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漢臣上奏為自己請封一等公,康熙照準,并下旨其公爵可承襲12次

作者:左都禦史

清代的爵位,無論是宗室還是異姓,都是皇帝頒旨賜給的,從來沒有人敢主動上奏要求皇帝賜予爵位的。然而,在康熙初年,有一個漢臣居然給康熙皇帝打報告,要皇上封自己為一等公,并明确承襲公爵的次數。

此漢臣上奏為自己請封一等公,康熙照準,并下旨其公爵可承襲12次

是誰吃了豹子膽,敢向皇上讨爵位?這個人就是黃梧。他在奏章中說:

臣自歸誠以後,竊計報恩必先滅賊,而滅賊必先安撫。故一面随征閩安,一面陰行間諜。十二年中,共招撫僞官二百餘名、兵數萬餘員,節經題報,有蒙賜侯、伯且世襲者。惟臣之公爵未知何等及承襲次數,乞敕部定議。

黃梧在奏章中說得很清楚,他自歸降以來,立了不少功勞,招撫的二百多個官員中,不少人人封了侯爵和伯爵,且有的是世襲罔替。唯獨他這個公爵沒有說明是幾等,更沒有規定承襲的次數。

黃梧的這個奏章是在康熙六年三月遞上的,最後經過康熙帝和四輔臣的商議,最後決定滿足黃梧的要求,将其封為一等公,準襲十二次。這個黃梧是什麼來頭呢?估計很多人對他不甚了解。

此漢臣上奏為自己請封一等公,康熙照準,并下旨其公爵可承襲12次

黃梧,生于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福建漳州市平和縣高坑鎮霄嶺村人。崇祯十七年做過平和縣衙役。順治三年,鄭成功與父親鄭芝龍分道揚镳,舉兵反清複明。黃梧久有投鄭之心,遂殺知縣,往投鄭成功,被委以中權鎮左營副将。

順治十二年,已升任前沖鎮(今海澄)鎮帥的黃梧奉命,與前提督黃廷、左先鋒蘇茂一同被鄭成功派往揭陽。次年,平南王尚可喜統兵拿下揭陽,鄭軍損兵折将。此戰後,黃梧被鄭成功“戴罪代守海澄”。

鄭成功待人以嚴格著稱,而且性格過于剛強,失之偏激。黃梧又是一個頭腦機靈的人,對時局也有較為準确的判斷,他認為鄭成功反清的成功率并不大。于是便與副将蘇明密謀降清。

此漢臣上奏為自己請封一等公,康熙照準,并下旨其公爵可承襲12次

順治十三年六月二十四日晚,黃梧、蘇明殺了總兵華棟等,帶領部将八十餘人、兵丁一千七百多名,把海澄縣獻給了清廷,并帶去了數百萬計的軍械糧饷。海澄是鄭成功營建多年的反清大學營,黃梧的投降,讓廈門也危在旦夕,鄭成功的反清大業也基本上付諸東流。

黃梧投降後,順治帝下旨封為他海澄公,但順治帝在敕書中并沒有講明這個海澄公是幾等,也沒有規定公爵的承襲次數。但即便如此對黃梧來說也是十分感激,因為大清開國以來,他是漢人中第一個獲封公爵的。就算對清廷有大功的洪承疇,不過也是個輕車都尉,而被皇太極依為心腹的範文程也僅僅是個子爵。

此漢臣上奏為自己請封一等公,康熙照準,并下旨其公爵可承襲12次

歸降清廷後,黃梧又屢立大功。他對鄭成功的軍事布防、兵力部署了如指掌,幫助清廷招降納叛,一大批官員兵丁随即倒戈。而且,他還親自率人掘開了鄭家的祖墳。原本黃梧與鄭成功也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但此舉便讓他們成為了徹底的仇人。不過,黃梧如此賣力讨好,清廷對他也有所表示,加封太子太保,給足了兵力軍饷,讓他圍剿鄭成功餘部。

到了康熙繼位後,中原已大定,但台灣鄭氏還是時不時地騷擾沿海地區。為此,黃梧又向朝廷提出了遷海令,即所謂的“平賊五策”,建議朝廷下達20年的遷界令,自山東至廣東沿海二十裡居民強行内遷,斷絕鄭成功的經貿财源,毀沿海船隻,寸闆不許下水。

這個建議被清廷采納,盡管此舉對台灣鄭氏造成了緻命的封鎖和打擊,但同時也緻使沿海的數十萬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此漢臣上奏為自己請封一等公,康熙照準,并下旨其公爵可承襲12次

康熙初年,黃梧已經是年近半百之人,而且身體狀況也不太好。為了讓自己的後世子孫仍能安享榮華富貴,于康熙六年三月上了開文所說的那道請爵奏章。應該說,黃梧是看準了時機的,因為這一年七月正好是康熙帝親政,他算定康熙會準了他的這道奏章,就算不準也會給個明确的說法。

清初替滿人打天下的五大漢人異姓王,要麼死于非命,要麼幾代而亡,他們都不如黃梧世系,襲封至清朝滅亡為止。康熙十三年,黃梧病逝享年57歲。他死後兒子黃芳承襲了海澄公爵位。

俗話說“惡有惡報”,康熙十五年,鄭成功之子鄭經派軍圍攻漳州。黃芳率将士抵抗,但因叛将吳淑引敵破城,最終兵敗。黃芳投井身亡,年僅25歲。他的兩個弟弟及叔父、堂兄等三十多人,皆慷慨赴死。

此漢臣上奏為自己請封一等公,康熙照準,并下旨其公爵可承襲12次

鄭軍還找到了黃梧的墳墓,開棺戮屍,以示對叛逆者兼報複者最嚴厲的懲罰。康熙帝聞訊後下旨:追贈黃芳谥号“忠勇”,照多羅郡王例,遣大臣緻祭。

因為黃芳死後沒有子嗣,海澄公的爵位由黃梧兄子承襲,至康熙二十九年,才以黃梧侄孫黃應缵為黃芳嗣子,得以傳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