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第一个入选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的白牛奶葡萄和宣涿盆地在哪

诗词文化历史艺术2021-11-16 14:20:54宣化区,地处河北省西北部,隶属于张家口市。北接内蒙古草原,世称“神京屏翰”之域。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宣化区常住人口为54万2358人。全区总面积2007平方公里。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4.5亿元。中国宣化有一块非常罕见的“战国红”玛瑙灵石。

宣化历史概论

在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宣化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据对宣化西南60公里处的泥河湾遗址和宣化城及附近的刘家窑、王河湾、水泉、赵川、关子口、白庙等地发现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及出土的石器、陶器等物考证,远在6000年前人类活动已遍及宣化各地。考古专家论证说,宣化属中国华北燕山山脉北缘,既有黄河流域的文化特征,又有北方红山文化的遗存,是中华民族南北文化交融汇聚的中心地带,文化积淀丰富,对研究史前文化有重要意义。

第一个入选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的白牛奶葡萄和宣涿盆地在哪

宣化牛奶葡萄

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宣化牛奶葡萄是果肉脆而多汁,酸甜比适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宣化自古以盛产葡萄而远近驰名,故得“葡萄城”之誉。牛奶葡萄又名沙营葡萄、宣化白牛奶、白牛奶、白葡萄、玛瑙葡萄、马奶子、脆葡萄。原产阿拉伯半岛,欧亚种。

宣化古城始建于唐,有着近1300年的建城史。 宣化的葡萄栽培从唐朝开始也有1300年的历史了。“半城葡萄半城钢”之称足见宣化葡萄在宣化经济中的地位。宣化白牛奶葡萄以其皮薄肉脆、酸甜适口、刀切不流汁的特点,品质优秀。曾在1909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荣誉产品奖”,从此享誉国内外,是中国北方最好的鲜食葡萄品种之一。

2013年,“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试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试点地的城市农业文化遗产。

第一个入选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的白牛奶葡萄和宣涿盆地在哪

宣化葡萄来历

相传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通过“丝绸之路”从大宛引来葡萄品种,也有最早是和尚从西域引进之说,也许是一曲同功吧。

据传说,最早的一架葡萄是在鼓楼西的时恩寺院内,是一个和尚从西域引进的,以后逐渐引栽到农家房前屋后,供自食及乘凉、观赏。

金代诗人刘迎咏《上谷》的诗中,就有“葡萄秋倒架,芍药春满树”之句。到了元朝,元太宗“令于西京宣德(即宣化)栽种”,并花费金银万两雇人培育。明、清时代栽培之风大为盛行。

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后。宣化葡萄的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发展起来。宣化葡萄品质优良,风味独特,曾是清朝宫廷“珍果”贡品。

在宣化辽墓出土文物中,发现了距今1000多年的干葡萄和一瓷瓶棕红色液体。经国家文物鉴定中心检测为葡萄酿造的果酒,证明葡萄酒在中国宣化也有千年多的历史。在宣化观后村的一株葡萄老藤有1000岁了,被称为“世界第一葡萄老藤”。

第一个入选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的白牛奶葡萄和宣涿盆地在哪

宣化历史文化

“上谷郡”,是宣化载入史册最古老最响亮的名字。位于桑干河流域,宣涿盆地的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应该是人类祖先的东方故乡。

在它西南60公里处的泥河湾旧石器时代遗址群证明,早在二百多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在它东南40公里处的涿鹿,黄帝和炎帝部落之间曾展开阪泉、涿鹿大战,从而融合发祥了中华文明。

宣化区,从文献记载来说,宣化城的规模从唐至今变化不大。宣化城城墙每边边长约500米左右,这与《周礼.考工记》中“天子之城方九里,则知公七里,伯侯五里,子男三里”的规模大致相符。城池的位置大致在钟楼西街,皇城桥北街以东的范围内。最初的宣化城均为土城。

宣化府由于是北京城西的第一座府城,所以人称“京西第一府”。竖立在镇朔楼西侧,由明代都御使罗享信所撰的《宣化新城之记》碑文这样描述:“宣府古幽州属地,秦上谷郡,元宣德府,星野当析木之次,入尾一度,壤土沃衍,四山明秀,洋河经其南,柳川出其北,古今斯为巨镇,恒宿重兵以控御北狄。”

宣化古城经历了太多的磨砺。抓一把是历史文化的黄土,靠一身是长城上久远的苔藓,人们对古城的赞誉,融入华夏历史的丰碑。虽然如今“古上谷郡”的牌坊已难觅踪迹,但仍然屹立不倒的万米城垣。见证着历史痕迹的古老沧桑。

第一个入选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的白牛奶葡萄和宣涿盆地在哪

古城宣化,早在秦朝时就成为上谷郡,明朝时为著名的长城九镇之一,清朝时是全国72府之一,现今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京西第一府”。

文物保护碑

宣化区境内各个历史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城址、古寺庙和革命文物建筑极为丰富,主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清远楼、镇朔楼、下八里辽墓群1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5处,宣化城拱极楼、五龙壁、时恩寺大殿、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下八里辽墓群2区;张家口市文物保护单位1处,立化寺塔;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

河北宣化下八里辽代壁画墓群的墓葬形制多种多样,有双室墓、单室墓,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墓葬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大部分墓葬都是砖雕仿木结构,造型独特,作工精美,展现了辽代建筑艺术风格。1993年发掘的宣化下八里辽墓,发现了反映出行、散乐、茶道、天象星宿等内容的精美壁画,被评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文章整理编辑,缩写原创 ,中国张家口宣化区历史文化。

继续阅读