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字險被拉丁化:趙元任寫的96字奇文,真是為反對漢字拼音化?

作者:扶琴隻為伊人

中國的漢字源遠流長,自甲骨文時期沿用至今,承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曆史,沉澱了人類最為璀璨的文明。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注意到漢字的精巧,領略到漢語的魅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漢語,主動地了解神秘的東方文明。

漢字險被拉丁化:趙元任寫的96字奇文,真是為反對漢字拼音化?

可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漢字,差點就變成了像英語一樣的字母串。在漢字改革的過程中,曾經有人聲稱漢字是罪惡的,“難識、難寫,妨礙于教育的普及、知識的傳播”,是以要廢除漢字,改用拼音,将漢字變成拉丁文。

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漢字将要變成拼音的時候,一位叫做趙元任的語言學家站了出來,寫了一篇《施氏食獅史》,全文如下: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适市視獅。十時,适十獅适市。是時,适施氏适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适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文章一共96個字,讀音全都念“shi”。

這個故事可能大家很熟悉,無非就是“反派”瞿秋白想把漢語變成拉丁文,正義英雄趙元任極力反對。可事實并非如此,甚至可能會颠覆大家的認知。

當時,趙元任的《施氏食獅史》被刊登在報紙上,說他的意思是拼音用處有限。

漢字險被拉丁化:趙元任寫的96字奇文,真是為反對漢字拼音化?

後來趙元任澄清,可能是采訪的時候自己沒說清楚,報紙上刊登的觀點與自己的實際想法恰恰相反。

趙元任是支援漢字改革的,也很希望實行漢字拼音化。他寫這篇文章的意思是,隻有特定情況下拼音才會表達不清,無法取代漢字。但這種情況十分稀少,隻有特意鑽牛角尖的人才能舉出反例。

他認為,可以先将羅馬字拼音投入使用,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取代漢字使用的,隻有個别情況無法取代,比如翻譯某些文言文的時候。

漢字險被拉丁化:趙元任寫的96字奇文,真是為反對漢字拼音化?

羅馬字拼音使用的目的是取代白話文,雖然有一些局限之處,之後再去完善也不晚。因為急于改變中國文盲遍地的現狀,趙元任希望早一點施行漢字拼音化,早點讓中國人脫離文盲。

他覺得,肯定會有人固執己見,拿出一些特殊的例子反對拼音化,說拼音化實用性不強。他就拿出一個例子,證明無法拼音化文章是多麼不正常,以此諷刺這些反對者。

事與願違,文章的實際效果與他的初衷恰恰相反,許多人都誤會了他的意思。報紙說他認為拼音化有局限性,群眾認為他是在反對拼音化,直到現在,還有一部分人認為趙元任站在漢字拼音化的對立面。

錢文忠先生評價過:趙元任可能是隻顧好玩了,卻忘了自己是漢語拼音化的倡導者。這篇文章如果拼音化,那全文不就全是“shi”了嗎?這反而證明了漢字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不适合拼音化的。

漢字險被拉丁化:趙元任寫的96字奇文,真是為反對漢字拼音化?

錢文忠

盟友們在一邊争論,不斷尋找例子,說明漢語拼音化是可行的。趙元任卻幫反對者想出一個那麼好的例子!“他估計是真的玩開心了,欲罷不能,四年之後竟然又用這種方式寫了《憶漪姨醫疫》和《記饑雞集機脊》……”

此外,颠覆我們認知的還有一些事,聲稱“漢字罪惡”的人是五四運動的領袖之一,錢玄同;喊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正是大文豪魯迅;被人們立為“反派”的瞿秋白實際上為漢字改革做出了不小貢獻。

一切緣由,還得從漢字本身說起。

我們都知道小時候學國文有多艱難,如今的外國人學習漢語時也體會到了這種痛苦,漢語被譽為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

學漢語最難的部分還是漢字,不同于其他的文字,漢字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表意文字。什麼叫表意文字?大緻可以了解為看一眼這個字,就能明白它的意思。就比如“一”和“日”,這兩個簡單的字,就算不認識漢字的人也大概能猜出是什麼含義。

漢字險被拉丁化:趙元任寫的96字奇文,真是為反對漢字拼音化?

