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南第一名巷的母親們

作者:紀萍

來源:常州檢察線上

語音普法欄目《紀萍說案》

第十四期

江南第一名士巷的母親們

一縷晨曦穿透薄霧,靜怡的小巷迎來一個溫馨的早晨,千年古樹像是一位婆娑奶奶,笑眯着眼,迎接每一位來客。這裡就是江南第一名士巷——始建于明代萬曆年前的青果巷,是江蘇省常州市曆史文化街區。

這條不長的巷子裡,走出來近百名科舉才俊和一大批近代、現代名人,遍及政治、文學、藝術、教育、實業、科學等領域,是以,青果巷有着“江南名士第一巷”的美譽。這裡誕生了宋末抗元名将劉師勇,明代文豪唐荊川,清代書畫家錢維誠、恽鴻儀、湯贻汾,洋務運動先驅、上海交大創始人盛宣懷,民初著名譴責小說《官場現形記》作者李伯元,七君子之一、新中國第一任司法部部長史良,故宮博物院開創者吳瀛、劇作家吳祖光,語言學家趙元任、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還有革命先驅瞿秋白……一條古巷,造就了矚目的文化高原。

這日,在青果巷高大的牌樓前,偶遇我的《女檢察官手記》最年長的忠實讀者、95歲的淩亞萍奶奶。70多年前淩奶奶帶着兩大車嫁妝,嫁到了青果巷,她說今日天氣真好,來看看她家老宅。她說的老宅就是語言學家、作曲家,被譽為“中國現代語言之父”的趙元任家的老宅,她是趙元任的親侄媳婦。淩奶奶熱情地緊握我的手:我一直看你的《女檢察官手記》呐,你有正義感,講挽救,蠻感動的,沒想到今天能在青果巷見到你,好有緣啊!

(作者與95歲的淩奶奶在青果巷)

攙扶淩奶奶坐在吱吱呀呀作響的竹椅子上,拉起家常,淩奶奶說:我嫁到趙家,整個家族上下大多是女人,男人很少,他們要不是出去工作了,要不就是生病死得早,小孩子都是做娘的帶大的,娘對小孩子的影響蠻大的。

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母教是人生第一本教科書。趙元任的母親馮萊荪,用現在的話說是一位優秀的幼兒啟蒙教師,她用直覺形象的方法教孩子認字,趙元任在《早期自傳》中寫道:最早是我母親給我認方塊字,大概一寸半見方的紙片兒,一面寫字,一面畫畫,這面是“人”字,那面就畫個人兒;這面是“樹”,那面就畫一棵樹。”趙元任回憶說:“母親是那時候很有點才的女子,能寫詩能填詞,寫得一筆好字,還有昆曲也好,雖然母親沒有教過我昆曲,可是我想我後來喜歡弄音樂,多半兒是從我母親傳下來的”趙元任12歲那年,父母先後離他而去。1956年,趙元任在錄制唐詩朗誦唱片時,竟然幾次情不自禁地泣不成聲,無法繼續朗讀而中止。趙先生一準是想起了小時候那些夜晚,油燈下,母親拉着他的小手,一字一句教他念唐詩的情景。

(語言學家、音樂家趙元任)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在早年便已形成。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回憶說:我三歲開始,常常跟祖母在一起。祖母住在青果巷河邊的房子,有大玻璃窗,有月亮的時候特别好看。祖母教我讀唐詩。祖母家是一個大家族,她在女孩子時受過很高教育,那時候沒有新式學校,她在婦女中是了不起的,打官司她拿起筆來能寫狀子,很有學問。我的母親徐雯,對我影響很大,母親影響我的樂觀。母親受的是舊式教育,她看書沒問題,她的文筆不行,我的祖母文筆很好,祖母是進階知識分子,母親是普通知識分子。母親性格溫和,向來不生氣,她告訴我:“度量要大,遇到困難不要消極。”她常講的一句話是:“船到橋頭自然直”就是說,你遇到困難不要害怕,不要消極。她經曆過很多困難,到96歲去世。受我母親的影響,遇到抗日戰争的困難,遇到文化大革命的困難,我都處之泰然。

