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國唯一一家傅雷主題圖書館,“第十三屆傅雷翻譯出版獎”昨天舉行了頒獎典禮,最終“社科類”與“文學類”兩大獲獎作品分别為章文的譯作《異域的考驗:德國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化與翻譯》及黃雅琴的譯作《男孩》,而“新人獎”則被90後譯者王獻收入囊中。
為促進法國文學及學術作品在中國的翻譯和傳播,傅雷翻譯出版獎在2009年設立。之後每年,傅雷獎都會評選出兩部譯自法語作品的最佳中文譯作,文學類和社科類各一部;2013年起還設立了“新人獎”,以鼓勵年輕譯者。
傅雷獎組委會主席董強表示,傅雷獎是中法兩國文化交流的結晶,如今不僅成為了國内譯界标杆,在國際上也有了知名度。十多年來,傅雷獎收到600多部參賽作品,湧現出了二三十名優秀譯者,都成為了譯界優秀骨幹。
本屆傅雷獎共收到參評作品47部,其中社科類35部,文學類12部。終評會由本屆傅雷獎評委會主席、中國古典詩詞專家吳佳霖主持,除了8位常任評委及兩名上屆傅雷獎獲獎者甯春豔和汪炜,還有作家孫甘露和政治學專家劉擎作為特邀評委。
頒獎儀式上,評委對兩部獲獎作品進行了點評。評委表示,安托瓦納·貝爾曼的《異域的考驗:德國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化與翻譯》深入發掘了德國浪漫主義時期的翻譯文化,也探讨了譯者們遇到的難題。作品邀請讀者進行思考,也試圖就人與故鄉和異域的關系等問題給出答案。章文非常精準地呈現了複雜的思考,給出了精彩的譯本。
而《男孩》以一種獨特的叙述,即個人小故事與人類大曆史的并行叙述,講述了一個無名的小男孩在二十世紀的成長曆史,以及他對世界的認識與批評。黃雅琴的譯文忠實地展現了《男孩》的風格:強烈而鮮明的人物情感,簡潔的文字,鮮明的節奏,詩的意蘊,散文的随意,另外還有音樂的旋律與節奏。
獲獎者章文表示,此次獲得傅雷獎,不僅是屬于自己,更屬于所有譯者,“翻譯是一切知識的橋梁。”
此外,“新人獎”獲獎作品為《回歸故裡》,譯者王獻。作為一名90後,王獻表示,自己作為翻譯界的後輩,希望未來還能有機會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貢獻。
董強表示,傅雷獎創立的初衷之一,就是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到翻譯事業中,讓翻譯事業後繼有人。“今年,近50部作品中有11名90後譯者,對此我們很高興。希望這代年輕人能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
自2015年傅雷翻譯出版獎在上海舉辦,時隔6年,傅雷獎重返傅雷家鄉——上海。而本次頒獎典禮所在的周浦鎮傅雷圖書館,也是全國唯一一家傅雷主題圖書館。
近年來,浦東新區高度重視傅雷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而作為傅雷舊居所在地,周浦鎮修繕了傅雷舊居,建成了傅雷圖書館,成立了傅雷專項基金,打造了傅雷幼稚園、傅雷國小、傅雷中學,舉辦了“傅雷杯”全國少兒繪畫大賽、“傅雷杯”上海最美家書征集等系列品牌活動,将傅雷文化品牌打造成為了浦東文化亮麗的風景線。
浦東新區副區長晏波表示,“傅雷先生是廣大中國讀者進入法國文學世界的引路人,他早年生活在周浦,這裡不僅有着傅雷先生的曆史記憶,更有傅雷文化的現代傳承。浦東正在全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将繼續把傅雷文化打造成為浦東文化的重要品牌,傳承傅雷文化、留住傅雷記憶、擦亮傅雷名片。希望社會各界人士繼續支援傅雷文化的延續傳承。”
11月21日,傅雷獎相關活動也将在朵雲書院舉辦,包括入圍譯者見面會,以及兩場文學講座“上海:中法文學在這座大都市交彙”和“創作與翻譯的共生與共融”。
作者:唐玮婕
編輯:祝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