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讓淘寶、拼多多、京東等電商平台的會員變味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從資料來看,各大電商平台都在力推會員,為什麼淘寶、拼多多、京東們都在讓人買會員?電商平台的會員套路那麼多,那麼,電商平台的會員還能買嗎?
别讓淘寶、拼多多、京東等電商平台的會員變味

現在你随便打開淘寶、拼多多、京東、唯品會、蘇甯易購等電商App,平台都會不斷提示你去購買VIP,成為平台的“尊貴會員”,在各種優惠券、打折券以及服務等誘惑下,如果你是某個平台的高頻使用者,很容易被這些會員服務給打動。

阿裡巴巴2024年Q1季度财報顯示,88VIP會員人數超3500萬。早在2022年末,京東就公告稱,京東PLUS會員在籍會員數量截至四季度末達3400萬。唯品會在2022年Q4的财報中也提到,唯品會超級VIP活躍使用者數量增至670萬。

從上述資料來看,各大電商平台都在力推會員,且已取得不俗的成績,為什麼淘寶、拼多多、京東們都在讓人買會員呢?它們讓使用者成為會員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一、多重篩選

第一,增強使用者粘性。無論是淘寶、拼多多、京東、唯品會、蘇甯易購等傳統電商平台,還是抖音、快手、小紅書這些新興的電商平台,使用者選擇網購的管道都非常豐富,這就意味着平台之間的競争會非常激烈,不過,使用者對這方面的感覺度并不高,這是因為近幾年來,電商之間明面上的對抗和競争幾乎見不到,彼此之間已形成“歲月靜好”的局面。

但明面上的競争雖然不存在,可隐性的競争卻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比如短視訊和直播、短劇。據郭靜的網際網路圈觀察,自從短劇成為一個爆款品類後,拼多多、京東、淘寶等平台也紛紛在“視訊”頻道上線了短劇功能,去别的平台看短劇還要花錢,在電商平台看短劇完全不需要花錢。

讓使用者成為平台上的會員,也是一種隐性競争手段,當使用者購買平台的會員後,其使用者粘性會大大增強。

我們可以先看下各個平台的會員價格:

淘寶88VIP年卡88元/年;

拼多多省錢月卡每個使用者都不同,從0——9.9元不等,次月10元/月;

京東Plus會員99元/年;

蘇甯易購Super會員149元/年;

唯品會超級VIP連續包年79元/年。

與幾年前相比,目前各個平台的門檻和會員費價格大大降低,平台希望能更大程度地吸引更多使用者成為會員,畢竟,有視訊網站和數字音樂平台的會員使用者數超過1億人,電商平台的會員規模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平台的會員服務,實際上也是讓使用者在各個平台做出選擇,一旦其選擇成為某個平台的會員後,他在該平台上的購買頻次必然會增加,這種使用習慣逐漸養成後,其他平台的購買頻次就會大大減少。

會員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增強使用者粘性手段,因為使用者背後做了“用錢投票”。

第二,篩選出優質使用者。面對平台上幾個億的使用者規模,完全一模一樣的模式和玩法無法做到ROI最大化,有些使用者更看重平台服務品質,有些使用者更在意價格,有些使用者更在意物流配送速度,不同的需求自然需要比對不同的服務。

通過會員玩法,平台可以實作使用者分層,進而篩選出優質使用者,面對優質使用者,平台自然可以比對更好的服務和優惠政策。

有不少人認為電商平台推出會員服務是為了“搞錢”,其實并不是。按照目前各個電商平台的會員規模,即使是149元/年,平台都不一定能賺錢。當使用者購買會員後,需要對應的服務來比對,比如優惠券、免運費券、人工客服等,而這些都需要成本,使用者一年在某個平台上消費的頻次稍微多一點,其會員年費都會被覆寫掉。