《官場現形記》作者李伯元出生于世宦之家,三歲時父親去世,他與母親住到了青果巷的堂伯父家,母親隻生伯元一個孩子,全部心力放在他身上。夜深人靜,淡月孤燈之下,小伯元勤奮苦讀,母親做着針線活陪伴左右。小伯元聰慧好學,興趣廣泛,少年時就中鄉試第一秀才,但始終未能考中舉人,仕途失意,痛感官場黑暗,繼而發奮寫作,揭露時弊,勸善懲惡,他的《官場現形記》至今仍具有現實意義,也是以他成為名留青史的多産作家,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是對母親最好的報答,李伯元終身未娶,感懷母恩,獨自侍奉母親直到終老。

(民初著名譴責小說《官場現形記》作者李伯元)

從青果巷走出來的瞿秋白是中國共産黨早期主要上司人之一,卓越的無産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他的母親金璇出生于書香世家,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瞿秋白是長子,進私塾前就由母親口授背誦古詩。瞿秋白16歲時因交不起學費被迫辍學,這一年的大年初五晚上,飽讀詩書的母親吞下一盒殷紅的火柴頭,永别了瞿秋白……母親的尋死難道是因貧寒潦倒的無奈嗎?瞿秋白在《餓鄉紀程》中有一段話:“家庭中的因經濟利益的沖突……都面面相觑,戴着孔教的假面具,背地裡嫉恨、怨诽、詛咒、毒害,無所不至。”從這段話可見,母親的死,是自身尊嚴的無言抗争,是與險惡人間的決裂。母親走後20年,目光堅定的瞿秋白昂起頭,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刑場,這一刻,天國的母親張開了雙臂,迎接着她的兒子;這一刻,為了共産主義信仰,瞿秋白視死如歸!

(瞿秋白寫詩《白菊花》,深得母親贊許)

不經意間與淩奶奶聊了一個多小時,我說您讓我想起了我的母親。我的母親應該是像周有光的祖母那樣的文筆很好的進階知識分子,她國中時就在報刊上發表散文,她讀完兩個大學兩個專業,畢業于國立社會教育學院就是現蘇州大學新聞系,北京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1948年,母親投筆從戎,抛棄優裕的生活,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28軍團,步行2000裡進軍福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大家閨秀,日行百裡,夜宿墳崗,腳底滿是水泡不吭一聲,穿越險峻的仙霞嶺,走出閩北沼澤瘴氣無人區,投身漳廈戰役,是一代知識分子救國救民的擔當支撐着她。母親先後擔任28軍政治部報社資料員,28軍司令部文化教員,榮獲全軍優秀通訊員,戰地新聞報道文章榮獲全軍一等獎。

我上國小時,母親就讓我看《人民文學》,看她高中學生的好作文,不是給白看的,是要幹活的,要在大哥哥大姐姐的作文裡找錯别字,我學着母親的樣子在自認為好句子下邊劃波浪線,最最好的句子的句尾劃雙圈,用鉛筆畫,母親認可後她用紅筆畫,我就特别得意,是以小時候寫作文很少錯别字,作文經常被老師當做範文在班級裡朗讀,自然而然地,寫作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母親一輩子信仰堅定,正直磊落;授業解惑,愛生如子;勤奮好學,樂觀開朗,她的可貴品格傳承給了我們後代,老舍說:有母親的人,心裡是安定的。母親,永遠與我們在一起!

(作者的母親,攝于1967年清華大學)

祝福:普天下所有的母親,健康順意,願你們有更多歡笑和愉悅,永遠幸福!

(青果巷)

2022.5.8母親節于常州望府花苑

(此文收錄在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再看青果巷》一書中,獲常州網博文大賽特等獎,銀河悅讀中文網《母親的力量》征文大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