中國的了解來自于我在現實中不斷積累的生活經驗。1999年,我以一名企業家的身份來到中國,正式展開了對中國的探索。過去22年,我既是一名作家,也是一名評論員,在傳媒行業的工作加深了我對中國的認識。2007年,我遇到了摯愛的妻子,并在中國擁有了自己的家庭。“家”是中國傳統美德,也是我的中國情結。之後,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我的生活就是在紮根于家庭的同時不斷追求自己的興趣。

我很樂意分享我的見解,因為中國是我的家,我們都應該為中國在抗疫中所作出的貢獻感到自豪。同時,我們還要與西方國家針對中國毫無理由的指責作出鬥争。作為一名作家、企業家和評論員,我的職業也促使我持續發表新的見解。我有幸能來中國定居,見識中國,并把中國稱作我的家。最後,根據我收集多年的研究資料,我想真誠地說一句,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相當了不起的國家。

中國不僅是我的家,也是世界上最安全、穩定、成功和有能力的國家。通過這本書,我想說,現在是與全世界分享這個好消息的時候了!

出品:南都即時

采寫:南都見習記者 何嘉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