漢字起源于注重表意功能的象形文字,“字音”和“字形”是分離開來的,漢字能在廣泛地域裡傳播以及在千年曆史中傳承與此不無關系。

而其他文字基本就沒有這種特點,拿接觸較多的英語來說,我們看到“one”并不能看出“一”的意思,看到“sun”不知道表示的是太陽。英文單詞并不能直接表示意思,是以不是表意文字。

熟悉英語的人就算看到一個不認識的單詞,就算不知道單詞是什麼意思,也能夠讀出來。因為英語的讀音就在單詞裡面,這種就叫表音文字。

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可以分成這兩類,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目前還在使用的表意文字所剩無幾,而漢字就是表意文字裡使用人數最多,是最為成熟的文字型系。擁有這麼優秀的文字,我們值得為此自豪。

當然,我們現在生活在繁榮昌盛的時代,中國已經樹立了文化自信,我們有底氣說出這句話。在100多年前,處于動蕩時期的中國就沒有這麼硬氣。

那時候,無數的改革家、革命家,都在幫中國尋求出路,都在想着讓中國變強。可中國的文人畢竟隻是少數,大多數國人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想要做到國富民強,必須讓這些人學習知識、學習文化。

漢字險被拉丁化:趙元任寫的96字奇文,真是為反對漢字拼音化?

漢字難學的特點就這樣暴露在人們面前,說話每個人都會,可對于漢字而言,會說并不代表會寫,教會他們識字可太難了。于是,語言學家們找到了一個方法。

“與其制造使用未有的新字母,不如采用世界通行之字母”,有人想要引用世界上通用的羅馬字,融入到漢語體系中。他們采用世界通用的26個字母,想要擺脫漢字的注音字母方案和漢字筆畫的束縛。

漢字險被拉丁化:趙元任寫的96字奇文,真是為反對漢字拼音化?

他們認為,隻要知道了哪個字母讀什麼音,會說話的人基本就都會寫字了。事實确實如此,現在的國小生最能證明這種觀點,他們遇到不會寫的字時,都是用拼音代替。

為此,許多文學家開始倡導文字革命,錢玄同認為,文字由表意到表音是一個進化的過程,古老的漢字已經是不合時宜,無法立足于新的時代,漢字需要進化,需要變成表音文字。

著名文學家魯迅曾大肆批判“方塊字”,認為方塊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他說:“方塊字本身就是一個死症‚吃點人參‚或者想一點什麼方法‚固然也許可以拖延一下‚然而到底是無可挽救的”。

魯迅先生的本意是好的,他隻是想改善中國的舊面貌。

他覺得,隻有将漢字拉丁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才算是抓住了問題的緊要關鍵。魯迅十分認同拉丁化的提議,認為中國的文字迫切地需要一個改革,必須要實作漢字拉丁化。

漢字險被拉丁化:趙元任寫的96字奇文,真是為反對漢字拼音化?

在魯迅先生去世前不久的一次采訪中,甚至提出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觀點。當時,身在北大圖書館的毛澤東被恩人魯迅的思想感染,他在《新民主主義論》裡寫到:“文字必須在一定條件下加以改革‚言語必須接近群眾。”

漢語中同音詞實在是太多了,在漢字拼音化實行的過程中,還是會出現很多表達不清的情況。比如:

非 zheng4 shi4(正式?正室?政事?正事?) 可以 zhi4 癌(緻?治?) wei4 什麼?(為?喂?)