那麼,肯定會有人說,電商平台傻嗎?虧錢讓使用者成為會員,平台當然不虧,因為使用者購買會員後,其購買頻次會增加,而使用者隻要買得多,平台最終肯定會賺錢。

那麼,平台篩選出優質使用者以後能幹什麼?一是向使用者推薦更多與其需求比對的商品,二是與其他商家聯合,讓商家能賺到錢。

總之,電商平台讓使用者買會員,肯定不是專門用來賺會員費的,而是多重篩選,隻要使用者買了會員,平台就在跟其他平台之間的競争中赢了一步。

二、變味的會員

趨于更好的網購體驗,實際上我也買過幾次某電商平台的會員,但電商平台的會員卻正在逐漸變味。

平台的會員服務并非一成不變,據郭靜的網際網路圈觀察,平台的會員會随着時間的拉長而逐漸變化,比如,今年買的會員權益可能是這些,明後年的會員權益卻去掉了某些。這段時間還有聽歌、網盤等會員福利,過段時間這些福利可能悄悄消失。這段時間叫“XXX值”,過段時間卻變成了“XXX級”。

購買會員之前,平台說會贈送全品類的優惠券,可使用者一旦成為會員後就會發現,所謂的多少多少誇張的優惠券,實際上能用得上的非常少。随着會員時間的拉長,後期的優惠券幾乎沒有。

對會員使用者傷害更大的點在于:消費者以為購買會員以後,平台會有專屬的會員優惠價,但實際上一通操作後卻發現,什麼這個那個會員,有些使用者的購買價格比會員價格要便宜得多,如果兩個人拿手機一對比就會發現,所謂的會員就是妥妥滴“大冤種”,誰買會員誰就上當。但此時你已經為會員付過錢了,隻能幹瞪眼,明年還繼續買不買會員隻能再說。

受平台商家和SKU的增加,平台上的會員也會出現重疊現象,除平台會員外,使用者還可能成為某個商家的會員,是以,一到618、雙11的時候,就會出現店鋪券、通用券、節慶券、品類券、會員券等各種各樣的優惠券,使用者想要算清楚到底哪個優惠,真的像做“奧數題”,讓買買買更簡單隻是一句空口号,根本就做不到。

電商平台的會員服務,要麼面臨會員權益降低,要麼會員權益根本沒用,會員各種優惠券的價格還不如普通使用者,這種變味的會員,非常容易傷人心,是以,對使用者來說,最後就非常簡單,不買某個平台的會員,哪個平台便宜、友善就買哪個平台,不去做韭菜。

三、電商平台的會員還能買嗎?

既然電商平台的會員套路那麼多,那麼,電商平台的會員還能買嗎?答案是肯定的。電商平台的會員權益目前主要集中在三點:

第一,免運費;

第二,專屬人工客服;

第三,退換貨無憂。

雖然其他各種各種的會員權益在縮水和變樣,但這三個基本的會員權益卻很穩健。

有網友在社交網絡上表示,“現在越來越難刺激消費了。”消費固然需要刺激,但使用者本身的消費也是有的。電商的競争,其實更多地是在和整個大消行業競争,從阿裡巴巴、京東2024年Q1季度财報來看,其增速又開始逐漸上升。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現在去傳統商場、大超市的人越來越少,這跟電商的急劇發展有非常大的關系,各大電商平台推出的會員免運費服務,讓使用者買瓶醋、買箱水,都能通過網購搞定,隻要不是特别特别急需,網購當日達、次日達,且能幫使用者送上門,再加上價格相比線下的商場和大超市還便宜,使用者去商場、消費的理由就更少了。

現在的商場、超市大多數靠老年人消費來帶動,年輕人更喜歡用網購,便宜又友善。免運費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網購的各種顧慮,反正不要運費,随便買。而專屬人工客服和退換貨無憂,則讓使用者更加敢于在網上購物消費。

電商行業已經卷到什麼地步?以前網友覺得“僅退款”就很道地,沒想到有平台在發現使用者“僅退款”後,還給使用者發送了幾元錢的免門檻優惠券,雖然錢不多,但這種對待使用者的誠意真的一下子溢了出來。

對于平台而言,會員使用者的價值顯然大于普通使用者,但作為使用者,還是希望平台能少一點套路,把人當人,而不是耍小花招,淘寶、拼多多、京東、唯品會、蘇甯易購……哪個平台不是買,惹急了使用者,換平台呗。

專欄作家

郭靜,微信公衆号:郭靜的網際網路圈,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自媒體人、百度百家作者、搜狐科技自媒體成員、钛媒體專欄作者、網易科技專欄作者,同時為多家雜志長期供稿。關注網際網路,關注TMT,用心做一個網際網路領域的原創狗。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