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到王洛賓音樂藝術館,解讀“西部歌王”的一生

作者:夢幻海北
到王洛賓音樂藝術館,解讀“西部歌王”的一生

在青海省海北州金銀灘草原有一座王洛賓音樂藝術館,這座藝術館陳列展出了關于王洛賓一生700餘張珍貴的照片、實物及200餘件不同時期的歌曲、歌劇手稿,是全國最大規模的集中展現王洛賓音樂文化和西部音樂的藝術館。

到王洛賓音樂藝術館,解讀“西部歌王”的一生

1939年,王洛賓來到青海,在青海西甯昆侖中學任教。

無垠的戈壁、高聳的雪山、遼闊的草原、湛藍的湖水、成群的牛羊、孤獨的牧人,激發了王洛賓無限的情感與創作激情。

1940年春天,王洛賓随電影導演鄭君裡在青海金銀灘草原拍攝《民族萬歲》時,創作了不朽之作《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曲的出現也讓國人如癡如醉,從此西部民歌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

王洛賓生前搜集、整理的1000多首經典音樂作品,有50多首作品是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金銀灘草原完成的。

到王洛賓音樂藝術館,解讀“西部歌王”的一生

這座藝術館共兩層,整體造型呈立體方形。正面為一面紀念牆,呈便簽紙造型,突出表現世界名曲《在那遙遠的地方》從金銀灘草原走向世界。

1992年《在那遙遠的地方》與《半個月亮爬上來》被評為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

到王洛賓音樂藝術館,解讀“西部歌王”的一生

如果要用一首歌來代表20世紀的中國,那就是王洛賓的歌。

到王洛賓音樂藝術館,解讀“西部歌王”的一生

王洛賓1913年12月28日生于北京,自幼酷愛音樂,12歲入北京通縣潞河中學讀書。同年參加基督教堂的唱詩班,對西洋音樂産生濃厚的興趣。

1931年,王洛賓考入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專攻西洋音樂,師從于俄國沙皇尼姑拉一世的禦妹霍羅瓦特·尼姑拉·沙多夫斯基伯爵夫人。

到王洛賓音樂藝術館,解讀“西部歌王”的一生

1940年春天,王洛賓随電影導演鄭君裡在青海金銀灘草原拍攝《民族萬歲》時,創作了不朽之作《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曲讓中國人如癡如醉,也讓西部民歌走向了世界。

到王洛賓音樂藝術館,解讀“西部歌王”的一生

《在那遙遠的地方》幾乎人人會唱,但歌曲中的故事知道的人卻不多。

在1939的春天,中國電影的創始人之一鄭君裡先生去青海拍攝一部影片,邀請當時在西甯工作的王洛賓參加。他們一起來到青海湖畔。鄭君裡找來一個藏族千戶長的女兒卓瑪,充當牧羊姑娘。

王洛賓被指派做卓瑪的幫工。他穿上藏袍,跟着卓瑪趕着羊群,早出晚歸。

在趕羊時,王洛賓無意打了卓瑪坐騎一鞭子,馬跳了起來,卓瑪回頭看到王洛賓,非常生氣,但因為語言不通,無法交談,不知卓瑪是怎麼想的。

過了一會王洛賓趕着羊群走到了前面,卓瑪趁王洛賓不備,朝他背上抽了一鞭子,這也是對剛才王洛賓抽她的馬那一鞭的報複。

薩耶卓瑪和王洛賓在一起拍了三天電影,第四天早上攝影隊就要離開青海湖,回到西甯去。王洛賓騎在駱駝上,不住的回頭張望,随着駝峰起伏,他沉浸在夢幻世界。

到王洛賓音樂藝術館,解讀“西部歌王”的一生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這首傳世之作,從1939年問世便不胫而走。

世界著名歌唱家,保羅·羅伯遜、多明哥、卡雷拉斯等人都将這首歌作為保留曲目,唱遍了世界各地,法國巴黎音樂學院将這首歌編入學院東方音樂課程教材。

曾夢想過留學巴黎的王洛賓,雖然一輩子沒有踏上歐洲大陸,但他的作品卻登上了這座輝煌的藝術殿堂。

到王洛賓音樂藝術館,解讀“西部歌王”的一生

王洛賓擅長從生活中運用民歌的各種體裁形式,将各地區壯偉的自然景物、古樸的民情風俗同生活中的各種人物、故事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仿佛讓我們飽覽了各地的風光,激發起對生活的愛和對美的追求。

到王洛賓音樂藝術館,解讀“西部歌王”的一生
到王洛賓音樂藝術館,解讀“西部歌王”的一生
到王洛賓音樂藝術館,解讀“西部歌王”的一生

王洛賓音樂藝術館陳列着關于王洛賓的大量照片、實物及作品手稿

到王洛賓音樂藝術館,解讀“西部歌王”的一生

在王洛賓先生生命的最後幾年裡,曾帶着藝術團體出訪美國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上産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1994年6月,王洛賓在聯合國總部大廈為150多個國家的代表登台演唱他的作品,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他“東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貢獻獎”。

到王洛賓音樂藝術館,解讀“西部歌王”的一生
到王洛賓音樂藝術館,解讀“西部歌王”的一生

曆史将永遠銘記着這位在大西北的熱土上耕耘了半個世紀之久的音樂家。

一生酷愛音樂的王洛賓,把畢生的心血和人生閃光的年華獻給了中國民族音樂文化,他的名字和歌曲也會永遠被後人們所銘記和傳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