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位民國育兒教主“人設崩塌”,背後的故事讓無數家長深思

周末,我在家收拾書櫃,翻到了在書櫃深處的《傅雷家書》,很多人都聽過這本書的大名。這本被譽為“教育聖經”的經典之作,以父親的慈愛打動了幾代人。

從戀愛、學問、藝術、做人、禮儀到如何遣詞說話,都事無巨細、悉心叮咛。

但真實的傅雷,卻自陳“45歲之前沒有覺醒父性”,并寫信給傅聰請求原諒:“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

通過相關資料的查詢、閱讀,一個真實卻殘酷的家庭悲劇漸漸浮現:

傳雷的人生故事

傅雷的母親虐待傅雷,将自己與家族的不幸施加在自己兒子身上;

成年後的傅雷又虐待傅聰,将自己童年的痛苦無意識的複制給自己的孩子,造成又一代的不幸。

可以說,傅家兩代人,傅雷、傅聰都是從原生家庭中受到傷害的。

這位民國育兒教主“人設崩塌”,背後的故事讓無數家長深思

傅雷有三個孩子,長子夭折,二子傅聰,幼子傅敏。

但後來,通過傅雷的反思、改變與妻子朱梅馥的斡旋、調節,長大後傅聰最終與父親和解,兩人在異國鴻雁傳書,留下了感人至深的家書來往。但這并不意味着傅聰被徹底治愈,原生家庭也直接影響了他成年後的親密關系。

凡是認識傅雷一家的人,都對他管教孩子的方式印象深刻。知交楊绛說:傅雷在外人面前總是“含笑的”,但那笑隻許給朋友看,不給孩子看,對待孩子,他總是嚴厲的。

鄰居宋淇之子宋以朗則回憶說,自家傭人會聽見傅雷大喊大叫、扔東西或打自己的兩個小孩。傭人們私底下用上海話說傅雷是個“神經病”。

真實的情況,比他人口中更為驚心——

5歲時,傅聰在客廳寫字,傅雷在吃花生,不知何事就火了,順手掄過來蚊香盤,擊中傅聰鼻梁,頓時血流如注;

少年時,傅聰在樓下練琴,傅雷在樓上監督。一走調,傅雷就會沖下來大罵兒子,甚至抓着傅聰的頭往牆上撞;

傅聰犯了錯,傅雷還會把他綁在自己家門口示衆,隻為教育兒子長點記性。

這位民國育兒教主“人設崩塌”,背後的故事讓無數家長深思

傅雷與兒子

傅雷為什麼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呢?他恨孩子嗎?

并不是。

他脾氣暴躁,動辄對孩子動手,其實都和他悲慘、壓抑的童年脫不開關系。

提起自己的童年,傅雷用了8個字:“隻見愁容,不聞笑聲”。傅雷4歲時,父親被人陷害,入獄三月,被救出後很快因病郁郁而終,年僅24歲。而家中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則因母親四處奔走救夫,無人照看而意外夭折。

一場變故,喪夫喪子,又失去大半财産,對一個年輕女人的打擊可想而知。

遭此大變,傅雷母親也是以常年悲憤、以淚洗面,将報仇的希望全寄托在傅雷身上,十分嚴格地督導他成才。

傅雷溫習功課開小差,母親就在銅錢的方孔中塞上蠟燭頭,點燃之後,貼在傅雷的肚臍眼兒上,将他燙得哇哇大叫;

傅雷在外面多玩了一會兒,母親一怒之下用包袱皮将他綁着,要扔到河裡去;

甚至為了逼迫兒子上進,母親不僅将傅雷綁在桌腿上,讓他對着父親靈位認錯,還試過在家上吊,以死相挾……

這位民國育兒教主“人設崩塌”,背後的故事讓無數家長深思

傅雷的母親

在這巨大的精神壓力與嚴苛管教中,傅雷雖然打下了良好的學問基礎,也養成了暴躁、乖戾的性格。

同時,由于童年父親角色的缺失,傅雷成年後也不懂該如何做好一名父親,以至于兒子長大去波蘭留學,他回憶過往點滴時,曾不無悲哀的感歎道:“可憐的孩子,怎麼你的童年會跟我的那麼相似呢?”

