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此汉臣上奏为自己请封一等公,康熙照准,并下旨其公爵可承袭12次

作者:左都御史

清代的爵位,无论是宗室还是异姓,都是皇帝颁旨赐给的,从来没有人敢主动上奏要求皇帝赐予爵位的。然而,在康熙初年,有一个汉臣居然给康熙皇帝打报告,要皇上封自己为一等公,并明确承袭公爵的次数。

此汉臣上奏为自己请封一等公,康熙照准,并下旨其公爵可承袭12次

是谁吃了豹子胆,敢向皇上讨爵位?这个人就是黄梧。他在奏章中说:

臣自归诚以后,窃计报恩必先灭贼,而灭贼必先安抚。故一面随征闽安,一面阴行间谍。十二年中,共招抚伪官二百余名、兵数万余员,节经题报,有蒙赐侯、伯且世袭者。惟臣之公爵未知何等及承袭次数,乞敕部定议。

黄梧在奏章中说得很清楚,他自归降以来,立了不少功劳,招抚的二百多个官员中,不少人人封了侯爵和伯爵,且有的是世袭罔替。唯独他这个公爵没有说明是几等,更没有规定承袭的次数。

黄梧的这个奏章是在康熙六年三月递上的,最后经过康熙帝和四辅臣的商议,最后决定满足黄梧的要求,将其封为一等公,准袭十二次。这个黄梧是什么来头呢?估计很多人对他不甚了解。

此汉臣上奏为自己请封一等公,康熙照准,并下旨其公爵可承袭12次

黄梧,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福建漳州市平和县高坑镇霄岭村人。崇祯十七年做过平和县衙役。顺治三年,郑成功与父亲郑芝龙分道扬镳,举兵反清复明。黄梧久有投郑之心,遂杀知县,往投郑成功,被委以中权镇左营副将。

顺治十二年,已升任前冲镇(今海澄)镇帅的黄梧奉命,与前提督黄廷、左先锋苏茂一同被郑成功派往揭阳。次年,平南王尚可喜统兵拿下揭阳,郑军损兵折将。此战后,黄梧被郑成功“戴罪代守海澄”。

郑成功待人以严格著称,而且性格过于刚强,失之偏激。黄梧又是一个头脑机灵的人,对时局也有较为准确的判断,他认为郑成功反清的成功率并不大。于是便与副将苏明密谋降清。

此汉臣上奏为自己请封一等公,康熙照准,并下旨其公爵可承袭12次

顺治十三年六月二十四日晚,黄梧、苏明杀了总兵华栋等,带领部将八十余人、兵丁一千七百多名,把海澄县献给了清廷,并带去了数百万计的军械粮饷。海澄是郑成功营建多年的反清大本营,黄梧的投降,让厦门也危在旦夕,郑成功的反清大业也基本上付诸东流。

黄梧投降后,顺治帝下旨封为他海澄公,但顺治帝在敕书中并没有讲明这个海澄公是几等,也没有规定公爵的承袭次数。但即便如此对黄梧来说也是十分感激,因为大清开国以来,他是汉人中第一个获封公爵的。就算对清廷有大功的洪承畴,不过也是个轻车都尉,而被皇太极依为心腹的范文程也仅仅是个子爵。

此汉臣上奏为自己请封一等公,康熙照准,并下旨其公爵可承袭12次

归降清廷后,黄梧又屡立大功。他对郑成功的军事布防、兵力部署了如指掌,帮助清廷招降纳叛,一大批官员兵丁随即倒戈。而且,他还亲自率人掘开了郑家的祖坟。原本黄梧与郑成功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但此举便让他们成为了彻底的仇人。不过,黄梧如此卖力讨好,清廷对他也有所表示,加封太子太保,给足了兵力军饷,让他围剿郑成功余部。

到了康熙继位后,中原已大定,但台湾郑氏还是时不时地骚扰沿海地区。为此,黄梧又向朝廷提出了迁海令,即所谓的“平贼五策”,建议朝廷下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二十里居民强行内迁,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

这个建议被清廷采纳,尽管此举对台湾郑氏造成了致命的封锁和打击,但同时也致使沿海的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此汉臣上奏为自己请封一等公,康熙照准,并下旨其公爵可承袭12次

康熙初年,黄梧已经是年近半百之人,而且身体状况也不太好。为了让自己的后世子孙仍能安享荣华富贵,于康熙六年三月上了开文所说的那道请爵奏章。应该说,黄梧是看准了时机的,因为这一年七月正好是康熙帝亲政,他算定康熙会准了他的这道奏章,就算不准也会给个明确的说法。

清初替满人打天下的五大汉人异姓王,要么死于非命,要么几代而亡,他们都不如黄梧世系,袭封至清朝灭亡为止。康熙十三年,黄梧病逝享年57岁。他死后儿子黄芳承袭了海澄公爵位。

俗话说“恶有恶报”,康熙十五年,郑成功之子郑经派军围攻漳州。黄芳率将士抵抗,但因叛将吴淑引敌破城,最终兵败。黄芳投井身亡,年仅25岁。他的两个弟弟及叔父、堂兄等三十多人,皆慷慨赴死。

此汉臣上奏为自己请封一等公,康熙照准,并下旨其公爵可承袭12次

郑军还找到了黄梧的坟墓,开棺戮尸,以示对叛逆者兼报复者最严厉的惩罚。康熙帝闻讯后下旨:追赠黄芳谥号“忠勇”,照多罗郡王例,遣大臣致祭。

因为黄芳死后没有子嗣,海澄公的爵位由黄梧兄子承袭,至康熙二十九年,才以黄梧侄孙黄应缵为黄芳嗣子,得以传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