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一個入選全球農業文化遺産的白牛奶葡萄和宣涿盆地在哪

詩詞文化曆史藝術2021-11-16 14:20:54宣化區,地處河北省西北部,隸屬于張家口市。北接内蒙古草原,世稱“神京屏翰”之域。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宣化區常住人口為54萬2358人。全區總面積2007平方公裡。2020年,地區生産總值完成174.5億元。中國宣化有一塊非常罕見的“戰國紅”瑪瑙靈石。

宣化曆史概論

在一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宣化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據對宣化西南60公裡處的泥河灣遺址和宣化城及附近的劉家窯、王河灣、水泉、趙川、關子口、白廟等地發現的仰韶、龍山文化遺址及出土的石器、陶器等物考證,遠在6000年前人類活動已遍及宣化各地。考古專家論證說,宣化屬中國華北燕山山脈北緣,既有黃河流域的文化特征,又有北方紅山文化的遺存,是中華民族南北文化交融彙聚的中心地帶,文化積澱豐富,對研究史前文化有重要意義。

第一個入選全球農業文化遺産的白牛奶葡萄和宣涿盆地在哪

宣化牛奶葡萄

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特産,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宣化牛奶葡萄是果肉脆而多汁,酸甜比适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宣化自古以盛産葡萄而遠近馳名,故得“葡萄城”之譽。牛奶葡萄又名沙營葡萄、宣化白牛奶、白牛奶、白葡萄、瑪瑙葡萄、馬奶子、脆葡萄。原産阿拉伯半島,歐亞種。

宣化古城始建于唐,有着近1300年的建城史。 宣化的葡萄栽培從唐朝開始也有1300年的曆史了。“半城葡萄半城鋼”之稱足見宣化葡萄在宣化經濟中的地位。宣化白牛奶葡萄以其皮薄肉脆、酸甜适口、刀切不流汁的特點,品質優秀。曾在1909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榮譽産品獎”,從此享譽國内外,是中國北方最好的鮮食葡萄品種之一。

2013年,“宣化城市傳統葡萄園”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準許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試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試點地的城市農業文化遺産。

第一個入選全球農業文化遺産的白牛奶葡萄和宣涿盆地在哪

宣化葡萄來曆

相傳漢朝張骞出使西域時,通過“絲綢之路”從大宛引來葡萄品種,也有最早是和尚從西域引進之說,也許是一曲同功吧。

據傳說,最早的一架葡萄是在鼓樓西的時恩寺院内,是一個和尚從西域引進的,以後逐漸引栽到農家房前屋後,供自食及乘涼、觀賞。

金代詩人劉迎詠《上谷》的詩中,就有“葡萄秋倒架,芍藥春滿樹”之句。到了元朝,元太宗“令于西京宣德(即宣化)栽種”,并花費金銀萬兩雇人培育。明、清時代栽培之風大為盛行。

1909年京張鐵路建成通車後。宣化葡萄的種植規模迅速擴大發展起來。宣化葡萄品質優良,風味獨特,曾是清朝宮廷“珍果”貢品。

在宣化遼墓出土文物中,發現了距今1000多年的幹葡萄和一瓷瓶棕紅色液體。經國家文物鑒定中心檢測為葡萄釀造的果酒,證明葡萄酒在中國宣化也有千年多的曆史。在宣化觀後村的一株葡萄老藤有1000歲了,被稱為“世界第一葡萄老藤”。

第一個入選全球農業文化遺産的白牛奶葡萄和宣涿盆地在哪

宣化曆史文化

“上谷郡”,是宣化載入史冊最古老最響亮的名字。位于桑幹河流域,宣涿盆地的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應該是人類祖先的東方故鄉。

在它西南60公裡處的泥河灣舊石器時代遺址群證明,早在二百多萬年前,人類就開始在這塊土地上生活。在它東南40公裡處的涿鹿,黃帝和炎帝部落之間曾展開阪泉、涿鹿大戰,進而融合發祥了中華文明。

宣化區,從文獻記載來說,宣化城的規模從唐至今變化不大。宣化城城牆每邊邊長約500米左右,這與《周禮.考工記》中“天子之城方九裡,則知公七裡,伯侯五裡,子男三裡”的規模大緻相符。城池的位置大緻在鐘樓西街,皇城橋北街以東的範圍内。最初的宣化城均為土城。

宣化府由于是北京城西的第一座府城,是以人稱“京西第一府”。豎立在鎮朔樓西側,由明代都禦使羅享信所撰的《宣化新城之記》碑文這樣描述:“宣府古幽州屬地,秦上谷郡,元宣德府,星野當析木之次,入尾一度,壤土沃衍,四山明秀,洋河經其南,柳川出其北,古今斯為巨鎮,恒宿重兵以控禦北狄。”

宣化古城經曆了太多的磨砺。抓一把是曆史文化的黃土,靠一身是長城上久遠的苔藓,人們對古城的贊譽,融入華夏曆史的豐碑。雖然如今“古上谷郡”的牌坊已難覓蹤迹,但仍然屹立不倒的萬米城垣。見證着曆史痕迹的古老滄桑。

第一個入選全球農業文化遺産的白牛奶葡萄和宣涿盆地在哪

古城宣化,早在秦朝時就成為上谷郡,明朝時為著名的長城九鎮之一,清朝時是全國72府之一,現今為河北省曆史文化名城,被譽為“京西第一府”。

文物保護碑

宣化區境内各個曆史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城址、古寺廟和革命文物建築極為豐富,主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3處,清遠樓、鎮朔樓、下八裡遼墓群1區;河北省文物保護機關5處,宣化城拱極樓、五龍壁、時恩寺大殿、察哈爾省民主政府舊址、下八裡遼墓群2區;張家口市文物保護機關1處,立化寺塔;區級文物保護機關24處。

河北宣化下八裡遼代壁畫墓群的墓葬形制多種多樣,有雙室墓、單室墓,有方形、圓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墓葬由墓道、墓門、墓室組成,大部分墓葬都是磚雕仿木結構,造型獨特,作工精美,展現了遼代建築藝術風格。1993年發掘的宣化下八裡遼墓,發現了反映出行、散樂、茶道、天象星宿等内容的精美壁畫,被評為199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文章整理編輯,縮寫原創 ,中國張家口宣化區曆史文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