傅雷的童年是不幸的,父親缺位,母親嚴苛極端,是以造就了他的性格缺陷。

成家以後,他又因為一家之主的地位與父親的權威,複制童年的關系模式,将自己的性格缺陷投射到兒子身上,深深傷害了孩子。

在與母親的親子關系中,他是受害者,但在與兒子的親子關系中,他又成了施暴者。

心理學家榮格說:“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其實不止是性格,情感基礎也是童年形成的。很多在原生家庭受傷的孩子,成年後會無意識将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帶到自己的親密關系中。

比如,如果父母習慣争吵時摔碗、吼叫,那麼成年後的孩子,在關系中受挫時,也會下意識出現同樣暴躁的破壞行為。

同樣是知名大家,豐子恺先生卻有着與傅雷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你能從他充滿稚趣的畫風中看到一位靈魂有趣、性格溫潤的長者形象。

豐子恺的人生故事

如果說傅雷是長在沙漠中的荊棘——尖銳、犀利、冷利,那麼,豐子恺就是夏日的一牆綠植——陽光、明亮、恬靜。

豐子恺先生雖生在亂世中,過着颠沛流離的生活,卻始終保持着心底的童真和童趣,共創作出4500多幅溫情的作品,很多作品都是以自己的子女為模特繪就而成的,彰顯了藝術家的風骨和悲天憫人的情懷。

之是以有着如此難得的心智與好性情,多受于他的母親的影響。他畫過很多關于母親的作品,那雍容恬靜、幽默風趣的畫風,仿佛把我們帶回到三四十年代,無比親切又令人感動。

當年的中國文化館曾向豐子恺約稿一篇《我的母親》。他在文章的開篇寫道:“《我的母親》一文從何處說起呢?看看母親的肖像,想起了母親的坐姿。母親生前沒有攝取坐像的照片,但這姿态清楚地攝入在我腦海中的底片上,不過沒有曬出。現在就用筆墨代替顯影液和定影液,把我母親的坐像曬出來吧。”

這位民國育兒教主“人設崩塌”,背後的故事讓無數家長深思

豐子恺的漫畫和他的文字一樣,都蘊含着滿滿的人間情味,他的漫畫常常流露出人世間展現關愛的同情心,淳樸而溫厚。初看貌不驚人,但越看越覺隽永而耐人尋味。

豐子恺說過:“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但她有時候也很有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度過了少年時代,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

在豐子恺先生成為父親之後,也把這樣的教養方式傳遞給了他的子女們。

他喜歡抱孩子,喂孩子吃飯,唱小曲逗孩子開心,畫畫引孩子笑,有時和孩子一起做遊戲、與孩子們一起搭積木,一起看書,孩子們總是享受和父親一起的快樂時光。豐子恺有許多漫畫、散文就是寫孩子的。

這位民國育兒教主“人設崩塌”,背後的故事讓無數家長深思

孩子們充滿好奇心,喜愛向父親提問題,父親有時解答、有時引發他們觀察、思考,直到滿足為止。有一次,孩子問:“挂鐘為什麼走動時有響聲?”豐子恺講給他們聽,可孩子們沒聽明白。他幹脆打開挂鐘後蓋,指着裡面零件講給孩子們聽,孩子們終于恍然大悟。

豐子恺在一篇文章中曾寫過,有一次,兒子瞻瞻嚷着要吃香蕉,他抱着兒子去車站買香蕉,到家時,兒子卻在父親肩頭熟睡,手裡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

先來看看豐子恺的家訓:正直為人、認真做事、寬厚待人。

正直為人——是豐氏家教中極為強調的重點。“先器識,後文藝”,豐子恺一直教導子女要先學做人,才後方可談學問、藝術。為人要正直、坦率,絕不可弄虛作假,投機取巧。

認真做事——豐子恺經常教導子女和後輩的兩句話。第一句是:“一個人能來到這個世界是極其偶然的。”是以要珍惜生命,也就是珍惜時間。第二句是:“人來到這個世界不僅僅是為了吃飯。”是以要努力多做點有意義的事。怎麼來珍惜時間,多做有意義的事呢?那就隻有“認真”兩字。

