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再講“形色字構質動”了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在UI設計領域中,有一個“形、色、字、構、質、動”的說法來描述UI設計的形式。但作為作者的我卻不認同,因為有以下幾個明顯的問題。
别再講“形色字構質動”了

最近幾年,說不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網際網路行業做設計的小圈子裡大家逐漸喜歡用“形、色、字、構、質、動”來概括UI設計的形式,分别對應UI設計的造型、色彩、文字、布局、質感與動效。有些同學喜歡在陳述設計方案、建構設計語言的時候套用這個架構,但我每次看到有人用形色字構質講方案,都有一種牽強附會的感覺。尤其是造型、質感和構成,因為UI的同質化,這幾塊基本沒什麼可講的了。構成按說很重要,但Ui設計最多也就講講栅格吧,質感也很重要,UI設計最多也就能講講投影大小。

我不喜歡“形色字構質動”,不是因為它沒有權威的設計理論書籍或者知名設計團隊來做背書,而是因為這個架構非常膚淺表面、牽強附會。

我不喜歡“形色字構質動”,因為它存在以下幾個明顯的問題。這使得它僅僅适合用于UI設計的入門學習,而不适用于中大型設計方案的诠釋和設計作品集的包裝等場景。

一、“形色字構質動”淺顯,經不起推敲

“形色字構質”是用美術生的語言和視角來了解UI設計,美術生可以用它來UI入門,但沒法用它來進行設計進階。

我覺得這個事情有點好玩,“形色字構質”本質上應該是用美術的語言來了解視覺設計,結果呢,這個東西在視覺和營運設計中沒有得到應用,反而在UI設計中得到了很廣泛的應用。

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視覺設計師們不像 UI 設計師這麼喜歡讨論問,動不動就進行一次前後差别細微的、需要拆開仔細論證才能發現差別的設計語言改版?

視覺設計師們會讨論造型和色彩,會讨論字型設計,會讨論構圖和質感,但不會用“形色字構質”作為架構概括他們的設計。因為視覺設計師有更豐富的平面設計理論做支撐。

仔細看看,“形色字構質動”根本經不起推敲。比如現在我們要用他來拆解或建構一套 UI 界面,那麼我們将很快會面臨很多尴尬的問題。

  • 形:一套 UI 界面能做哪些造型上的嘗試呢?呃,看了一圈,我們隻能做個圖示,為 button 定義個圓角弧度。但這就是在給 UI 界面做造型上的設計嗎?
  • 字:等一下,字不也有造形、色彩嗎?他不是應該跟圖示一樣被對待嗎?除了閱讀器産品,絕大多數 UI 設計對中文字型的控制都非常有限,隻能使用系統預設字型,然後調整個字号、字重、行間距、段間距。
  • 構:學畫畫的時候講“構圖”,學攝影的時候講“構圖”,學平面設計的時候講的“構成”,似乎都與 UI 設計裡講“構”時唯一能講的栅格系統大不相同。
  • 質:質感在這個架構裡最像是湊數的。當年做拟物化UI的時候質感還是可以講一講的,現在扁平化和同質化的 UI 風格根本沒法講質感,最多也就講個投影咯。
  • 動:動效在 UI 裡面确實值得講一講的,但尴尬的一幕又發生了:在座的 UI 設計師、UX 設計師,都不擅長動效,隻是能做一點點而已。

是以你會發現,“形色字構質動”隻是一種解構,是一種沒有邏輯又毫無意義(意義很小接近于無)的UI解構。

二、“形色字構質”不是一個好的思維架構

辛向陽老師提出的互動設計五要素,“使用者、場景、媒介、目标、行為”,是一個好的思維架構。《使用者體驗的要素》把産品設計劃分為戰略層、範圍層、結構層、架構層和表現層,是一個好的思維架構。英國設計委員會提出的雙鑽設計模型将設計的過程歸納為調研、整合、構思、實作,将設計的過程劃分為兩次發散與收攏,它是一個好的思維架構。

這些好的設計思維架構,在提出時經過了反複的驗證,在傳播應用時在不同行業和地區經過了長時間的實踐,最重要的是它們足夠抽象,使用這些架構可以幫你思考、解決設計問題。

那“形色字構質”最早是由誰提出來的呢?我找了很久并沒有找到有代表性的說法和出處,在百度上搜尋到的最早的出處是2018 年百度的一位視覺設計師的一篇文章《從“形色字構質動”來評價“百度閱讀Pro”的視覺設計》(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6461343352352439&wfr=spider&for=pc)——這篇文章似乎并沒有什麼問題,首先他是用這個架構來“評價”,而不是建構,也不是評審,其次他評價的僅僅是一個産品的視覺設計。

那“形色字構質”能用來解決設計問題,套用到日常的 UI 設計工作中嗎?

不能。

因為上面第1節提到的一些尴尬, 很遺憾它并不能用來思考問題,因為你一用它來思考,就發現根本思考不下去。同時他也不能幫你解決問題,如果你要為某個産品建立一套全新的 UI,你分别從“形、色、字、構、質”這五個方面去努力,那麼大機率會以失敗告終。因為這五個方面次元混亂、排序詭異、互相重疊。

是以說,“形色字構質動”并不能幫你解決設計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也不能用來做設計方案完成後的設計評審。如果你要做設計方案的闡述,我也非常不建議使用這個架構,因為有很多架構都比他好得多。

三、“形色字構質”把 UI 設計的互動屬性進行了剝離,存在嚴重缺陷

說“形色字構質”不是好的UI思維架構,還有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存在很嚴重的缺陷。它把UI設計的互動屬性完全剝離了出去。如果長期用這個架構來思考UI設計,那麼會越做越局限。

我們這個混亂的行業目前已經成功把UI設計與互動設計進行了粗暴地拆分。基于這種粗暴的拆分,UI 設計師似乎更多地隻需要考慮視覺表現層的部分、然後跟開發做好協同就可以了。UI設計等于數字産品的視覺設計嗎?肯定不是。

但仔細想一下,數字産品的 UI 設計其實是建立在互動設計的基礎上的。使用者界面的全稱是使用者互動界面,所有的UI 都是為了與使用者互動而存在的。而不是像一個平面設計作品一樣,更多訴諸于視覺與情感,而與使用者的行為不直接發生關聯。UI 設計必須要考慮互動問題,從一開始就得考慮。

總之,“形色字構質動”,并不是設計方法,也不是思維架構。而是在設計完成後,對外解釋或包裝設計時才會用的工具,一個淺顯的的工具。需要謹慎使用,或者盡量不使用。

如果你要向非設計專業的人來講解方案,也許他還有那麼一點用處。但如果講解對象是設計專業的人,那麼這個架構可能并不會幫到你。是以如果你要包裝自己的作品集,我建議最好不要用。因為現在,它可能并不能起到什麼“包裝”效果。

本文由人人都是産品經理作者【柴林】,微信公衆号:【柴林的設計筆記】,原創/授權 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