是以,文學界一直對漢字能否拼音化的問題争論不休。

跟我們現在熟悉的拼音不同,拼音化指的是用拼音取代漢字,以後隻使用拼音,不再使用漢字;拼音則是給漢字注音,拼音與漢字共存,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

當時許多學者都在提倡着拼音化,想要廢除難學難懂的漢字,讓百姓學習文化的過程更加容易。錢玄同、魯迅、趙元任、瞿秋白等人都秉持着這樣的觀點,可對于流傳了幾千年的漢字而言,拼音化施行的難度太大了,他們隻能一點點地探索。

其實,中國拼音文字曾經實施過一段時間。瞿秋白在蘇聯留學時,見證了蘇聯的文字拉丁化過程,并據此制定了漢字的拉丁文字方案,著有《中國拉丁化字母》。他借助這個方案,為在蘇聯中國勞工們撰寫教科書,嘗試着掃除遠東華工中的文盲。

漢字險被拉丁化:趙元任寫的96字奇文,真是為反對漢字拼音化?

教材插入了許多空格,在下面用拼音一一對應,意圖用拼音取代現有的漢字。當時的拼音和現在的存在不同。

例如:

把 新 文字 念會 以後,要 時常 用 新 文字 看書 寫信。剛 開始 寫的 時候 誰 也 免不了 有 錯誤。但是 不 要 害怕,要 不斷地 寫,不斷地 用, 一定 慢慢地 會 熟練起來的。 Ba sin Wenz nianxui ixou, iao shchang yng sin Wenz kanshu siesin. Gang kaish siedi shxou, shui ie mianbuliao iou cowu. Dansh bu iao xaipa, iao buduandi sie, buduandi yng, iding manmandi xui shuliankilaidi

雖然現在看起來會很别扭,但這一嘗試在當時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華工的文盲率急劇下降。拼音最終也沒能取代漢字,可拼音化還是為漢語拼音打下了基礎,樹立了一個成功的模闆。

新中國成立後,漢字改革的問題再次引起人們的熱議。一開始,毛主席認為,文字改革肯定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急功近利,可以分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必須先簡化漢字,以便于目前階段文字的使用;第二階段,制訂拼寫國語的漢語拼音方案,讓注音方法更加完善。

以該思想為核心,人們再次展開熱議,有人檢讨之前将漢字與封建畫等号的行為,認為就算實作了拼音化,也應該保留漢字。最終,文字改革确立三項任務,就是我們熟知的推廣國語、簡化漢字、制訂漢語拼音方案。

漢字險被拉丁化:趙元任寫的96字奇文,真是為反對漢字拼音化?

周恩來總理對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至于漢字的前途‚它是不是千秋萬歲永遠不變呢?還是要變呢?它是向着漢字自己的形體變化呢?還是被拼音文字所代替呢?它是為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還是為另一種形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呢?這個問題我們現在還不忙作出結論。

後來,中國制定并推行了《漢語拼音方案》,完善了拼音制度,簡化了漢字。有意思的是,在簡化漢字的過程中,第二批簡化漢字破壞了漢字本身的構成依據。把“餐”改成“歺”,把“酒”改成“氿”,受到了人民群衆的強烈抵制,最後宣布廢止。

漢字險被拉丁化:趙元任寫的96字奇文,真是為反對漢字拼音化?

經曆了這件事,人們清楚地意識到漢字本身的閃光點。作為中華文明的見證者,漢字本身的優美、精巧,承載着先人的智慧,不可取代。

同時,人們意識到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是獨立的兩個體系,都有着各自的特點,不存在誰優誰劣,他們是并列的關系,而不是進化的關系。

漢字險被拉丁化:趙元任寫的96字奇文,真是為反對漢字拼音化?

天下大美,和而不同,世界正是因為這些不同的文化而變得五彩斑斓。之前,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腐朽無能的清政府節節敗退,将中國的土地、物資拱手相讓。是以,許多先進人士開始反思中國的制度,反思中國的文化,連帶着漢字一并否決。如今,中國國力強盛,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中華兒女不再懷疑延續了五千年的文化,而是為之自豪,為之驕傲。

參考文獻:

[1]李樹俨.漢語不滅,漢字不亡

[2]馮壽忠.趙元任《施氏食獅史》與漢語拼音化問題

[3]金麗藻.趙元任與瞿秋白在語言文字改革中的交會

[4]李思銘.未完成的媒介革命:民國時期的漢字拉丁化運動

[5]趙賢德.一巷三傑與漢語拼音方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