寬厚待人——豐子恺待人寬厚、溫和,凡親近、接觸過他的人都深有感受。他對子女和學生有時也很嚴厲,但這種嚴厲出于深愛和責任,對朋友、同僚寬厚,對勞工和保姆同樣寬厚,待若家人。

這位民國育兒教主“人設崩塌”,背後的故事讓無數家長深思

在這樣的家風影響下,豐子恺的7個子女,個個都成了有用之材——

長子,豐華瞻,任上海複旦大學教授;

次子,豐元草,在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任編輯;

幼子,豐新枚,精通數國語言,任海外專利代表;

長女,豐陳寶,曾任上海譯文出版社編輯;

孫子豐羽,在澳洲完成學業後來到香港打拼,擔任香港證券公司高管;

外孫大學畢業後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當教師。

人們都說孩子是父母的老師,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督促父母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孩子的教育,看得是父母的處世态度和人生感悟。

豐子恺在《有趣生活》一書中寫過:“原本我們初生入世的時候,并未意識到這世界是如此狹隘而使人窒息的。我們雖然由兒童變成大人,然而我們這心靈是始終一貫的,即依然是兒時的心靈,隻不過經過許久的壓抑,所有的怒放的、熾熱的感情的萌芽,屢被磨折,不敢再發生罷了。這種感情的根,依舊深深地伏在做大人後的我們的心靈中。這就是“人生的苦悶”根源。”

我們在成長中積累了很多暗傷,許多成長任務并沒有完成,與孩子相處,這些問題再次浮出水面,選擇與孩子一起成長,重新面對人生的問題,尋求答案,完善自我。

這位民國育兒教主“人設崩塌”,背後的故事讓無數家長深思

1947年,豐先生50歲,他在杭州與子女立下“約法”。

年逾五十,齒落發白,家無恒産,人無恒壽,自今日起,與諸兒約法如下:

(一) 父母供給子女,至大學畢業為止。放棄者作為受得論。大學畢業後,子女各自獨立生活,并無供養父母之義務,父母亦更無供給子女之義務。

(二) 大學畢業後倘能考取官費留學或近于官費之自費留學,父母仍供給其不足之費用,至返日為止。

(三) 子女婚嫁,一切自主自理,父母無代謀之義務。

(四)子女獨立之後,生活有餘而供養父母,或父母生活有餘而供給子女,皆屬友誼性質,絕非義務。

(五)子女獨立之後,以與父母分居為原則。雙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屬鄰誼性質,絕非義務。

(六)父母雙亡後,倘有遺産,除父母遺囑指定者外,由子女平分受得。

從中這份約法中不難看出,豐子恺給兒女平等的愛,鼓勵子女獨立,其中不少超越了舊中國“養兒防老”的觀念。既不向兒女索取回報,也為兒女安排舒适的生活,讓兒女們走自己該走的路,過自己該過的生活,徹底的真實而純潔。

豐子恺先生認為:大人需要從孩子身上學到一點童心。

童心,在大人就是一種“趣味”。培養童心,就是涵養趣味。修正他們的對于事物的看法,要處處離去因襲,不守傳統,不照習慣,而培養其全新的、純潔的“人”的心。也就是說,父母的整個人生,都會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

這位民國育兒教主“人設崩塌”,背後的故事讓無數家長深思

從傳雷和豐子恺的一生中,我們不難看出一個母親的性情與愛的能力,對于一個家族有多重要。

一個男人的命運可能取決于三個女人,但一個女人的存在卻能影響三代人的幸福。她能夠決定父母晚年的幸福,能左右兒女的童年快樂,甚至會影響着隔代人。

母親對孩子的愛,決定了孩子被接納的程度。有些母親愛得很少很少,少到隻能接納一個乖巧的孩子,當孩子有任何不符合标準的行為都要受到排斥。

但孩子所需的母親的愛,是可以包容萬物的,能讓孩子在受到挫折與犯下過錯時得到溫暖與放松,讓他們得到淨化,獲得繼續前行的新的力量。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