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華最牛教授:沒有學曆,會二三十門外語,譽為三百年一遇的大師

陳寅恪,和王國維一樣,也是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被傅斯年稱之為“三百年來唯一人”。

清華最牛教授:沒有學曆,會二三十門外語,譽為三百年一遇的大師

1890年7月3日,陳寅恪生于湖南長沙。

祖父陳寶箴先後任浙江及湖北按察使、直隸布政使、兵部侍郎、湖南巡撫,他被曾國藩稱為“海内奇士也”。被光緒帝稱為“新政重臣”的改革者,是清末著名維新派骨幹。

父親陳三立是詩壇泰鬥,有“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之譽,中舉後,曆任吏部行走、主事。

輔佐自己的父親推行新政,結交和扶持了康有為、梁啟超等著名人物。

清華最牛教授:沒有學曆,會二三十門外語,譽為三百年一遇的大師

陳家兩代素來倡議新政,“思益學堂”領風氣之先采用現代化教育。

陳三立與教師相約一不打學生、二不背死書,一派新式作風,深得當時兩江總督張之洞贊賞。

如此家學淵源下,陳寅恪自小除打好深厚的國學底子,眼界并擴及東西洋。

1910年開始,12歲時的陳寅恪随兄衡恪東渡日本,入著名的巢鴨弘文學院。開始了斷斷續續的留學生涯!三年後因患足疾回國治療。後考入上海複旦公學。

一畢業,他就踏上了歐洲遊學之旅。先後到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美國哈佛大學就讀。

清華最牛教授:沒有學曆,會二三十門外語,譽為三百年一遇的大師
清華最牛教授:沒有學曆,會二三十門外語,譽為三百年一遇的大師

留學日本時的陳寅恪(中)

1925年混亂的中國發生了很多大事,但影響最為深遠的,莫過于清華成立了國學研究院。

清華由留美預備學校進行大學改制,決定設立國學研究院,并聽取胡适建議,采用宋、元書院時期的導師制度,由吳宓擔任研究院主任,聘請大師,主持籌備事宜。

清華最牛教授:沒有學曆,會二三十門外語,譽為三百年一遇的大師

陳丹青畫作《國學研究院》左起:趙元任、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吳宓

清華最牛教授:沒有學曆,會二三十門外語,譽為三百年一遇的大師

到清華大學任教的第一天,他先是送給學生們一副對聯:“南海聖人再傳弟子,大清皇帝同學少年。”陳寅恪上課非常有特色,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書上有的我不講,别人講過的我不講,自己講過的我不講。”人們稱之為“三不講”教授。

清華最牛教授:沒有學曆,會二三十門外語,譽為三百年一遇的大師

果真他一張嘴,學生就徹底服氣了!

他的學問縱橫古今、貫通中西。他迅速掀起了一陣“陳寅恪熱”。校内校外的學生都慕名而來,而且經常這些學生一轉頭,發現自己的教授們,竟也坐在後面的位置上,聽得入迷。吳宓教授風雨無阻,堂堂必到。哲學專家馮友蘭,朱自清等,高水準的教授都跑來聽他講學。連遠在城内沙灘的北大學生也成群結隊,穿過西直門,慕名跑去偷聽。那時沿途幾十裡全是農田,秋天青紗帳起,還常有土匪出沒打劫,甚至不惜殺人越貨,铤而走險。即便如此,北大師生也願意冒險出城,常常是人手操着木棍鐵器成群結隊而行。于是,就有了這樣奇特的一幕:在陳寅恪上課的教室裡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兵器”。

後來成為國學大師的季羨林也說:“聽他的課,是無法比拟的享受。在中外學者中,能給我這種享受的,國外隻有呂德斯,國内隻有陳師一人。”

是以,學生們尊敬地稱呼他為:“太老師”、“教授的教授”。因為他出身名門,又富有學識,學生們還稱他為“公子中的公子”。

清華最牛教授:沒有學曆,會二三十門外語,譽為三百年一遇的大師

陳寅恪字迹

他學術了得,而轉眼間,已經三十好幾了,除了他的父親為他的婚姻大事着急

他的好友趙元任也為他着急。

在趙元任等人的撮合下,他和清末名人唐景崧的孫女唐筼相識了。

才子遇佳人,相見恨晚。

清華最牛教授:沒有學曆,會二三十門外語,譽為三百年一遇的大師

青年唐筼

清華最牛教授:沒有學曆,會二三十門外語,譽為三百年一遇的大師

一家人從此過上了颠沛流離的生活,最令他痛心的是,在戰亂中,他視為寶貝的書籍文稿都被毀了,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他的命運也如無根之萍,四處漂流。抵達聯大時,他的右眼就再也看不見了,左眼也患上眼疾,隻能微弱視物!

1938年,他在西南聯大任教,突然警報響起,日軍要轟炸了!1939年,英國皇家學會授予陳寅恪研究院的職稱,他是該校第一位受聘的中國語漢學教授。

這年暑假,陳寅恪攜家人前往香港,準備渡海趕赴倫敦,卻不料歐洲戰火突起,航海中斷,英國之行遂為泡影。他被迫暫居香港。

清華最牛教授:沒有學曆,會二三十門外語,譽為三百年一遇的大師

1939年夏,陳寅恪全家在香港寓所

清華最牛教授:沒有學曆,會二三十門外語,譽為三百年一遇的大師

1944年12月12日的清晨,陳寅恪睜開雙眼,卻發現什麼也看不見了。

清華最牛教授:沒有學曆,會二三十門外語,譽為三百年一遇的大師
清華最牛教授:沒有學曆,會二三十門外語,譽為三百年一遇的大師

失明後陳寅恪在自家陽台授課

清華最牛教授:沒有學曆,會二三十門外語,譽為三百年一遇的大師

陳寅恪,1964年,已是如此光景

清華最牛教授:沒有學曆,會二三十門外語,譽為三百年一遇的大師

1969年,因為“工宣隊”看中了這座樓房,要用來作指揮部。中山大學造反派,勒令陳寅恪搬出住了十六年的家,強迫他搬到連乞丐都不住的地方,衆人别出心裁,發明了一種新的摧殘手段:把高音喇叭放到他的床底下。美其名曰“讓反動學術權威聽聽革命群衆的憤怒控訴”。

此時陳氏已病得連吃一點兒湯水類的“流食”都已困難,瘦得不成人形,有少數親友偷偷登門看望,見他躺在病榻上說不出話,也哭不出聲,隻是眼角不斷流淚。1969年10月7日晨5時30分,陳寅恪心力衰竭,溘然長逝,離世時,他沒有留下隻言片語,隻是眼角不斷流淚。11月21日晚,陳寅恪的妻子唐筼也追随九泉之下的丈夫而去。當陳寅恪寫下“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時,或許已想到,他也将同王國維一樣,為守護這一永恒的信念将付出一生的代價。

清華最牛教授:沒有學曆,會二三十門外語,譽為三百年一遇的大師

當别人為得名聲,而争文憑之時,他卻視文憑為廢紙,潛心治學;當别人趨炎附勢,追逐榮華富貴之時,他卻恪守自己的心,不願從政;他保持了一個真正學者應有氣節,也堅守了自己最珍貴的精神角落。“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是他最堅守的信念,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